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全球儀器設備市場發展動態剖析
 

【作者: 張銀嶽】   2001年03月0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11801】

前言

本文所述儀器產業在國際貿易標準分類中涵蓋工業量測儀器、光學與分析儀器及醫療儀器,相關的分類有經濟部工業產品分類及海關分類,依其量測標的及應用特性則可分為電量、分析、製程、醫療四大類(表一)。所謂儀器乃指綜合光、機、電、真空、控制等技術,配備或輔以相關裝置的整合系統,具特定規格以供檢查、觀察、測量、測繪、實驗、控制、計算、通信、記錄或數據處理等之器具,其產品種類、規格繁多,且精準度、可靠度要求嚴格。



《表一 儀器產業分類對照》 - BigPic:690x168
《表一 儀器產業分類對照》 - BigPic:690x168

儀器產業以技術研發為導向,生產則以少量多樣為主,產品生命週期長,相關公司多位於高科技工業區附近,與其他高科技產業形成相輔相成的聚落,適合國內中小企業投入。產業具高附加價值、高科技、高利潤、低污染與低能源消耗等之特性,其景氣與工業生產成長率相關。


全球儀器產業現況

全球儀器市場規模從1990年的866億美元成長至1999年的1817億美元,十年間擴增了約近千億美元,1994年至1998年間之平均成長率為5.25%(圖一)。全球市場的大餅仍以美國佔4成多為最大,不過由於亞洲市場的成長,美國市場的比重近幾年皆呈下降的趨勢;亞洲市場在1989年佔全球市場的21%,由於現況顯示亞洲已從東南亞金融風暴的重擊中恢復成長,預估在2000年佔全球市場的比重,仍會佔超過2成的比率,擴增速度最快。在國際貿易方面,過去十年間不論進口或出口貿易額,亞洲皆以超過兩倍的增長率排名第一,其次為歐聯。


《圖一 全球儀器市場現況(1990-2000)》
《圖一 全球儀器市場現況(1990-2000)》

我國儀器產業市場規模

觀察我國儀器歷年進出口值及產值的變化可發現(圖二),產值在1992年是一個低點,只有新台幣369億元;1994年之後皆在新台幣400億元以上的規模,1999年有將近500億的規模,出口值是呈一穩步上升之勢,到1999年已有新台幣249億元。


《圖二 我國儀器產業市場規模》
《圖二 我國儀器產業市場規模》

至於進口值則在1995年之後,有明顯逐年快速增加的走向。到1997年是一高峰,1998年則下降了新台幣50多億元,根據我們進一步探究,發現主要來自於半導體產業的減少進口儀器設備所致,2000年則因半導體產業投資增加,估計會有超過1200億的進口值。


就產業結構面剖析,國內儀器廠商多屬中小企業,並且以分佈在北部地區佔多數。1999年小於20人的仍佔了將近全體廠家數的八成,顯然地經濟規模仍有待提昇,亦急需政府的協助。1999年國內市場規模為新台幣1226億元,相較1998年為略為上昇,主要為半導體測試設備投資增長之故,預測2000年因投資增加,國內市場規模將呈現擴增。


國內市場在1999年以電量儀器類的新台幣452億元最大(表二),次為分析儀器類的新台幣408億元,醫療器械類亦有新台幣124億元。推估2000年仍以電量儀器類的新台幣599億元最大,次為分析儀器類的新台幣519億元,1997年至2000年儀器產業整體的平均年增率將近12%(11.6%)。



《表二 我國儀器產品市場規模》 - BigPic:667x237
《表二 我國儀器產品市場規模》 - BigPic:667x237
《表三 我國儀器產品產值成長狀況》 - BigPic:607x213
《表三 我國儀器產品產值成長狀況》 - BigPic:607x213

