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日益複雜的全球化世界對供應系統的衝擊,企業如何更有把握地應對市場的發展速度,面臨應對出現的難題,能夠確保企業系統內具有所需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彈性,以便保護和維持營運以應對未來的障礙成為重點。
正所謂「禍不單行」,新冠疫情突凸顯出了許多嚴重問題,對供應鏈產生了打擊便是其中之一。在整個2020年,我們看到新冠疫情對零組件供應的影響迅速增大,這是對於供應鏈的彈性能力是一場真正的危機考驗。
此外,世界各地發生了一系列對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的挑戰和事故,這些可歸類為「不可抗力」的難題,加劇了新冠疫情對全球造成的影響;
‧ 2021年2月美國德州發生一場嚴重冬季風暴,對工業生產造成了重大影響,尤其是化學和樹脂生產領域。
‧ 4月日本瑞薩電子工廠發生火災,衝擊了汽車電子產品的生產。
‧ 臺灣持續數月嚴重乾旱,對半導體晶片製造產生了負面影響,也衝擊到汽車電子產品的生產。
‧ 一艘貨船卡在蘇伊士運河整整六天,阻礙了後面的運船運輸。
這些看似互不相關的事件,促使了人們更加關注全球供應鏈如何應對,恢復正常運作,還要加強實力以應對未知狀況。雖然各企業多年來努力增進業務營運的靈活性和活力,但也無法掩蓋一個簡單的事實:當供應系統受到重大衝擊時,許多公司根本無法從容應對。這些重大衝擊凸顯了公司及其供應商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具備彈性運作能力。
應對逆境的彈性能力
在新冠疫情和其他自然災害造成了供應短缺。對處於「正常」情況下的普通企業而言,以靈活性和敏捷性為主有助於應對全球供應的波動,但在危機時期,這些能力該如何發揮作用?許多公司的業務策略和以往業績是設計和製造為特定客戶量身定製的產品和零件,而這大大減低了它們的敏捷性。
此外,新冠疫情後的V型經濟復甦速度之快,以至於無論企業認為自己具備多麼敏捷或靈活的身段,全球供應鏈要承受著幾乎無法接受的壓力。而根據當前需求情形而快速擴大規模,則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資金。
新冠疫情突顯了公司需要將抗風險能力納入其供應鏈理念和實踐中。否則的話,外部危機就會對系統造成嚴重衝擊,限制其以可持續方式速度恢復的能力。而這種復原能力的缺乏會產生二階和三階影響,可能會削弱企業成功營運。
現在的重點是如何確保企業系統內具有所需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彈性,以便保護和維持營運以應對未來的障礙。
供應鏈的快速擴展存在局限性,尤其是人力資源和運輸方面的瓶頸,例如航運和空運減少導致成本急劇上升。再加上,橫跨所有市場的需求曲線與許多企業的習慣和認知完全不同,因此很難或不可能以有意義的方式評估變化趨勢。
由於供應鏈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短缺都會產生向上和向下的連鎖效應,因此供應商能夠採購的產品存在著物理限制。以晶片和銅材供應短缺為例,其中,全球汽車製造、能源和基礎設施活動都受到這些限制的直接影響。
出於成本考慮,許多公司以往並不具備上述所需的靈活性水準,但毫無疑問,現在這些企業急切需要這些靈活性。
前路將會如何?憑藉整合式業務管理流程的銷售和營運計畫(S&OP),組織協調所有職能部門和供應商之間的步伐,進而確保敏捷性和風險規避,這對於應對迫在眉睫的挑戰極為重要。
從「量」上講,不可或缺的敏捷性和靈活性組合如何體現在企業的現實運作中?全球供應鏈的有效集中和策略控制,需要一組全球分散式的即時輸入資料,並具有在雲端和本地同時進行「邊緣」資料的輸入、存取和管理。
五步流程
實現供應鏈敏捷性的五個步驟:
第1步
使用數位轉型(DT)工具建置端到端透明資料庫,以便清晰且快速地分析供應鏈問題及找到解決方案。
對於許多企業來說,這可能仍在進行中,反映了開發先進的數位資料庫技術仍然是整個業界所面臨的挑戰。創建數位「湖泊」,或精心構思的資訊數位化(digitization)和技術數位化(digitalization)組合,對於這個步驟極為重要。
第2步
通過使用「假設」(what if)場景以完善進行規劃,其中模擬分析或「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可以建立全新概念解決方案。我們或許可以在這裡看到「遊戲化」(gamification)的力量及其對企業創造力的影響。
