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李嘉誠集團旗下的 Tom.com 公司,宣佈出資新台幣 13 億元與台灣的電腦家庭文化事業及城邦文化事業共同組一家新公司,Tom 將佔有新公司 49% 的股份,所出的 13 億資金中有七億四千八百三十三萬元將以現金支付,剩餘的五億五千三百一十一萬元,則由 Tom 以每股港幣五元五角一分的價格發行新股支付。此項消息在台灣媒體與出版界,已引起相當的關注,原 PC Home 集團的靈魂人物詹宏志,仍為新公司的行政總裁,他所代表的媒體與出版集團,一直以來就有進軍廣大華文市場的雄心壯志。
然而正是因為這樣急切的企圖,讓詹宏志等頻頻栽了大根斗,也讓原本具有台灣主體性的 PC Home 雜誌與其它出版刊物,頓時蒙上了港資附庸的陰影。就像前一陣子明日報快速擴充發展的結果,根本來不及建立一個報業的文化主體性基礎就垮台了,或許它仍有來自《新新聞》的觀點延申,但整體讓人看來不過是一個急就章的大雜燴;如果深究其失敗的原因,與其認為是資金無以為繼,倒不如說是人文命脈無以為繼、並欠缺中心理念的結合,當資金窘迫、前景難測時,也就是樹倒猢猻散的時候了。又例如與新浪網的合併案,也是詹宏志為了加速擴張華文市場的策略,當時 PC Home One-Line 的 User 也是頗有失落感,大概因為利益擺不平,才讓這宗「Sina-大中華美夢」的購併案胎死腹中。
明眼人都知道,這次 Tom 取下新出版集團 49% 股份時,表面上股份尚未過半,詹宏志也取得經營管理權,新公司似乎仍掌握在原 PC Home 集團手中,但是 49% 的持股比例,應該是所有獨立法人及自然人的最大持股者,既然是新公司的最大股東,實質上就已掌握了真正的主導權,這一點從任用財務長必須得到 Tom 同意就知道端倪了。據此我們相信,今後的 PC Home 等刊物,將普遍讓人產生從屬於港商 Tom 的關係企業印象,而詹宏志除非早就有易手的打算,否則將成為一個失根的掌舵者,隨時都有陰溝裡翻船的危險。
或許有人以為這樣的說法太狹隘,港商李嘉誠集團不也是華人嗎?將來要引進的大陸合夥人也是華人啊!當然,他們都是華人,大家也都要競爭廣大的華文市場,然而主導文化主體性是一個媒體人必然要有的風骨,這與市場佔有率多少或權位高低無關,但是一旦其文化主體性成為主流價值,那麼必然風行草偃,相對的也會得到更多利益。沒有文化的根,一切都是夢幻的,而這個根也一定要從個人、區域,再一直發展到全球;我們可以看看美國的華盛頓郵報,其發行量怎能與人民日報相比,然而其影響力與公信力,人民日報則難望其項背矣;又例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其閱讀圈更小了,但是其動見觀瞻的內容,相信十個 Tom 也無法相比。所以即時想要吃下大中華兩岸三地的市場,也要從本土做起,善盡媒體的責任,久而久之成為文化的主流,這時想要躍上大中華、乃至於全球市場,只不過是一線之隔而已。
我們常常發現台灣是一個沒有文化之根的地方,缺乏所有居民都認同的事物,所以像詹宏志這一類的想法與作法者也很平常到處都是,加上香港更是一個欠缺文化主體性的地方,所以兩地的媒體商一拍即合也不足為奇,但是媒體的沉淪與迷思之後,不僅本身難以達到目的,更會讓所有支持愛護者一起失落。
我們要再一次強調,文化的根與主體性,跟對大中華或華人的認同並不相礙,相反的才有可能成就更寬廣的關懷面;想想看,江澤民還不是從上海起家成功,然後到其中央實現更大的抱負,現在中國大陸中央的文化,其實就是那一票「上海幫」在主導的,上海人當然相當自負囉。另外,像香港藝人劉德華,本來很想向川劇師傅學「變臉」絕技,卻遭到四川文化局予以婉拒,川劇自有其傳統與文化考量,管你劉德華是不是華人呢!所以,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就在台灣的科技文化漸漸成型之際 ( PC工業就是台灣本土文化之一 ),台灣的媒體業者也不要把自己斷送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