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優化環境鬆綁法令 台灣創新將可展現強大能量
 

【作者: 王明德】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4892】

創業向來是國家重要的創新動能之一,這幾年扮演台灣經濟支柱的科技產業面臨轉型,發展逐漸趨緩,在此同時,一股新興的創業力量順勢崛起,就過去電子產業的發展經驗,台灣的創業環境理應順暢,不過從目前狀況來看,顯然並非如此。


之前就有業者指出,目前台灣創業的最大痛點在於法規跟不上產業變化,創業圈常在法令不明的態勢下開始研發、營運,結果就是做到一半,輕則被明令限制,重則收到罰單,這對創業者來說是相當沉重的挫折,結果不是事業腰斬,就是直接轉到國外繼續,造成人才外流。



圖1 : 鬆綁老舊的法令,台灣新創才能吸引國外人才,與全球產業緊密鏈結。(source:BBVA)
圖1 : 鬆綁老舊的法令,台灣新創才能吸引國外人才,與全球產業緊密鏈結。(source:BBVA)

再來則是人才培育不足,目前多數高等教育機構對現今創業圈所需的專業技能培育不足,甚至連教師對相關專業知識都不具備,在此態勢下,數位經濟的人才自然難以養成,最後就是台灣的資本市場並未對創業圈全面開放,目前台灣的資金投注比例多在電子業,在資金缺乏下,許多創業團隊難以為繼,最後人才就被其他國家吸收。


守舊心態遲緩台灣創新腳步

對於台灣的創業環境,多數業者認為問題的根源在於文化,台灣一直被認為文化多元,但其實台灣文化的多元是外在而非內在,其實台灣內部一直懼怕衝突,許多文化都是因為外來的衝擊而存在,外來衝擊讓台灣必須直接面對國外趨勢變化,因此目標設定會跟國外的步調一致,但內部衝突的盡量避免,卻讓完成目標的腳步遙遙落後,這種守舊的心態遲緩了台灣的創業進展。


目前台灣的創業環境,現在是最壞的時代,但也是最好的時代,雖然環境艱困、薪水凍漲,但在網路時代,年輕人的聲音已不再像以往被忽略,個人意見被高度重視,當眾人的意見可以快速集結,改變世界就不再只是遙遠而不可及,對政府也是一樣,透過眾人的力量要改變政府已有前例可循,而面對創新,政府向來有發展與管理兩大職責,兩端也都有相關單位,要如何取得平衡除了政府本身決策外,年輕人也可以透過各種管道表達意見,進而改變政府。


至於政府的法令,創新圈多指出現在的台灣法規並不鼓勵創業,公司法距離上次修訂已有10幾年,在產業面,台灣產業也有20幾年沒有代謝,這種狀況造成在推動新法案時,會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反撲,過時的法令導致年輕人創業動能低落,不過目前新政府已經啟動多項政策。


除了鼓勵之外,法規鬆綁也至為重要,過去的法規以防弊為主,要刺激經濟成長,勢必要改為以興利為主軸,除了法令外,其中國籍法就是一例,台灣對於外籍工作者的限制不但嚴格而且過時,這導致台灣留不住外籍專業人才,讓台灣的創業者不易拓展國際化。


另外,公務員的心態也是重點,在層層限制下,現在的公務員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問題在任內發生,如果法令與人才問題不解決,面對國外優異的創業條件,台灣將難以競爭,因此他在任內已加速推動法令鬆綁,強化台灣創業者的競爭優勢。


放眼全球,各產業近年來開始轉型,尤其在數位經濟部分,目前已在部分大型國家扮演經濟發展要角,數位經濟的興起,不只翻轉了過去20年來以硬體為重的產業發展態勢,也刺激出新一波全球性的創業熱潮,作為全球ICT產業重鎮的台灣,並未在這波浪潮中缺席,可惜的是,老化政策與僵化思維,讓台灣的創業困難重重。


創新圈都認為過時法令帶來的限制,已是台灣創業者難以承受之重,尤其是台灣的公司法年久未修,對創業者帶來層層限制,例如企業要連續獲利3年才能首次公開募股(IPO),然而公司新創時,要獲利都極難,何況連續3年獲利,而沒有IPO等於投資者的資金沒有出場機制,


在此態勢下,無論國內外投資者都難免會對台灣創業者卻步,再則是國籍法的過度保守,讓外籍人士極難取得台灣的國籍,在資金與人才都不易投入的狀況下,台灣創業圈很難有健全而全面的發展。


小政府、大公民時代已經來臨

除了法令外,台灣投資圈對失敗的容忍度也相當低,對資金的回收時期也非常短。以矽谷為例,矽谷的投資環境相當專業,投資者也都有相關的經驗,引領、協助、培養創業者,其獲利回收都在數年甚至十幾年以上,在有解決問題的充分時間狀況下,矽谷創業團隊成功比例就高出台灣一截。



圖2 : 台灣新創團隊的技術與創新能量都十分充足,如果法令與環境問題能解決,其競爭力將可進一步深化。(source:ReTIn)
圖2 : 台灣新創團隊的技術與創新能量都十分充足,如果法令與環境問題能解決,其競爭力將可進一步深化。(source:ReTIn)

相對於矽谷,台灣投資者的投機色彩就比較濃,創業團隊的研發時間較長或成果不如預期時,通常不會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結果熟成,不然就是只在創業團隊研發接近成功時才願意投入資金,前者容易使得創業成果被腰斬,後者未能在最需要資金的前端注入及時雨,都會造成台灣創業環境的不振。


對於法令的限制,業界則認為都認為「小政府、大公民」的時代已經來臨,政府對民間經濟發展並不需要太多限制,只要把基礎建設做好,民間自然會動起來,太多的限制只會窒礙創業者的動能。


至於創業者的協助,則可借助台灣科技產業的力量,現在規模龐大台灣科技業者在當初也是創業者,當初創業時也沒有依賴政府的力量,就上場打國際賽,長年下來,已經具有充足的全球競爭經驗,現在雖然面臨轉型困境,不過其實力仍在,台灣創業者可以藉助其力量,透過新舊企業力量的結合,台灣產業將可找到新藍天,深化競爭力。


**刊頭圖(source:Business Appraisals Florida)


相關文章
疫後經濟翻轉局勢 創新創業聚合資源謀商機
台灣電子業進入轉型潮
2017 IT技術新賽局開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東芝推出高額定無電阻步進馬達驅動器TB67S559FTG
» 金屬中心與金全益合作推動JIS檢測及品質技術發展
» 施耐德電機響應星展銀行ESG Ready Program 為台灣中小企業量身打造減碳行動包
» 鋁料再生趨勢看好 金屬中心APEC論壇9大經濟體齊聚
» 橫河電機整合控制系統可提供海上綠色氫氣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7.198.3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