第3步
建立具有靈活性和多功能性的網路互連資源,這需要技能熟練的人力資源,與其他顯而易見的供應鏈敏捷性解決方案相比較,這無疑是昂貴的,就像儲存材料和產品庫存一樣。要在升級和縮減資源的同時要保持一切順利運行,可能是一件棘手的事。
第4步
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必須在庫存中維護大量的專業產品。企業可以而且應該以客戶為中心,但專注於客製化的解決方案所產生的庫存過剩會降低供應鏈的敏捷性。這裡的設計關鍵是敏捷性。
對於某些公司來說,該解決方案涉及了「延遲變動性」(postponed variability)的概念,實際上在定義最終產品交貨之前,要按具體順序等待。舉例來說,接線電纜的長度和上色可能會延遲,直到訂單最終確認了「紅色和一公尺長」。
第5步
灌輸和培養一種企業文化,能在各個層面都全神專注於供應鏈的敏捷性,這種敏捷性需要在銷售、需求計畫、供應計畫和採購之間進行協調。這要求在企業組織的各個層面都具有「敏捷性」的心態,以便每個人都可以在解決方案中作出貢獻。
樂觀的理由
全球表現出樂觀態度是有理由的,中國就是一個例子,其審慎規劃和供應鏈措施在2020年下半年帶來了V型經濟復甦,其中部分復甦力量是由全球汽車產業的強勁需求推動的。
2020年10月,中央政府資料顯示,中國是上半年全球第一個恢復成長的主要經濟體,7至9月增長達到4.9%,雖然略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期,但的確是一項驚人的成就。
中國的汽車生產基地是主要驅動力。2020年12月路透社報導,隨著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繼續引領世界汽車產業復甦,中國全年汽車銷量很可能達到 2,530萬輛。
中國發佈了一系列樂觀的經濟資料,同時其他亞洲強國也從疫情的深淵中恢復,2021年初日本經濟報告了創記錄的最快季度增長。
亞洲地區的汽車生產線恢復生機,所帶來的巨大需求卻使半導體產業處於緊迫的局面,難以滿足業界對供應極度短缺的汽車晶片的需求。同樣需要晶片的其他產業也為了持續供應而用盡了千方百計。
挑戰依然存在
在邁向2021年下半年之際,無論企業如何深思熟慮地應對供應鏈挑戰,也難以擺脫這些挑戰。尤其這些難題主要圍繞著半導體晶片短缺問題。儘管台積電和英特爾等業界領導者已經宣佈了新的投資計畫,但實施起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遠水難救近火。
全球汽車產業將直接受到打擊,這種情況具體持續多久仍未可知。或許更根本的問題在於,儘管業界從2020年疫情導致的供應短缺中復甦,但在健全發展的大宗商品市場中通常被認為較「安全」的銅材,現在卻成為了價格上漲的新曝險項目。
2021年在全球經濟反彈、製造業實力恢復、建築活動增加的推動下,銅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中國是最大的銅消費國。隨著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和排放減量項目等電氣化技術的應用,以及美國對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的潛力,預計對銅的需求將會進一步擴大。
不利的一面是,啟動新的採礦計畫需要花費數十億美元,並且需要多年的新礦生產才能顯著增加產量。晶片和銅材有很多共同點,而這可能不是一個好消息。
總而言之,雖然許多企業很難恢復和維持,但敏捷性、靈活性和彈性的審慎組合,將十分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供應鏈是莫仕(Molex)公司的三大轉型支柱之一,也是不遺餘力的努力重點。Molex實施數位化轉型計畫已達三年,與客戶和供應商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並且瞭解他們所面臨的難題,從而進行了大量投資,以便同時提升供應鏈的敏捷性和彈性。
(本文作者John Burger為Molex需求預測總監、Thom Meehan為Molex供應計畫和庫存管理全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