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研究機構在汽車科技的研發實力往往被外界所忽略,其實相關先進與創新的成果,並不輸給國外同等級的機構,甚至可與國際品牌整車大廠一較長短。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以下簡稱車輛中心)便展現了在一系列資通訊技術和主動安全系統的研發成果,內容相當令人驚豔。
首先,車輛中心在純電動車領域已有進一步的成果,目前研發第二代升級版智慧純電動車i-EV2,是台灣首輛各項性能數據符合中國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GB乘車標準的車種。這款純電動車的智慧功能則是整合了車載通訊(Telematics)、車載網路CAN bus、整車控制VCU和電池管理BMS系統,相關能源使用狀態、電池電壓/電流/溫度、以及整車周身影像辨識訊息等,都可呈現在車內的車載通訊顯示面板中,隨時提供駕駛人參考。
《圖一 車輛中心所展示自立研發的升級版純電動車i-EV2》 |
|
自立開發車用影像辨識演算軟體
此外,車輛中心已經成功開發出整車全周身的影像辨識輔助系統、自動停車導航系統、前方碰撞預防系統和全自動停車系統。影像辨識技術是這些系統的核心,相關影像辨識演算技術和軟體設計,都是由車輛中心自力開發完成。至於在辨識晶片部份,車輛中心則是採用德州儀器(TI)的6437數位視訊開發平台。車輛中心所開發出的影像辨識系統,可在車輛行進間辨識道路指示動線、駕駛人臉或停車格等對象物的主要結構特徵點,也可以深入辨識不同對象物之間立體空間的景深差異,更可以在車輛行進間藉由影像辨識偵測前方的行車距離。
整車全周身影像輔助系統則是採用台廠帷享科技的4顆攝影鏡頭,車輛中心則自立開發出影像扭曲校正、影像視點轉換、影像縫合和車輛運動軌跡演算等關鍵技術,利用影像處理方法將車輛四周的影像,縫合成一張視點由車輛上方往下看的360度視野全周身影像,可進一步搭配倒車動態輔助系統來維護駕駛人的行車安全。
主動煞車與全自動導航吸引目光
前方碰撞預防系統以影像辨識技術為基礎,搭配兩顆超音波而非雷達的感測鏡頭元件,以及Microchip的嵌入式煞車控制元件,便可計算出兩車間的行車距離和相對車速,在150公尺發出警示訊號並主動煞車減速以降低碰撞風險。
《圖二 駕駛不用坐在車上,靠遙控模組就可以全自動停車》 |
|
至於在全自動停車導航系統方面,則是相當令人驚奇。車輛中心是以上述相關超音波感測和影像辨識技術為基礎,搭配倒車攝影影像定位裝置和車輛方位演算法,進一步結合多轉向路徑規劃和電動輔助轉向控制。駕駛者藉由倒車影像定位辨識裝置設定好停車格之後,便可以藉由遙控模組,車輛便可以不經駕駛者控制,全自動地完成控制方向盤轉向、排檔、煞車到完全停妥車輛等動作,包括平行停車、倒車入庫和斜角停車等。
OLED車用照明增亮設計有看頭
更進一步地,車輛中心也開發出影像式適路性頭燈系統,利用影像感測器偵測前方道路影像和車道動線的方式,去控制車頭燈轉向和靜態水平自動調整,即時提供可照明轉彎處的路況光線,避免光線干擾影響對向來車,提高駕駛在彎路行車時的安全。
另一方面,車輛中心在OLED車燈增亮設計上也有值得注意的成果。利用微結構穿透光線的折射和內部全反射的原理,可增加OLED亮度,透過特殊的週期性菱鏡結構設計,將OLED光線的角度集中在正負30度的範圍內,提高中心視角的亮度,在搭配反射鏡的設計下,可增加110%的亮度。
本土研發實力值得喝采
在彰化濱海工業區經年累月的東北季風強力吹拂下,車輛中心的研發團隊依舊正在堅守崗位,繼續戮力耕耘著台灣社會可能一直不太瞭解、實際上卻是可以在汽車產業界大放異彩的果實。國外的月亮不一定圓,台灣也有自己的一片天。車輛中心成立迄今已經有20個年頭,相關研發成果其實可與國外品牌車廠和研究機構一較高下。只是囿於政府財政困難,車輛中心在預算和補助經費上日益捉襟見絀,相關研發成果並沒有太多機會可以享受掌聲與喝采。這些默默無名的研發人員和團隊的努力,應該更為外界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