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VIA Cyrix C3處理器揭露威盛另一市場雄心
低價電腦與資訊家電間仍有空間!

【作者: 郭長祐】   2001年05月01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6886】

除了發表C3外,威盛也不忘公佈未來的展望圖(Roadmap),威盛預計C3將從733MHz一路提升到1GHz,然後由另一個研發代號為Ezra的晶片接棒。Ezra採用更先進的0.13μm製程,速度從1GHz起頭,至少會一路推升到1.2GHz。


前陣子德國漢諾威的CeBIT 2001展剛落幕,許多資訊廠商都在這個世界三大電腦展中使出渾身解數,以展示自家新商品與新業務,其中當然也包含了許多台灣廠商的新商品,以威盛電子(VIA)而言,就利用CeBIT 2001展發表了該公司最新推出的x86處理器:VIA Cyrix C3,這是接續在VIA Cyrix MII、以及VIA Cyrix III之後的更新一代x86 CPU。


同時威盛為了推廣CPU事業,除了發表新款產品外,還提出了Information PC(簡稱Info PC)的概念、Value Internet Architecture理念、ITX主機板規格、以及展示以VIA處理器為核心的Information PC與Set-Top-Box、Mobile WebPAD等參考設計成品,藉此刺激製造商採用威盛的晶片與設計。究竟Info PC、ITX、以及C3處理器間有何關連?且讓本文為各位具體說明箇中的關係。


VIA Cyrix C3處理器

VIA Cyrix C3即是原先傳聞中研發代號為Samuel II的處理器,而C3是在CeBIT 2001展中正式發表的產品名稱,有別於以往VIA Cyrix III的產品。事實上威盛也想將Samuel II延續使用VIA Cyrix III的稱呼,但最後還是在展前決定起用新的稱呼:C3,C3是Computing、Connectivity、以及Communication三個名詞合在一起的含意。


如果要仔細考究的話,各位皆知道威盛併購Cyrix的MII(原名稱為6x86MX,後改名成MII,主要是對抗當時的Pentium II)部門,以及IDT的CPU設計部門(稱為Centuar公司,是IDT 100%轉投資的子公司,只負責設計x86 CPU),因此威盛同時握有兩種x86 CPU的核心技術,MII架構為主的稱為Joshua(約書亞),IDT C6/WinChip架構為主的稱為Samuel(撒姆耳)。


原先威盛倚仗MII核心架構,除了持續銷售Socket 7規格的MII CPU外,也優先推出以MII為核心所強化延伸的Socket 370規格CPU,這即是Joshua,也就是後來的VIA Cyrix III(433-533MHz)。不過Joshua效能不如預期,加上MII設計部門的研發人員大批請辭,所以威盛改仰仗C6/WinChip設計小組,以Samuel為研發代號,接續開發500MHz以上的VIA Cyrix III處理器,並一路將時脈推展到700MHz。


如今威盛推出VIA Cyrix C3,從研發代號上就可以知道是Samuel架構的在強化、提升,除了擁有128KB L1快取,還追加64KB L2快取,然後藉由0.15um製造技術(台積電代工),以及133MHz外頻(FSB,Front Size Bus),讓C3的效能表現與同時脈的Celeron可以平起平坐,部分表現甚至超越Celeron(賽揚),特別是省電方面,雖然威盛在CeBIT僅發表733MHz的C3,但威盛的網站上已經可以看到733MHz與800MHz的C3與同時脈Celeron的省電與效能測試數據比較。


除了發表C3外,威盛也不忘公佈未來的展望圖(Roadmap),威盛預計C3將從733MHz一路提升到1,000MHz(1GHz),然後將由另一個研發代號為Ezra的晶片接棒,Ezra(以斯拉)將採用更先進的0.13um製程,速度從1GHz起頭,至少會一路推升到1.2GHz,目前預計2001年第2季就會開始提供Ezra的工程樣品(ES;Engineer Sample)給系統設計商,然後2001年第3季開始正式供貨。藉由這樣的透露,希望製造商對威盛的後續CPU產品有信心。


Information PC概念

威盛利用CeBIT 2001展發表Information PC的概念,這主要是與C3處理器相互呼應,Info PC是一種價位介於199至499美元間的PC,內部用的即是威盛自家的III/C3 CPU,以及Apollo PM601晶片組(Apollo PM601晶片組的北橋晶片為VT82C601,南橋為VT82C686A)。


