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準市場利基
本社社長黃俊隆(以下簡稱黃):大傳如何在市場上快速擴展?大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朱耀光(以下簡稱朱):我們看準類比式(Analog)的產品,原因是這塊領域的東西新,生命週期較長,專業性高,因此被淘汰或取代的可能性也低,換句話說,這類產品設計的週期也延長,發展上自然能有一定的水準。而在當時市場裡,我們選擇了開發主機板的市場,進而擴展到筆記型電腦、掃瞄器,單就這三個市場,就能讓大傳快速成長。
黃:主機板市場百家爭鳴,大傳如何掌握利基?
朱:我們當初就曾經估計過,未來CPU功能愈多,所需要的電源相對增加,複雜度也愈高,我們瞭解,如果在這一塊領域中專營,一定能夠成為主機板業者所信賴的廠商。於是我們分成三方面進行布局,一方面請我們的FAE加強電源管理的研發,另一方面與原廠協調,可以在第一時間與原廠互相交流,在此同時我們也向下游工廠進行溝通,三方面取得進步,市場也就打開,佔有率自然就擴大。就電源管理方案的領域中,我們的品質優於別人,因為穩定度高、性能也好。從去年業績成長的速度就很快,主要來自於P3、K7的電源管理,到今年下半年市場成長主力源於P4,因為P4需要電源管理的量明顯大於P3,我們的營業額也增加。在開始經營時,我們已先審查過,覺得至少有五年以上的產品生命力,才經營這塊領域。截至目前為止已到第六年;以我們的角度來看,一直能在市場上成為高佔有率,又能符合市場主流的產品,即是利基的來源。
黃:大傳很早就發展FAE了,一路走來,其間的變化為何?
朱:在本土廠商中,大傳可以算是第一個設立FAE的公司,十六年前設立時,還不知道如何使用,頭兩年的FAE陣亡率為百分之百,直到副總張道林進來後,FAE部門的角色釐清,找到定位,人才方面的問題終於獲得解決。公司發展隨之成熟,開始成為偏向設計型態的部門,直到六年前,市場競爭加遽,慢慢擴展FAE的領域,為了要讓公司更快速擴展又有利基,我們意識到必須選擇投資,而不是單單在協助客戶解決問題。
深耕作業策略
黃:FAE對大傳的經營策略影響為何?
朱:舉例而言,三年前我們則看準數位相機晶片組,我們做了兩年多的研發,第三年開始行銷,主要供應商是Sound Vision。FAE在這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許多廠商常常進行FAE的競賽,其中的獎金獎品幾乎是我們的FAE獲得,由FAE的水準可以得到原廠的肯定,像安捷倫當初推光學滑鼠時,我們就是第一個通過考核的廠商,經銷權也能很早就取得。早期獲得RCA的ASIC(特殊應用IC)代理權,也使我們成為第一個在東南亞賣出該公司ASIC的公司。
黃:原廠所提供的產品瞬息萬變,代理商如何因應?
朱:去年我們推展電腦相關事業,如電源供應器、UPS等,我相信這一部份在明後年還會成長,因此我們的「深耕作業」,就成為相當重要的一個策略,即是在代理領域佔穩時,發掘其有潛力的週邊產品,讓它的銷售面更廣,同時掌握到市場脈動的未來明星產業,提早研發與推動的時程,使未來推行能更紮實。
我們會就現有的代理線看自身能供應的產品為何,再去找其他相關廠商,當初Sound Vision在台灣找了很多家廠商討論,但和我們溝通一天之後,立刻就決定大傳。或者鎖定市場,一旦發現在週邊事物沒有辦法供應,我們會去找可以配套的方法,提早為市場做好準備。
整體考量大陸布局
黃:目前大傳對大陸的經營方法為何?
朱:大陸設點很重要,目前我們採用的策略是以巡迴式探訪,由於現在還算是剛起步的階段,所以我們利用國際策略聯盟的夥伴,請對方的工作人員在大陸幫忙接大傳的專線,再以傳真或越洋電話的方式解決當地顧客的問題。再加上指派專人定期、定點地往返各處,大陸方面的經營目前算是足夠;而業務則是在台灣設計,研發資訊也是從這裡傳去對岸。目前我們還沒有很大的壓力,並不需要這麼急就章地往大陸經營。
黃:目前有很多企業去大陸設廠,你認為這是趨勢嗎?
