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已成了全球電子科技供應鏈裡,最敏感的一塊。它不只成為兵家必爭地,甚至還成了攸關台灣整體經濟發展的存活關鍵,一舉一動都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隨著美中對抗的白熱化,台灣的半導體地位顯得更加重要,成了各方亟欲拉攏的對象。
儘管美台關係良好,但舉國皆需的晶片都在台灣生產,這也讓美國備感不安,為了管理供應鏈風險,同時也打壓中國在科技上的步步進逼,美國已正式簽屬「晶片法案」,要大力補貼在地的半導體生產,並要求台灣的半導體業者在美國設廠,以響應美國的晶片國造計畫,因此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鏈紛紛啟動了赴美的計畫。此外,美國還推動了「Chip 4」聯盟的計畫,將透過「美、台、日、韓四方晶片聯盟」,進一步封鎖中國的半導體成長。
主持人:CTIMES副總編輯 籃貫銘
與談人:CTIMES社長 黃俊義
[問題1]自由市場才是創新的源頭,但美中政治角力的介入,則讓這個基礎漸漸鬆動。從創新的角度看,美國的晶片法案對產業發展其實不利,長遠來看,它會帶來什麼副作用?
答:自由市場是相對的概念,不能用表面的現象來定義。當有一方不遵守遊戲規則,另一方會提出反制來因應,這就是自由市場的現象,自由不是任何一方可以為所欲為的蠻橫霸道。中國長期竊取美國的商業機密、知識產權,美國要反制可以理解,但要適度不能偏頗,晶片法案是否因為偏頗而對產業發展帶來不利?還有待觀察。最主要應該監督的是這520億美元預算是否都公開透明?如果是,短期或許對某些廠商有利,但長遠來看產業自然會取得平衡,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
有太多人曲解所謂的全球化自由市場,全球化的基礎在於本土化,沒有本土化的基礎來談全球化,就會成為跨國性掠奪,最終流於商場的欺壓逐利、恃強凌弱。美國的富強來自於「獨立宣言」,中國的積弱來自於「統一思惟」,美國50州各個獨立,中國35省人人自危,孰優孰劣,不言而喻。華爾街的貪婪之徒,假全球化之名,利用了所謂的自由,結合獨裁專政者,到處搜刮掠奪,當這些有思想有信仰的民眾覺醒時,就會是另一段文明的開始。
總而言之,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會有創新活潑的市場;有本土化的關懷,才會有產業發展的根基。美國要在本土製造晶片,是他們自己國家安全的考量,我們應該給予尊重,台灣應反過來思考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助人助己,獲益無窮。
[問題2]台灣的半導體業要如何在國際政治角力之下,能夠趨吉避凶?並建立可長可久的發展。
答:要成為半導體製造王國,須有很多條件配合與多年的發展才有可能。歐美日他們心知肚明,只要能掌握半導體製造的關鍵與供應,其餘也很樂意跟台灣半導體業者搭配,這樣既划算又能分散風險,何樂而不為?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所以,台灣半導體的優勢暫時還不會受到威脅或取代的。
半導體為何受到政治角力各方如此重視?,因為這是此一世代推動經濟發展與工業文明的火車頭,猶如中古時期印刷術的大躍進,十四、五世紀古騰堡印刷術的發展,大概是鉛的活字版印刷,帶動整個文藝復興的蓬勃發展,一直影響到現在的西方文明。
半導體製程可以說是另一階段的印刷術,只是它的功能更廣泛也更直接。台灣半導體的成功在於走向代工的商業模式,印刷廠的發展何嘗不是如此,作者、設計師、出版社、印刷代工業早已分工精細,各擁一片天。現在的辛苦、危險性高的印刷業從業人員,早已不是甚麼高大上的工作。
晶圓製造廠也是如此,現在美其名為高科技,但要歐美日那些高學歷、高技術人員,長時間穿著無塵衣進入工廠作業,而且還要隨時待命、輪班工作,未免太不划算了,所以,張忠謀才會說他們做不來啊!成本也太高。台灣半導體在可預期的時間下,還是很有競爭力,不會被取代。
[問題3]中國是大工廠,也是大市場,將之排除在外的影響甚鉅。
但我們究竟要如何看待與面對中國市場,以及長期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答:晶圓製造代工廠現在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進入的門檻相當高,但它只是製造業供應核心的零組件產品。照理說,中國是大工廠,也是大市場,非常適合來發展晶圓代工,問題在民主自由陣營不放心把攸關國安問題的競爭晶片交給他們來代工,甚至許多IC設計產品有很多的商業機密或功能,這樣就是國安問題。
更糟糕的是民主陣營為了制裁中國霸權的野心擴張,決定切斷中國更上游的關鍵,繼晶片法案後,美對中國半導體發展再揮重拳!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EDA出口,而EDA軟體攸關三奈米先進製程發展關鍵,這是美國的致命絕招,中國只能與全球半導體產業脫鉤,自行摸索發展了。
中國市場很大,在商言商,當然誰都想搶得先機,但如果是朝不保夕的「共同富裕」,那麼企業經營者也會爭先恐後的退出。可看到中國為了確保共產黨的權力地位,會不惜犧牲經濟發展。中共信仰的是秦朝變法宰相商鞅的馭民五術,也就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與貧民等方法來維持長期的統治。這馭民五術在中國獲得了相當的成果,甚至更夢想推廣到全世界實行「中國夢」,在這個夢未醒之前,產業界要有亂邦不居、危邦不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