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921 震災之後至不久前汐止東方科學園區的大火,讓大家對於天災人禍產生很高的警覺心,災害的防治是需要通盤考量的,不論是地震、颱風、火災,甚至是水災都是需要預防的,因為這些災變對於電腦系統的破壞力都是一樣的驚人,如果能力允許的話,企業為資訊系統建立異地備援是很有必要的。
異地備援就是將具有毀滅性破壞的風險分散開來,試想,假使企業擁有兩個以上的資訊系統,彼此可以互相備援,如果因為天災人禍的緣故而徹底破壞其中一個資訊系統,那至少另一組系統可以馬上取代其功能並且備份重要的資料,使企業運作不至於因為唯一的系統中樞毀損而完全停擺。
此次在汐止東方科學園區大火,有些公司因為資訊系統、備份資訊系統以及資料均放置在同一地點,結果一同被無情的大火吞噬而損失慘重;不過,也有公司未雨綢繆地建立遠端備援系統,透過網路將資料備份到外點,而保全了所有重要的資料。
異地備援的型態
異地備援的建置可分成兩種型態:一種是企業可自行在企業內部不同的地點建置儲存備援之電腦設備;另一種型態則是將資料透過網路,把資料備份到遠端具有專業儲存能力的儲存中心,亦即網路資料中心 ( Internet Data Center;IDC )。
企業內部要自行建置備援系統,除了一般傳統 SCSI 的 Router/DiskArray 外,在目前光纖通訊時代,硬體方面亦可考慮運用光纖交換器 ( FC Switch )。具備光纖介面的路由器與Disk Array,在軟體方面可藉由備援軟體如:Microsoft Backup、Seagate Backup、Veritas Backup Exe 等,每天在特定的時間內,於 LAN 及儲存區域網路 ( Storage Area Network-SAN ) 中自動的啟動備份程式來管理電腦系統,而中間的線路可考慮全程運用光纖來連接,利用主備援區與次備援區,將風險予以分散,如(圖一)。
若以第二種建立異地備援的觀點來看,在跨 WAN 架構中,利用目前的 ISP/IDC 可稱是最為簡便且時效與成本最為划算的一種解決方案,由於 ISP/IDC 業者在全省有自已的機房,且機房的防災與電源的備援也具有一定的規模,因此利用這種分散式的特性來建立企業內多點間的備援電腦及儲存系統是最為恰當的。台灣電訊投入在這一方面的服務已有一段時間,除了在機房內軟、硬體建置方面的光纖連結做到了雙備援外,在全台灣各點機房亦然,以應對隨時而來的意外發生。
企業在實際運用方面可以接 T1 或 T3 專線(如果資料量不是太大的話,可用 ADSL ) 到 ISP/IDC 業者機房,用 Co-location 的方式租用空間存放資訊備援設備,或利用業者現有的備份服務,來達到異地備援的功效。
除了硬體與網路架構的完善考慮外,最重要的就是嚴格的執行資料備份的時間表和妥善的保存每一個時程備份資料,有的必須每天備份,有的則每週備份,或雙週備份一次等。而備份的資料要保存 1 年還是 5 年,是否有完善的保存空間等,都是企業與業者必須清楚知道。
結語
企業在評估經費與人力等有限的資源下,可透過網路將資料備份到另一地具有專業儲存能力的 ISP/IDC 之專業的網路資料儲存中心,業者除了提供客戶專業的儲存設備服務及規劃和妥善的資料管理平台程序之外,ISP/IDC 的基礎建設也能承受天然或人為的災害。網路資料儲存中心在災害發生時,能比企業的辦公大樓或機房有更好的防災措施,盡一切所能確保企業營運的競爭資訊,同時經由常態性的演練災變預防措施,協助客戶恢復其電腦系統運作及資料復原,讓客戶在短時間內恢復營運及服務的價值,因此 ISP/IDC 不失為企業在考量分散資訊風險時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