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已經頗知名的故事,相信很快在網際產業間會被更廣為流傳,那就是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賣米的故事。台塑集團的大家長王老先生,無疑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範,而其事業的發跡地就在一家毫不起眼的鄉下小米店。這家小店到了他的手上,業績蒸蒸日上,但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他為每一位新的顧客精確計算用米狀況,比方說鄰村陳家叫了十斗米,他會在送米的時候問問他們家有幾口,幾個大人,幾個小孩,這樣他就可以算出這包米大約可以吃十天,那他就在第八或第九天再為陳家將十斗米送去,而這筆生意幾乎肯定是一定做得成的。紀錄客戶的資料,分析客戶的行為,再提供給客戶量身訂作的服務,套句網際技術市場的新興當紅名詞-即是「客戶關係管理」。
客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好的客戶關係則是企業長久經營的基礎,但要將客戶關係加以管理,人數少或許還做得到,人數多了要做好就成了一門不小的學問。不清楚王先生現在龐大的組織中是否仍強調這種服務精神,但想必已不是件容易的事。手工時代,不論是生產或售後服務,買賣雙方都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到了大量生產的工業社會,以量制價已是常態,消費大眾往往只能在各式的商品中做選擇,對於生產者的了解,最多也只有模糊的品牌形像。
同樣的,企業也不曉得每個客戶的模樣,因此在生產行銷的策略上,通常採取產品導向,也就是行銷專家麥肯錫(McCarthy)所稱的4P策略,以適當的產品(Product)、配合適當的促銷(Promotion)、以合理的代價(Price)、在適當的地方(Place)推行,或再加上一項正確的市場定位(Position),而適當的產品往往是第一考量。但企業漸漸地發現,其實客戶是很有個性的,所以有類似「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廣告口號的開始出現,而另一個以顧客或閱聽者為導向的行銷策略,則是Lauterborn所稱的4C策略,即消費者的欲求和需要(Costumer wants and needs)、消費者獲取滿足的成本(Cost)、購買的便利性(Convenience)、溝通(Communication),也成為企業重視的方針。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則/每30天 |
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