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晶圓廠所談的製程技術都以導入0.15微米或0.13微米為主,與過去製程技術比較起來已經進步了好多倍,然而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精密的程度,主要還是透過光影與生化蝕刻的精密控制技術才能完成。從這裡我們也可以想像一下,其實一個生命體的成形,也是透過同樣的方式來產生,只是精密的程度超乎人們現有的科技能力;例如一個嬰兒從懷胎到誕生,就是一個非常精密複雜的製作過程,這種製程技術至少也要在0.1微米以下,因為一般腦細胞或神經細胞(Cell)的單位大小大概就在0.1微米左右,然而在科技不斷的進步下,像美國超紫外線(EUV)微影技術聯盟EUV LLC,就於2001年初展示了EUV微影系統原型,未來將取代晶圓廠中的光學曝光設備。英特爾目前製程技術仍以光學微影技術為主,計劃日後採EUV技術後得以降低IC製程技術至0.03微米(一般預計在2007年可達到)。
IC製程技術果真達到如此,就遠比生物體的構造要精密得多,如果再能配合材料科技的運用,就能製作模擬人體的各種器官,本來生化界寄望發展沒有生命意識的「複製人」,用來移植器官造福病患,現在也不必如此大費周章,把基因排序計算好,電子電路設計好,然後交給台積電代工生產就一切OK了。如果你覺得用「電子胃」、「電子肝」怪怪的,那一定是E世代留下來的古舊觀念,未免太落伍了一些。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將來的生物晶片發展是大有可為的市場,也許目前對「複製人」這種道德上的爭論,透過這樣的轉換就比較沒有顧忌,從而我們還可利用科技的進步來對生命做更深入的了解。目前生物晶片的應用領域也已經漸漸走向如此發展,特別是許多基因解碼之後,便可以利用此基因排列做成的晶片,來做一些生化的實驗場,透過電子電路產生的結果來改進或模擬,甚至可以代替小白鼠的功能了。將來製程技術改進,當然就可以將此生物晶片直接嵌入人體裡面來運作,或模擬替代病壞的器官,仔細思考就知道這都只是物質同樣的原理罷了。
生命本身當然是更為深奧廣大,不能用以上純粹物質的眼光來看待,我們只是透過生命的產生過程來反省科技,也透過科技的經驗來反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如果能夠活潑的去應用,相信可以相互得到另一種啟發,那麼就是功德一件了。就好像嬰兒懷胎十月,這樣的製程比起IC製程時間長太多了,也比那些低等動物的生產孕育過程長很多,然而這就是生命之所以為生命的奧妙所在;同樣地反思想像一下,嬰兒懷胎十月生出之後,就是一個具備完整系統的個體,那麼將來電子晶片製程的發展,在精密的技術下,當然也會往系統單晶片(SOC),甚至一體成型的方向走吧!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過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