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球化的競爭愈趨激烈,加上產業前景渾沌,以往因高報酬、高本益比而獲三千寵愛於一身的高科技企業,如今已成為高風險的代表,加上一些稅負及西進的議題,讓高科技產業似乎有些施展不開。友人戲稱,高科技行業已成為需要綁白布條上街抗議,亟待政府抒困的對象了。
事實上,台灣經濟要成長,需要有繁榮的產業發展作後盾,但要發展何種新產業?舊產業何者需要培植?都需要有一套機制來作評估,尤其邁向知識社會時,大部分企業的能耐都來自於無形的資產,如何有效辨識具潛力的產業或企業,其實是一件相當困難且複雜的活動。
從實務中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過去企業的成功多仰賴傳統的生產要素,只要找到對的市場,透過高效率的生產設備來降低產品成本,即有成功的機會,因此評估的準則在於其市場的選擇、產品技術的競爭力及財務表現。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內部資源投注於無形資產與知識的的創造,經過長時間的累積之後,傳統的會計表達方法已無法準確評估企業的真正價值。以美國各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帳面價值」比例為例,從二十年前的0.82上升到1.69,顯示約有40%的價值沒有被顯示在資產負債表上,而這種現象對於高知識導向的企業而言,更超過100%。
因此,就實質需求面而言,不論對於政府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或者企業評估新事業的拓展,甚至一般人日常的個人投資活動或職涯選擇,企業評價皆有其重要性及實用性,因此,雖然有其難度,但還是不斷的有專家學者持續投入,希望能找到評價企業的最適方法,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模式之一即所謂的『智慧資本評價模式』。
所謂智慧資本乃指企業的無形資產與知識創造的機制,近年來,無形資產在企業整體價值的比重逐年提升,如何盤點、管理並提升智慧資本,對已立足全球市場之企業,實乃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另外,我國在專利取得上已頗有成就,而且其重要性也廣受產業深刻認知,如何進一步推廣專利之外的智慧資本(人力資源、品牌、創新),健全智慧資本發展環境,使其成為企業資產及核心能耐,以提升企業整體價值,為邁入知識經濟社會的關鍵議題。
因此,現階段重要的工作包括:
發展並推動智慧資本成熟度模式(ICM),進行產業智慧資本盤點,並推廣企業建立智慧資本發展概念,建立智慧資本做為企業重要發展指標,以鼓勵企業進行創新活動,提升企業整體價值。致力將智慧資本評價成為企業財務報表的一部份,以完整詳實揭露、呈現及評價企業真實價值,建構完善的無形資產發展環境。
推廣智慧資本發展策略概念:包括加強營運模式研究與成功案例推廣,改善管制環境,誘導企業長期累積人力資本的作為,以及配合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形成相關資深專業人力群聚,以分享其智慧資本
近年來,在尋求更便宜的生產因素的動機驅動下,國內大部分的產業皆向大陸移動,此一產值移轉的現象是否代表企業的經營能力移轉?台灣產業就此空洞化了嗎?還是仍有其他無形的資產仍存在及掌握在台灣企業總部,這也是觀察產業發展的重要議題。而透過產業智慧資本評價的瞭解,不僅可以作現況的掌握,作為政府研擬相關產業政策的參考,更進一步,企業可以透過參考產業的常模來衡度本身在產業的競爭優劣勢,進而型塑企業未來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