Info PC除了價位介於主流PC與IA(資訊家電)間外,功能、效能、與彈性也都介於PC與IA間,主流PC追求的是效能與應用工作的多樣,而IA在意的功能單純、易上手、易攜帶、方便便宜,兩者間的訴求有如南轅北轍,威盛希望從這兩者間找到一個妥協與折衷的空間。


對資訊零組件的角度來看,現今一般主流PC強調的還是擴充與各項規格的最佳化,CPU可以使用高檔的Pentium III/Athlon,顯示方面要使用獨立插卡的AGP顯示卡,並且CPU與顯示晶片都要用高速風扇予以散熱,才能讓CPU與顯示晶片維持穩定的高速運算,同樣的主流PC的硬碟方面也是力求高容量、高轉速。


反觀IA領域,為了短小輕薄,IA的核心幾乎都是SoC型態,與主流PC的各自獨立晶片迥然不同,且相當省電,不過IA為了使用此類晶片,也在軟體方面付出代價,既有在PC上的應用程式無法直接挪至IA上使用,必須加以修改或重新撰寫才行,不僅浪費轉移成本,消費者、使用者也必須再花一次學習成本,以及適應新的操作介面與程序,相當不便。


這因為如此,威盛才會提出Info PC,希望保有以往電腦上網族群,其相同的存取網際網路方式、習慣,但卻可以擁有更低價位、體積與價格介於PC與IA間的產品,照樣使用IE或NC瀏覽網站,照樣用Outlook收發信件。


從各種角度來看,Info PC可以說是比低價PC還要低廉的PC,它採用更短小的機殼、更短小的主機板,甚至CPU不具有散熱風扇,整個機殼內的散熱僅仰賴電源供應器所提供的單一風扇,顯示功能直接仰賴整合晶片組內所提供的VGA功能,以威盛Apollo PM601來說,內部即是用Trident Blade 3D顯示晶片的核心,而該整合型晶片組也提供軟體數據機(MC’97)、軟體音效卡(AC’97)等低價功能解決方案,至於Info PC的硬碟,則是可裝置低價硬碟外,也可以捨棄硬碟,改用EIDE介面的快閃記憶體充當硬碟,執行單純且固定的幾項網際應用程式。


Info PC概念的提出,可以說是將VIA Cyrix III與VIA Cyrix C3處理器找到另一塊可以發揮的領域,畢竟Intel、AMD也有低價PC用的CPU(Celeron、Duron),如何避免直接與市場兩大主流廠家的低價CPU競爭,Info PC可說是最好的詮釋,也與現有許多針對IA所設計的SoC晶片有所區隔,此外Info PC概念也成了威盛持續推出低價CPU、以及整合型晶片組的最有力支撐。


ITX規格主機板

主機板規格的領導權,從1996年開始就被Intel所掌控,Intel為了讓Pentium II更方便散熱,提出了ATX主機板規格,當然!除了散熱獨厚CPU外,ATX規格確實比以往AT規格嚴謹、完善,包括定義主機板上各區域元件的高度,以及新增Back Panel區,省去無謂的I/O排線等,確實對主機板設計有所貢獻。


ATX主機板與Baby-AT主機板面積相同,採用ATX主機板並無法節省印刷電路板的成本,因此Intel也在制訂ATX主機板規格時,順便提供省成本的另一規格方案,即是MiniATX,只可惜乏人問津,後來Intel也力推NLX主機板規格,希望藉此取代掉以往的LPX主機板規格,但成效也相當有限。


之後Intel為了搶進低價PC市場,提出Basic PC(後改名為Value PC)理念(1998年4月),隨同此理念發表的即是Celeron低價CPU、440ZX低價晶片組、SFX迷你電源供應器、以及MicroATX主機板。後來低價電腦真的大多採行MicroATX主機板規格。


接續在MicroATX主機板之後的是FlexATX主機板,也是由Intel所提出,是面積比MicroATX主機板更小的規格,主打Set-Top-Box與上網機,以及其他需要體積更嬌小的x86系統,不過目前普及率尚不如MicroATX。


