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搜尋引擎沒告訴你的事》
 

【作者: Eli Pariser】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4454】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和非洲死了一群人的新聞比起來,你家門前死了一隻松鼠的消息更能引起你當下的注意。」也許這並非當初觸發祖克柏開發臉書程式時的發想,但在一定程度上,它暗示了臉書發展的可能依歸。另一方面,搜尋引擎巨人Google獨霸武林,發展高度智慧的個人化資訊服務,他們的下一步甚至希望發展「自動引擎」,它比你更瞭解你自己,能猜出你「即將」輸入的文字。


據傳,這兩大網路巨人現在進入商業肉搏戰,臉書向Google的主管挖角,Google則努力編撰類似臉書的社交程式。然而,這兩個新媒體巨擘在爭什麼,多數人是看得一頭霧水。畢竟,「Goole以回答問題為職志,臉書的核心宗旨則是幫大家和朋友搭上線。」而這兩家公司的利潤來源是同一種:目標集中、高關聯度的廣告。但是面對同一個使用者,這兩家公司的見解卻大相逕庭,一個是認為「符合點擊行為的身分」,另一個是「符合分享行為的身分」。


但無論誰長誰短,他們都在運用一種過濾罩,來形塑我們的世界。本書的英文書名The Filter Bubble(網路氣泡),意指網路未來的資訊正在以這種過濾方式對我們造成潛在的危害。作者在本書中就是圍繞著這樣的概念主軸,展開精采的探討與揭示。本書作者,透過深入的觀察與探究,挖掘出關於「資訊」的處理可能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提出了相當耐人尋味且發人深省的見解。


書中引用的一些警醒語句或描述,既生動又切骨入裏,俯拾皆是:例如,「我們曾經以為在網路上沒人知道你是ㄧ隻狗,但現在網路不但知道你是狗,知道你最愛吃哪一種狗食,還知道怎樣的廣告最能撩撥你的心。」這有沒有讓你聯想到,喬治歐威爾的時代經典小說《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似乎就潛伏在我們的網際網路裡!


再來看看另一段話,「我們曾經以為Web 2.0終於讓每個人都能接觸不同的想法,但是網站紛紛使用精心設計的演算法將訊息個人化,你可能點閱許多文章,但卻全是同一個主題,永遠只能聽到自己的回音。」這呼應了美國知名學者Putnam曾經提出的呼籲,他說,美國人對於可以討論重要議題的知己或親人已大量縮水,而這危害到美國民主政治正常發展,他擔心的正是這種「聲音」的同質化,限制了我們發展或進步的「可能性」。


事實上,在這本書裡,作者的觀點無論你同意與否,至少,你會贊同作者從「搜尋引擎」危機中所提出的「問題意識」,是值得關切的:為什麼關聯度那麼重要?注意力太集中的社會有什麼不好?公共事務與民主發展受到影響嗎?我們產生的資訊會被如何運用?說到底,身為讀者,我們最想問的:電影《楚門的世界》會成為現實嗎?


相關文章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中美萬泰全新27吋醫療級觸控電腦專為手術室設計
» 末代川普回鍋 中經院示警須留意供應鏈二次移轉
» 衛福部攜手耶魯大學附醫 促進醫療資訊優化應用
» 工研院攜手聚賢研發 開拓農業伴生創電新模式
» 亞大生醫系獲國科會GenAI Star生成式AI百工百業應用競賽優選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7.65.8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