就產值成長狀況而言(表三),1999年國內儀器總產值為新台幣496億元,較1998年上升14%。其中以分析儀器類之新台幣132億元產值為最高,較1998年上升5%;電量儀器類產出約新台幣128億元,增加了22%,此類儀器近年皆有兩位數的成長;醫療儀器類則為新台幣78億元,主要是與國內電子業發達有關。


推估2000年國內產值可達到新台幣532億元,其中出口佔有一半以上。


我國儀器市場預測

金融風暴使1998年國內各生產事業對儀器的需求及採購支出減少,但在1999年景氣普遍回升之際,對儀器的採購又逐漸回復,以2000年的進口資料觀察,電量及分析儀器各佔了將近4成的比率,預估未來需求量大且成長較快的仍為電量及分析類儀器(圖三)。而就外銷市場展望,亞洲市場在2001年仍為國內產品主要出口地,佔了將近一半的出口比率,成長率亦為最高,其次為美洲及歐聯(圖四)。


《圖三 我國儀器需求預測(1997-2003)》
《圖三 我國儀器需求預測(1997-2003)》
《圖四 2001年我國儀器產業外銷市場展望》
《圖四 2001年我國儀器產業外銷市場展望》

潛力產品分析

就1996至2000年之間的進口產品分佈(圖五)來看,電量及分析類儀器有逐年上升之勢。主要進口廠商為半導體製造、封裝、測試段廠商,此一市場蓬勃,商機應該很豐富,不過由於國內製造商的能力及使用者品牌忠誠度、製程順暢的考量因素之下,並不容易切入。


《圖五 歷年我國儀器進口產品分佈(1996-2000)》
《圖五 歷年我國儀器進口產品分佈(1996-2000)》

就電量儀器進出口趨勢進一步研究,發現除了傳統的電錶類儀器之外,通訊產業用之測試儀器(簡稱通訊測試儀器)是居於市場規模大及成長率高的區間,應有發展潛力存在。


我國通訊產業發展趨勢

國內通訊產業是通訊測試儀器的主要使用者,故其發展的蓬勃與否,和通訊測試儀器市場的未來性有直接的相關。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電子資訊組(前工研院電通所)ITIS計畫的資料顯示(圖六),國內通訊產業在近兩年有長足的發展,在1999年已跳升至新台幣1166億元的規模,2000年更進一步提升至新台幣1382億元,預測2001年仍為高成長率狀態,將達到新台幣1794億元的規模。


而在影響2001年產業成長之因素,則有高階網路產品市場持續擴大(Switch、Router、WLAN)、寬頻接取產品市場需求持續擴大(ADSL、Cable Modem)、行動電話/數位無線電話等產品進入量產、且有新廠商加入市場等帶動成長因素。亦有值得注意的產品單價下滑(數據機、呼叫器、答錄機、電話機)、傳統/低階產品之海外生產比例提昇(網路卡、集線器、數據機、呼叫器、答錄機、電話機)、固網電信建設(局用交換機)需求不如預期等不利因素值得注意。


《圖六 我國通訊產業產值趨勢》
《圖六 我國通訊產業產值趨勢》

國內外通訊測試儀器市場趨勢

1999年世界通訊測試儀器市場(表四)為60億美元,預估至2002年可成長至72億美元,1996至2002年平均成長率6%。1999年總市場中電信/數據通訊測試儀器佔44%,一般及RF通訊測試儀器佔56%。1999年電信/數據通訊測試儀器市場為27億美元,預估至2002年將成長至32億美元,年成長率約6%至7%。1999年一般及RF通訊測試儀器市場為33億美元,預估至2002年將成長至39億美元,年成長率約6%。



《表四 世界通訊測試儀器市場概況》 - BigPic:682x220
《表四 世界通訊測試儀器市場概況》 - BigPic:682x220

《表五 國內通訊測試儀器市場》 - BigPic:650x423
《表五 國內通訊測試儀器市場》 - BigPic:650x423

主要是網際網路、無線通訊、合併聲音、影像和數據在單一網路上傳輸使寬頻需求的增加,造成通訊測試儀器儀器需求的成長。國內通訊測試儀器市場的進口依存度近五年皆在八成以上,成長率皆在10%以上,相關產品5成以上外銷(表五)。


