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電視價格下落至慘不忍睹的景況,一台設計美輪美奐、畫質精美的40吋平面液晶電視,台幣兩萬塊就可以帶回家,消費者笑呵呵的同時,面板製造商可是苦不堪言,台灣面板雙雄友達和奇美去年稅後淨損都超過六百億元,雙雙創下虧損新高。
日本面板製造商也是哀嚎遍野,包括Sharp、Sony、Panasonic等在電視銷售業務大跌一跤,因不堪虧損打算把面板產能外包給台灣和韓國的製造商,慢慢淡出賠錢的電視市場。
Sharp的策略是留下超大尺寸(50吋以上)及高階小尺寸(手機和tablet)面板,把尺寸居於中間30、40尺寸產能外包。Sony為降低電視部門的巨大虧損,解套的辦法是尋求成本更低的面板來源。
在去年購物高峰的聖誕節後即宣布終止與三星電子的合資事業S-LCD,將其擁有的50%股權讓出給三星。事實上在過去幾年,Sony已陸續將南美墨西哥、西班牙、斯洛伐克等地設立的電視液晶廠房出售,將超過半數以上的生產交給鴻海等代工業者。
Panasonic從去年累積下來的虧損位居公司史上最高的一次,到三月底為止估計超過百億美元,可謂虧損慘重。虧損的發生主要是去年遭逢泰國水災,還有日幣走高等的雙重打擊。Panasonic因為虧損太大,成為面板產能外包比例最高的日本面板廠。
日本面板製造商不堪虧損決定提高產能外包比率,今年對友達奇美來說,應該不會是太壞的一年;但笑納產能之餘,並不是說就可以鬆一口氣了。面板製造商的成長性已經在趨緩中,利潤也同時被壓縮,因此接下來應該是要投入更多心力來了解電視市場的變化,提升能為產品加值的能力,才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
電視經歷再一次革命
電視一向位居家裡最受重用的家電用品,如今卻走到低谷導致製造商重新洗牌,處於谷底的電視市場,令人不禁想到上一次電視發生巨大變化的時間是在黑白進入彩色的七○年代。這一次似乎又來到一個即將發生劇變的時候。
通常一個產品會價格大落,主要原因多是生產量超過需求。台日韓中等多家面板製造商日以繼夜地動工生產,激烈競爭之下大家反而都賺不到錢。但其實還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隱藏性原因就是:受到電腦和智慧型手持裝置的競爭與擠壓。
這一點是過去的我們所想像不到的事,電視是家電產品,為什麼電視的娛樂性會被電腦、手機等IT產品逐漸稀釋掉?
Vizio這個稱霸北美市場的電視品牌,在非常難過的2011年也沒有出現赤字。CEO王蔚接受日經電子雜誌採訪,認為今年的電視價格預期仍然會繼續下滑,不過,電視企業若將巨大虧損僅歸咎於價格的滑落的話,其實並沒有看到產業變化的全貌。
沒錯,人類看電視的行為已悄然發生變化。
未來,透過網路,電腦、智慧手機或Tablet等裝置都可以看電視節目。年輕一代的消費者透過使用網路、Youtube或土豆網等網站都可以接收到電視所播送的訊息,不需要跟其他搶電視遙控器;有越來越多年輕人使用電腦和手機的時間,逐漸超過使用電視。
換句話說,未來的電視長相,不再只是靜靜擺在客廳裡電視櫃內的那一台,它可以是口袋裡的智慧手機、也可以是平板電腦。也就是說,電視的未來發展就在智慧手機及平板終端設備上。
傳統上只能被動接收視訊內容的電視,就像當年的黑白電視一樣,即將走到盡頭。未來的電視是能提供更多視聽體驗樂趣的終端設備,因此也必須跟著「智慧化」,透過具備視訊壓縮技術和發送技術,甚至必須是要能帶著走、隨時隨地都能開機看電視。
電視台強化發送終端
王蔚認為,電視的新定義就是:無論尺寸多大,能提供影像內容的就是電視。這樣的改變讓電視台業者和網路視訊發送業者之間的分野,也逐漸變得曖昧。
舉例來說,日本自2011年7月全面邁入數位電視時代後,五大民營電視台卯足勁要將電視VOD服務發送到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上,而視訊發送和付費平台等技術則由日本電通支援。
日本電視台那麼想爭取行動裝置使用者的市場,主要還是考慮到電視台的營運和收益,希望人們在搭電車回家途中在透過手機收看電視節目後,回家後會打開客廳裡的電視機繼續收看。
未來除了視聽的接收裝置多元化以外,視聽內容提供來源同時也增加,成為未來電視娛樂性發生變化的一個原因。原來的電視內容提供者電視台業者依賴收聽率來賺取廣告收益,因此如果觀眾的目光移向他處、轉台或甚至不看,就會影響電視收益。
不幸的是,網路業者也打算來搶奪觀眾的時間,例如最初只是一個提供使用者彼此分享影片的網站YouTube,2006年被Google收購以後,也宣布投資開設影像內容製作公司,以製作可主動發送的視訊內容。
很快我們就會看到,看電視的方式並不是趕回家、走到客廳、在沙發上坐下來、用遙控器打開電視;而是也許坐在辦公室裡,用滑鼠開啟YouTube頻道,以鍵盤輸入節目名稱來看電視。
又或者是:坐在令人放鬆的爵士樂咖啡廳裡,用手指觸控打開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邊喝咖啡邊看電視。事實上,這樣的畫面,對很多人早已不陌生。
很多人都在期待蘋果電腦推出iTV,十足好奇iTV會為電視帶來怎樣的變革。有人猜測可能會是用手指遠端操控或使用語音、體感等互動介面,就可輕鬆操作電視。
話說回來,在電視機將要大變身之際,台灣的電視面板製造業者得要思考如何應戰,在技術上若能爭取到日商的支持幫助將非常大,另外也要能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開發出不同屬性與規格的產品。
Google與Apple決戰電視市場
2010年推出的Google TV在市場上的評價似乎是有些令人失望的,最大的原因在它身邊仍跟著「鍵盤與滑鼠」,這令許多人傻眼,懷疑地想:別鬧了,有沒有搞錯啊?搭配電視的應該是遙控器,而不是鍵盤與滑鼠,因為它是一台電視,而不是一台大電腦螢幕耶!
把這樣一個將電視接上網路的東西推出來,是叫人有些不敢置信的。
所幸今年一月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展覽上,幾個智慧電視的推出令人恢復一點信心,LG及Sony推出的第二代Google TV加強了語音控制,改由透過語音及手勢為操控方法,在設計上總算較為人性化。
關鍵或許就在電視遙控器的設計上。智慧電視的遙控器上有許多可以導入的技術,可簡化目前多功能多按鈕的複雜設計,同時具備體感式人性化操控方式。
南韓三星電子預計今年上市的智慧電視遙控器,就配置了觸控板及語音識別功能,使用者透過隱藏式麥克風就可以調整音量或切換頻道。
目前為止智慧電視不能算是成熟的,如果找不到有別於傳統電視及人性化的操控方式,智慧電視就無法發揮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優勢。
但究竟什麼樣的操控方式可以讓電視發生革命?Steve Jobs在生前是否找到了革命性的智慧電視操控方式?蘋果的iTV令人相當期待。
(作者為CTimes駐日特約主筆)
《圖一 LG在今年CES中發表的Google T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