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裝測試業是在整個半導體產業價值鏈中比較容易進入的行業,具有人力與資金需求較高和技術門檻較低的特性;而由於大陸當地的資金不充裕且技術層次較低,再加上在大陸本地承接封測訂單可享有減免增值稅的優惠,許多外來封測廠商為了降低成本,紛紛進入大陸設立工廠封裝測試自有產品,使封裝測試業成為大陸半導體產業的主軸。
大陸半導體封裝測試業現況分析
目前大陸地區半導體封裝測試業的產能分布情況如(表一)所示,且具有以下的幾個特點:
1.外國獨資企業技術高、本土企業封測能力低
大陸雖然有許多的半導體封測廠,但是本土企業的封測能力仍低,技術層次相當於70~80年代自動化水準,一些基本的動作仍需手工操作;而大陸封裝測試以低腳數的產品為主,主要的封測技術仍以PDIP(直插式塑膠封裝)為主,但是外國獨資的封測業因為資金來源充足,具有專業的封測能力,且主要為承接自有產品的訂單,所以外商封測技術能力在所有大陸的封測廠中技術較高,已經逐漸採用SOP與CSP技術。
表一 2001年大陸封測產業產能分佈
資金來源 |
產能分佈 |
|
5億顆以上
(4家) |
1~5億顆
(9家) |
0.5~1億顆
(5家) |
0.5億顆以下
(16家) |
外國獨資 |
Motorola
(天津) |
Intel(上海)、
Hynix(上海)、
AMD(蘇州)、
三星(蘇州)、
日立(蘇州) |
金鵬芯封
(上海) |
|
中外合資 |
南通富士通、
深圳賽意法 |
首鋼日電、
三菱四通、
上海阿發泰克 |
松下半導體
(上海)、
華芝(無錫) |
以中外合資
及當地企業
為主 |
當地企業 |
江蘇長電 |
國營永紅器材廠 |
上海華旭、
杭州士蘭 |
|
資料來源:工研院經資中心整理,2002/6
2.大陸無獨立設置的測試廠
目前國際間在封裝與測試廠之間半成品的轉廠是不收增值稅,然而在大陸現行稅制中,仍將這種“間接出口”視為內銷,每交易一次就要徵收17%的增值稅。因此,若是設置獨立的測試與封測廠,必須被多課一次增值稅,對於廠商而言是不具競爭力的,所以在大陸並沒有獨立設置的測試廠,皆依附在封裝廠內。
3.大陸主要半導體封測廠以合資為主
目前在大陸從事封裝測試廠商約有200多家,但是主要的廠商約有三十多家,扣除英特爾(上海)電子有限公司、現代(上海)電子有限公司、超微半導體(蘇州)電子有限公司、日立(蘇州)電子有限公司、三星(蘇州)電子有限公司等五家獨資公司外,大陸主要半導體封測廠依據封裝量排序如(表二)所示,其中除了江蘇長電科技、甘肅永紅、中國華晶和上海華旭為大陸本土企業外,其餘皆為合資企業。
表二 2001年大陸主要半導體封測廠情況
公司 |
主要出資國 |
產品 |
IC後封裝量
(萬顆) |
深圳賽意法電子有限公司 |
義大利
法國 |
EPROM、通訊、消費、
汽車類IC |
80,309 |
江蘇長電科技有限公司 |
大陸 |
消費、通訊類IC |
61,292 |
南通富士通微電子有限公司 |
日本 |
SOP、QFP48 |
46,150 |
上海阿發泰克電子公司 |
泰國
美國 |
DIP、SOP、QFP
等封裝 |
32,237 |
國營甘肅永紅器材廠 |
大陸 |
|
20,822 |
中國華晶電子集團公司 |
大陸 |
PDIP |
20,724 |
摩托羅拉天津半導體廠 |
美國 |
行動通訊IC、MPU、MCU等 |
16,913 |
三菱四通集成電路有限公司 |
日本 |
記憶體、微控制器、電源IC與ASIC |
8,572 |
上海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 |
日本 |
錄影機與彩色電視IC |
6,732 |
首鋼日電電子有限公司 |
日本 |
記憶體、微控制器、消費、
通訊與ASIC |
5,053 |
上海華旭微電子有限公司 |
大陸 |
|
4,292 |
無錫華芝半導體有限公司 |
日本 |
消費類IC |
3,315 |
資料來源:CCID;Dataquest;工研院經資中心整理,2002/10
4.大陸半導體封測業擴建產能