光傳輸網路技術的進程(Photonic Technology Roadmap)

面對網際網路所帶動的龐大頻寬需求,由於光纖通訊可以較經濟與迅速地解決頻寬不足的窘境,故已成為目前有線通訊的最佳解決方案。所以未來的傳輸網路將是一個全部利用光介質的世界,故其相關發展也是值得注意的,Fujitsu預測的光傳輸網路技術里程(Photonic technology road map)顯示,至2005年之後,可傳輸的波長頻道個數將達到1024個,放大的波寬也可以到200nm,間距則可縮小至0.2 nm,當然可傳輸的資料量更是倍增(圖七)。而相對應的設備如ADM、XC(Cross-Connect)、SWITCH/Router也跟著OPTICAL化。


《圖七 光傳輸網路技術路徑圖》
《圖七 光傳輸網路技術路徑圖》

全球光纖通訊市場在DWDM等技術帶動下蓬勃發展,未來幾年不論是零組件或通訊設備平均成長均有20-30%以上。近10年光纖應用發展也逐漸擴增到光區域網路及有線電視光傳輸市場,因為光通訊的傳輸必須是相當精確,所以連帶地也帶動了光通訊量測市場的興起。PIDA資料顯示,光通訊量測設備包括光功率計、光時域反射儀及其它光通訊量測儀器,至2000底年全球市場值近10億美元,國內約有新台幣43餘億元市場,預計2003年全球市場值約17餘億美元,國內亦有新台幣60餘億元市場規模。


全球通訊測試儀器市場集中度

FROST & SULLIVAN的對於市場集中度定義為,前三大廠商的市場佔有率之總和,若是超過60%,代表市場相當集中,若是低於50%則可視為分散,競爭者眾多。集中度低於50%的只有類比示波器,介於50和60%之間則有BERT & BLERT、脈波產生器、綜合測試儀,協定分析儀及微波計數器,其餘大部份產品皆高於60%,故一此市場主要為集中市場,而且歷年資料顯示,市場集中度有日益上升之勢(圖八)。



《圖八 全球通訊測試儀器市場集中度(1998)》
《圖八 全球通訊測試儀器市場集中度(1998)》

我國通訊測試儀器市場預測

我們根據使用者的反應,預測通訊測試儀器國內需求在未來3年以光頻譜分析儀、行動通訊系統測試儀(GSM)、光時域反射量測儀(OTDR)為成長最快市場,平均市場年需求最少有新台幣29億元(表六)。


《表六 通訊測試儀器國內需求預測》 - BigPic:630x425
《表六 通訊測試儀器國內需求預測》 - BigPic:630x425

關鍵技術

通訊測試儀器關鍵技術依國內製造者之認知主要在感測技術與標準技術。依代理商之認知主要在雜訊防制技術及系統整合技術。通訊測試儀器技術在國內之發展大多屬於萌芽期,少數技術如資訊處理技術被代理者認為進入成熟階段,先進國家製造者美國、歐洲及日本之技術多數已由成長邁入成熟期。


國內通訊測試儀器技術較為領先的是資訊處理技術、雜訊防制技術、技術較為跟隨的是控制技術、測試分析技術、系統整合技術。技術較為應用的是感測技術、標準技術、雜訊防制技術。技術有所延伸者為標準技術、雜訊防制技術、感測技術、測試分析技術。


通訊測試儀器全球性關鍵技術為:


