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產業的脈動變化,真是快得令人跟不上腳步,不管是產業界、消費者或是投資者,也隨著科技業所謂的摩爾定律不斷地調整自己看待事情的腳步,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勝出。
IT產業時代的巨無霸公司:首推製造商用機器的IBM、製造運算處理器的Intel、與設計作業系統的MicroSoft,這三大巨人可說是主導了IT工業成形以來的大部分發展方向,先看看IBM,IBM在初有電腦之時,已經是享譽商界的商業電腦霸主,由當時電腦的技術、價格與使用者需求來看,商業運算系統肯定是主流;然而,Apple就在沒啥人理解PC(個人電腦)是什麼時,在車庫裡開啟了後來足以威脅IBM的個人電腦霸業,Apple看到了個人對於運算系統的需求,為個人需求而打造的個人電腦不僅僅開啟了Apple的電腦霸業,難能可貴地,Apple一直以消費者需求為考量,如今Apple再度因為照料消費者隨身音樂方面的需求,而再度成為國際舞台焦點。
Microsoft與Intel則是IBM發展策略下的美麗錯誤,IBM將運算系統的兩個主要元件(作業系統與運算處理器)外包之後,造就了兩個富可敵國的大公司,在當時的時空背景看來,運算處理器雖然重要,但不過是一大堆複雜電路與周邊裝置中的一個,就商業運算機器的銷售角度來看,並不會是一個阻撓外包以提高銷售效率與利潤的原因,商業運算機器除了機器的銷售利益,背後還隱含了可觀的售後服務費用,因此,Intel最後憑著優異的微處理器技術出線了。
Microsoft的出現更是令人稱奇,任誰都想不到,當初只是簡單的BIOS(Basic IO System)功能的作業系統,從DOS發展到視窗環境,最後會包山包海,掌控所有PC軟體與硬體規格的發展走向。消費者對於處理器與作業系統的需求,很顯然地,當時很難看得清楚。
這些巨人能夠安安穩穩地成為百年基業?變動快速的科技需求讓競爭波濤洶湧地進行著,2005年以來,AMD迅速在奄奄一息的處理器市場嶄露頭角,靠的就是64位元與雙核心,而非Intel所擅長的時脈競賽,照顧到消費者需要的速度、價錢、省電等需求,而非永遠比不完的實驗室數字,AMD今年前三月的營收已經達到約13.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7.8億美元大幅成長70%,目前看來AMD是有史以來挑戰Intel處理器霸主地位最接近的一個,在處理器的時脈需求尚未滿足之前,Intel的偏執狂策略滿足了這個需求,大獲成功,如今需求轉向價錢與省電,造就了AMD崛起與Intel組織架構重整。
再來看的是Google,最廣為人稱道的瀏覽網站,扭正本末倒置的瀏覽網站發展方向(廣告比資訊多),以需求為出發點進軍其他領域如Mail、桌面搜尋、VOIP等等,威脅到Microsoft的軟體霸主地位。
掌握需求才是下一步的科技投資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