說了如此之多,事實上就是引出威盛的ITX主機板規格,ITX也是迷你型主機板(ITX中的”I”字樣即表示Internet),長寬尺寸為215 x 191mm,是針對Info PC與Set-Top-Box等產品所提出,原有可以裝設MicroATX/FlexATX的機殼,在面積上都可以允許置入ITX主機板,如此可以讓系統成本更低廉,不過ITX主機板的孔位與MicroATX/FlexATX稍有出入,機殼需要額外開設孔位,才能夠適當地裝設ITX主機板。


也因為有面積更小、成本更低的主機板規格,Info PC才能比低價PC的價位、成本更低,也才能設計出更短小輕薄的x86系統,並僅專注於上網與網際應用等功能。


ITX規格事實上除了規範主機板尺寸與孔位外,對於電源供應器一樣有規範,為了搭配ITX主機板,也為了讓Info PC的機身更輕薄短小,電源供應器的體積也必須縮小(原ATX用電源供應器為140x150x86mm,ITX用變成174x73x55mm,供電能力由200W降低到典型60,最高75W),縮小的結果也帶來了犧牲,例如ITX規格的電源供應器不提供3.3V的供電,然而主機板上有許多晶片與元件是需要3.3V電力的(如CPU、晶片組、SDRAM),對此規格書上是要求主機板上必須自己備妥降壓元件,將ITX電源供應器的5.0V電力引入,降壓成3.3V後再使用。


整體來看,威盛的Info PC,其力推方式與Intel的Basic PC/Value PC雷同,Intel推低價Celeron CPU,威盛則有VIA Cyrix III或C3,Intel推低價整合型晶片組82810(後來才推出),威盛也有Apollo PM601或PLE133,Intel推MicroATX主機板與SFX電源供應器,威盛就有ITX主機板與ITX電源供應器,可以說整部電腦的大多數組件環節都縮減成本,僅差硬碟與顯示器,或許從某種角度看,Info PC是更向下經營的Basic PC/Value PC。


若從威盛自己公佈的ITX VT6009參考主機板來說,該主機板使用Apollo PLE133晶片組,VIA Cyrix III處理器,而TV-Output的選用功能則用VT1621視訊編碼晶片,此外主機板上也有Intel AMR(Advanced Modem Riser)或AMD ACR(Advanced Communication Riser)的AC-97功能(用威盛VT1611A晶片),以及一條PCI擴充槽,另外也有USB與1394(使用威盛VT6306晶片)功能。


VIA Web Pad

老實說Web Pad並非是威盛原創的概念,而是由Cyrix所提出,NS併購Cyrix後持續推動的概念型資訊家電,而威盛只是仿此概念,展示了一個用威盛晶片而成的Web Pad(攜帶型上網機),國內展示過類似概念的產品也包括大同、廣達等。


威盛於CeBIT 2001展示的VIA Web Pad,使用PCMCIA界面來連接IEEE 802.11b或Bluetooth的無線通訊卡,TFT液晶顯示器解析度為800x600,必要時也可以選用2.5英吋的硬碟,以及GPS全球定位系統的功能模組,和車用變壓供電器,此外紅外線搖器與鍵盤,以及56K撥接數據機,也在選用功能之列。


Set-Top-Box

Set-Top-Box的譯名相當多,筆者在此傾向翻譯成『視訊機頂盒』,威盛會於CeBIT 2001展示出Set-Top-Box並公佈Reference Design(參考設計,一般俗稱『公板設計電路圖』即源自此),為了也是要推展VIA Cyrix III/C3、Apollo PL133晶片組、以及ITX主機板。


結語

威盛與Internet Value Architecture為出發,提出Info PC概念,然後以ITX規格作為縮減成本的手段,並透過此一方面推銷低價整合晶片,如VIA Cyrix III/C3、PL133、PM601、以及威盛所生產的其他功能周邊晶片,至於Info PC是否真有其市場,還是仍要面臨低價電腦或資訊家電的挑戰、擠壓,且由時間去證明吧!但至少筆者認同Set-Top-Box與Web Pad絕對有其市場。


相關文章
以數位共融計畫縮短數位落差
智慧無線連結:驅動現代生活與未來創新
感測器融合:增強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導航能力和安全性
生成式AI為製造業員工賦能
IEK CQM估製造業2025年成長6.48%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3D IC封裝開啟智慧醫療新局 工研院攜凌通開發「無線感測口服膠囊」
» 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台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 Nordic Thingy:91 X平臺簡化蜂巢式物聯網和Wi-Fi定位應用的原型開發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2.60.14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