◆網路技術;解決協調連絡問題


◆視訊傳輸(衛星光纖之傳輸)測試技術


◆數據電訊研究之「壓縮技術」才能帶動數位TV之發展或設備之發展


◆高速設計之掌握


◆DSP技術


◆光纖技術


而就FY89和儀器相關的科技專案之投入來看,和通訊測試儀器相關的項目非常缺乏,故技術的投入應再加強(表七)。


《表七 89年度我國儀器相關科技專案》 - BigPic:587x368
《表七 89年度我國儀器相關科技專案》 - BigPic:587x368

2000年產業重大事件

兩岸入關(WTO)

對於國內廠商而言,入關所引發的關稅調降方面,由於現在的關稅不是零就是很低,故而並無重大不利影響,國內廠商反而可以享受開放市場以及降低關稅的好處。儀器業在兩岸均屬外銷導向型產業,彼此之間並無上下游之依賴關係,兩岸儀器業不同之處在於我國儀器市場進口品居於強勢地位,但大陸市場則屬於水平競爭。


兩岸同時加入WTO後,大陸憑藉著其龐大內需市場與低廉勞工,必能在全球儀器市場搶得一席之地,對我儀器業造成強力競爭。反觀我國業者多屬中小企業,未來國內業者,若無法進一步加強研發能力及加速產業升級動作,恐將難以與中國大陸相抗衡。


大陸加入WTO後儀器之關稅將有大幅的調降,這對我國廠商出口產品至大陸,極為有利。大陸加入WTO後,有利於資訊與半導體業的發展,將使大陸對資訊電子、通訊及半導體自動測試等儀器的進口有更大需求,另外GPS導航系統的應用也具發展潛力。


大陸在加入WTO服務業市場開放方面承諾於2002年1月之前,允許外商在技術檢定及分析服務和貨物檢驗的合資企業持有控股權。逾2004年1月之前,允許外商獨資設立技術檢定及分析服務和貨物檢驗公司,此一市場開放傾向,將提供台灣儀器業或技術檢定及分析服務和貨物檢驗業者有利的市場進入機會。


對有意進入大陸市場從事儀器維修或租賃服務的業者而言,大陸在加入WTO服務市場開放方面承諾於2001年1月前,允許外商以合資企業的方式,持有控股權,並在2003年1月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附屬公司,也將提供台灣儀器維修及租賃服務業者,有利的市場進入機會。


大陸九五進入十五高新技術

大陸推出第十個五年高新技術計畫,其中和儀器相關的項目有自動測試系統、現場集線智慧化儀錶、智慧化科學儀器、通用電子測試儀器、通信儀器被列為重點發展方向。產業化的發展思路為:市場導向、全面規劃、以“九五”現場集線智慧儀表及自動測試系統突破成果和電子量測儀器科研成果為重點,加強共通性基礎產品開發及產品化基礎建設,將儀器儀錶行業推向智慧化、集線化、網路化新時代。此走向和市場趨勢完全相符,若發展完成將提供大陸儀器產業強大助力,是一值得注意的發展。


藍芽商機無限

藍芽為一種纜線替代品,於1994年由手機大廠Ericsson及Nokia結合Intel、Toshiba、IBM所研發,為可以串通電訊、網路與消費性電子之無線通訊產品,由於使用2.4GHz之高頻傳輸,頻段在全球屬共通的頻譜,沒有干擾問題,因此全球通用,在未來多元化產品應用預期下將帶動整體短距無線接取市場快速成長。


1999年7月正式發表藍芽產品以來,國外大廠如Microsoft、3COM、Motorola與Lucent亦加盟共同發產此新產品,此外,更有超過1900家廠商(包括半導體\IP、無線通訊、電腦\週邊、消費性電子、網路連結等不同廠商)支持藍芽規格;國內更有光寶、旭麗、致福等廠投入相關產品之生產。估計2002年全球採用藍芽的產品將達14.4億件。


其中射頻解決方案的相關產值於2005年將達3.7億美元。為因應此種產品之發展測試儀器之需求程度亦與日俱增、藍芽測試之研發亦是將來儀器發展的潛力產品之一。目前需克服的是藍芽晶片製造良率不高及通訊協定的互通問題,若能有效解決前述問題,藍芽及相關測試市場將更有可為。