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快速,國際多家封裝測試大廠看好大陸市場,為因應2002年以來八吋晶圓在大陸的商機,外商也紛紛搶先引進BGA、CSP等高階封測技術,提前佈局大陸半導體封測市場,其中ChipPAC於2002年五月宣佈上海高階封裝(CSP)開始量產,美商Amkor也宣佈上海BGA封裝廠於2002年五月開始接受客戶的量產認證,其他諸如南通富士通、上海泰隆半導體和威宇半導體也皆展開佈局行動,進駐大陸卡位。
台灣半導體封裝測試業剖析
台灣的半導體封裝型態,若由技術層面來看,分佈呈現技術提昇的趨勢,2001年QFP與BGA佔營收的比重提高至65%,其中技術層次較高的BGA佔營收的比重更由2000年的32.3%大幅提升為40.2%;在資本支出方面,則以投資高精度打線機、覆晶(Flip Chip;FC)與凸塊等高階封裝設備為重點,加上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等先進技術佈局下,研發經費佔營收比重逐年提昇;參考(表三)。
表三 台灣封裝廠產品分布比例(依營業額) 單位:%
|
PDIP |
SO* |
PLCC |
QFP |
BGA |
其他 |
1999年 |
7.3 |
28.0 |
2.9 |
26.0 |
32.6 |
3.2 |
2000年 |
4.1 |
24.7 |
3.4 |
28.9 |
32.3 |
6.6 |
2001年 |
3.8 |
21.7 |
3.1 |
24.8 |
40.2 |
6.4 |
@註釋:註:SO*包括的產品主要有SOJ/SOP/TSOP等三項
資料來源:工研院經資中心整理,2002/10
台灣的封裝測試業,在半導體產業專業分工的優勢下,承接晶圓代工的訂單,擁有良好的獲利率,而未來IDM釋出的訂單,將可為封裝測試帶來另一番榮景。對於台灣半導體封裝測試業的廠商來說,大陸的封測廠幾乎為外商所把持,本土廠商製程能力仍不足以和台灣廠商相提並論,然而目前政府仍未開放封測至大陸投資設廠,對於台灣的廠商而言建議如下:
1.提昇封測技術
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廠商已開始發展高階的製程,因此台灣的半導體封測廠商,就接近市場與客戶服務角度來說,也需要提昇自身的封測技術,如晶片走向奈米級元件所需的封裝技術;另外因SoC的發展仍為長期目標,而SiP的技術將扮演重要的角色;有別於大陸封測廠商的中低階封測技術,台灣廠商應積極發展SiP技術。
2.朝利基市場前進
隨著晶片發展越來越多元化,建議台灣的封測廠商可針對不同晶片的封測技術,成立封測技術研究中心研究不同電路的整合的效益,發展比SoC更具成本效益的封測技術,避免落入大陸半導體封測業銷價競爭中。
3.同步工程的運用
目前半導體產品在經由設計、製造、封裝,最後需經過測試的過程,無形中增加了產品上市的時間,建議業者可以藉由產品IC設計者擴增領域,將測試在同步工程中獲得解決(Design for Testing;DFT),或是在封裝的過程中,同時做測試動作,減少產品後段的時間,如此一來,產品上市時間將提前,以搶得市場商機。
結語
大陸的半導體封測業目前仍以PDIP為主,但是在大陸政策推動與市場驅動下,SOP、QFP和PLCC的封裝技術迅速增加,未來大陸除了運用舊有的封測線提升封裝技術的能力外,亦計劃利用現有的技術基礎,運用QFP和表面封裝型式提高產品技術層次,並擴大產品種類,提昇重點封裝廠達到年封裝能力5~10億顆能力。面對未來台灣將成為全球十二吋晶圓廠最密集的群聚地,晶片電性特性的要求將更為嚴格,高階封裝技術如CSP、BGA或Flip Chip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因此,對於台灣的廠商來說,除了持續注意兩岸相關政策的發展外,在大陸八吋晶圓廠帶動封裝技術升級之前,轉做利基產品或積極研發與引進先進封測技術,以強化核心競爭力並區隔市場,來搶得市場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