朱:現在大家都跑去大陸,主要是在成本考量,但新開發產品,還是會在台灣做。除非是低階、大量的產品需要創造利潤空間,才必須跟進。不過現在有很多情形有些變化,讓企業發生粽子般的串連效應。主因還是在大廠遷過去了,小的廠商為了就近求到訂單,也跟著過去。但是我相信未來在調度的考量下,企業還是有回流的可能。
如果未來大三通,船運、空運都可行,販售模式可以改成在當地設立規模較小的廠商,等台灣的廠商將樣本傳去量產。兩地海關不同,萬一貨物進出大陸,錯誤補送很困難,供產線需要非常小心,但是難避免「萬一出錯」的情況發生,貨物調度都還要牽涉進出口關稅及加值稅,當中的差額就得算在成本中。
SoC的影響與調整
黃:許多企業都在研發SoC,它能讓許多不同效能的元件組在一顆晶片中,這對代理商的影響大嗎?
朱:SoC的衝擊對代理商而言不算沒有,但是這項產品在研發上還是有些限制;另一方面,低階產品不需要太高的功能,除非SoC成為大量、接受度高的產品,並且可以快速修改,才有可能流通。其次,我們比原廠廠商更知道市場和客戶的真正存在處,所以通路商的功能還是可在其中發揮功效。
回歸生產線上,一線廠或二線廠的模組款式極多,無法讓每一個部份進行統整性的產品出來,週邊的附加功能或是控制形態或許會更動,電源組合上可以依此搭配,但是更動性不高,一方面是設計出來的需要不同、產品的生命週期也不一樣,因此處理上還是分開。SoC的觀念很多年前就有人喊出,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辦法開出一顆,主因是現在要完成的空間不大。
黃:未來SoC若是開發成功,代理商如何運作?
朱:我們可以針對原廠附加的東西找出相關利基,開發一個屬於公司的產品,另外就是必須看準市場。如果開出來的SoC市場無法接受,研發一顆SoC的成本至少要百萬,如果沒有大量的經營、足夠的獲益,費用也無法負荷。這也是為什麼較高價的FPGA能在市場上大賣,因為FPGA的成本雖高,但是效益比較之下,在實際執行面上多數人還是會選FPGA。
整合行銷方式
黃:研發和銷售的差異性何在?
朱:一個工程師在開發產品時,永遠要求的是理想的完美;業務要求的則是符合現實的完美。前者的標準在於提昇產品的可應用度,後者的目標卻是希望能立即符合客戶需求。要將這兩種狀況撮合在一起,需要市場考量。
以Honda汽車為例,該公司過去曾經開出一顆ASIC,一開始就能達成理想上的完美。但是就市場行銷的觀點,我們在一開始推出時並沒有將全部的功能帶出,等產品略微成熟,再修改原來的產品,拉長產品的生命週期,才能創造利基空間。業務行銷的想法是,花一定的時間,用最少的功力,做最大的效益。這是研發人員較無法考慮的。
企業建立網絡系統
黃:未來Internet的發展,在B2B方面,較普遍的低階產品是否可以做到?
朱:台灣有很多家廠商在做B2B平台,原廠只要說服一家大廠給予服務,其它產品代理商就需要配合。但是對代理商而言,代理不同的廠商都需要付錢,這反而是一項負擔,消耗額度相對提高,政府雖然目前有補助約一百萬,但是在企業間的運行仍還有些隔閡。
代理商希望現在台灣有共通平台,未來這將會是趨勢。但是B2B建置中還有很多瓶頸待解決,像需要何種標準、平台提供的服務要至何種程度等。再說半導體通路商的物流想要整合,最困難的部份便是共同處理中心,除非百分之百信任該平台,否則客戶端、送樣端等機制不夠保密,公司機密容易喪失,售價容易變得太透明,即成為發展的一大問題。
不過公司本身的內部平台則可以達到提升組織效能的功用,一方面我們採取物流中心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縮短各部門的溝通流程,許多代理商都這樣做,以世平為例,也是如此。
台灣的競爭優勢
黃:您認為台灣最大的優勢在那裡?
朱:台灣最大的優點,在於台灣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廠區,即使是家電產品,也需要強大的基礎,以大陸的海爾為例,它們的電子產品賣得不見得會比台灣好;台灣最具優勢的卡位產品就是資訊家電(IA),因為台灣地小,研發強、流通快,不像大陸那麼難以執行。
就像卡車與摩托車的運行一樣,台灣的機動性夠高,可以在生命週期短、供應鍊完整的情況下,發展多樣性的模式在市場上競爭;如果拿動物來做比較,就像大象對猴子一般,台灣的靈活度較高,可以面對市場大環境。
再說IA的發展具有相當大的潛力,我們現在已經從傳統機械式研發走到電子式的運作型態,從成長的過程中爭取到不少國際大廠的代工訂單。原因在於我們擁有的資訊足夠,提供的參考資料也較富含創意,較為穩定。
黃:您認為景氣何時會回復?
朱:如果主政者的政策無誤,明年第二季開始會緩步上升。因為景氣循環已經到了一定的時機,另一方面在市場也已為需求做好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