產業外移大陸

國內赴大陸投資之儀器業廠商已超過40家已上。在大陸二個地區以上投資的已超過10家。最多的已達在5個地區投資。而值得注意的是工廠型態居於第一位,佔了37%,儀器業廠商已深受大陸廣大市場及低廉勞工所吸引(圖九)。


《圖九 2000年儀器廠商大陸投資分析》
《圖九 2000年儀器廠商大陸投資分析》

人類基因解碼帶動醫療器材發展

2000年6月美、英、日、德、法和中國大陸六國進行的「人體基因組研究計畫」之人體基因排序草圖已告完成。未來隨著科學家繼續探索基因與疾病間的關係相關的檢測診斷與治療器材等,將隨之蓬勃發展,特別是分子生物科技與基因相關醫療儀器與器材(例如基因排序儀、高速篩選儀等)都將因人類基因解碼而有大規模的需求。對醫療儀器產業之發展投入不可輕忽的要素。


大陸成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察中心」

2000年4月1日起,中國國務院頒佈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開始正式實施,「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察中心」也相繼在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成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察中心」負責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的具體技術工作,根據患者試用後的效果對醫療器械作出評價。


中國國家藥監局將對人工關節、人工乳房、角膜接觸鏡、人工心臟瓣膜和心臟起搏器建立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對一次性輸液器、輸血器和靜脈針重點整治。將解決長期以來醫療器械無法可依的問題。


結論與建議

2001年對國內儀器業是機會最多也是威脅最大的年代。機會來自通訊產業蓬勃發展帶動通訊測試儀器的大量需求、生技產業的潛力雄厚帶動生技測試儀器的潛力、大陸「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出爐,使輸往大陸的醫療器械有規可循、大陸如加入WTO後降低的稅率,有利我方儀器出口。種種因素顯示,儀器業將有美好果實可摘取。


但另一方面威脅來自高科技人才不足,不易吸納足夠研發人才的人才荒、廠商大量赴大陸設廠的產業出走、大陸如加入WTO憑藉龐大的內需市場與低廉勞工,必能在全球精密儀器市場搶得一席之地,對我造成強大競爭等種種不利因素,使國內儀器業成長不如預期。因此如何走出陰霾,擺脫威脅成為2001年國內業者最重要的課題。


國內儀器產業因應以上趨勢,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我國儀器業者亦應採取購併或策略聯盟等方式,加強與國外業者之垂直分工以及擴展全球網路銷售系統。


◆儀器廠商可運用高科技(E-Commerce、網際網路、知識管理等)尋求與傳統產業之廠商合併或在行銷與研發方面合作,以拓展商機。


◆面對大陸廠商挑戰,國內廠商唯有強化研發能力,提升產品性能及服務,並加強台灣總部的設計、生產和銷售能力,才能維持優勢地位。並思考利用大陸龐大的資源,以強化廠商的體質。


◆以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模式提供客戶服務。


◆政府宜儘早引進國外科技人才,以補研發人力不足。加強對儀器關鍵性零組件技術(光信號源及量測)之開發。(本文作者任職於工研院經資中心)


相關文章
積層製造鏈結生成式AI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概況分析
VSAT提高衛星通訊靈活性 驅動全球化連接與數位轉型
外骨骼機器人技術助力 智慧行動輔具開創新局
「冷融合」技術:無污染核能的新希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筑波醫電攜手新光醫院於台灣醫療科技展展示成果
» Anritsu Tech Forum 2024 揭開無線與高速技術的未來視界
» 安立知獲得GCF認證 支援LTE和5G下一代eCall測試用例
» 資策會與DEKRA打造數位鑰匙信任生態系 開創智慧移動軟體安全商機
» 是德科技推動Pegatron 5G最佳化Open RAN功耗效率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8.37.5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