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與COVID-19疫情重擊人類社會,更讓產業鏈直接斷鏈。未來全球供應鏈會由長鏈轉為短鏈,物流業者應盡速啟動智慧布局,以掌握後疫情時代商機。
2018年美中貿易開打,針對中國製造的商品課以重額關稅,各大廠商紛紛從中國撤廠,往外建構生產基地,造成全球產業鏈重組。2020年COVID-19疫情重擊人類社會,更讓產業鏈直接斷鏈。多數專家預言,中美貿易戰與疫情將對全球帶來永久性影響,未來的產業將出現各種新常態,例如透過遠端技術維持企業運作、零接觸經濟將開始普及,在這其中,物流業受到的影響將會最大。
觀察目前狀態,歐美國家入秋後疫情再起,西歐多國再次封城,多數產業人士對明年的發展仍持保留態度,在此態勢下,全球供應鏈從長鏈變成短鏈,廠商要求在地供貨,而且為了因應市場變局,廠商會提升高現金持有量、降低囤貨風險,因此下訂頻率會增加,但訂貨數量會減少,藉此強化企業的營運彈性,此一作法也會對物流業帶來影響。
圖1 : 全球產業鏈重組,對物流業影響至深,智慧化將是企業面對新變局的必要策略。(source:Medium) |
|
為了滿足上述需求,物流業者必須一改之前的運作思維,並透過各種智慧化技術強化營運效能。例如透過AI演算法,找出客戶的訂貨頻率與數量,藉此管理倉儲架位,或是導入車隊管理機制,精準調度派送車輛,這些做法都可讓企業的資源使用率更佳,以因應隨之而來的產業變局。
新舊技術搭配 智慧效益更全面
在所有先進技術中,業者認為RFID系統是物流倉儲產業啟動智慧化的第一步。RFID應用於倉庫端的進貨與庫存管理,的確能為企業帶來四點效益,包括:
一、更有效地進行貨物識別、庫存資料搜集、分類和追蹤等作業;
二、確時記錄棧板、物流箱、堆高機、卡車、設備和工時的資料;
三、在條碼無法工作的惡劣環境下進行資料搜集;
四、可以整合智慧貨架、自動分流機、撿貨設備等,提高出貨效率。
至於庫存管理的重點工作也有四項,包括盤點庫存、儲位管理、進出貨管理及先進先出,無論哪一種都必須建構在正確識別商品身份的前提下,如此才能達到提高進貨驗收的效率及正確性,以及庫存商品可視化的目標。除了置放在倉庫裡的商品,流通在外的商品管理也很重要,近年來手持式設備已成倉儲物流的基本配備,可以發揮行動業務巡補貨的功效。
透過手持式終端設備讀取商品的條碼或RFID標籤,經由行動通訊網路將資訊即時上傳至後台系統,達到庫存最小化、商品周轉率最大化的目標,倘若庫存資料沒有即時更新的必要性,企業可以要求物流人員在結束外勤工作後,返回公司藉由有線網路上傳至系統中,節省資料傳輸的成本。
目前用來進行商品身份識別的工具有一維條碼、二維條碼及RFID三種,不過這三種技術並非相互排斥,在倉儲物流中可以搭配使用,例如現在就有廠商為了避免讀取不到RFID標籤,在標籤上另行印製條碼作為備援。
在應用面,RFID系統的價格仍遠高於早已普及的一、二維條碼,因此現階段RFID在庫存管理上的應用以高單價商品居多,如蝴蝶蘭、高級茶葉等,至於低單價商品,責採用整批管理的模式,也就是將RFID標籤貼附在棧板或是外箱上,以箱∕盒為管理單位,而不是進行單品管理。
智慧化倉儲系統 強化管理效能
圖2 : 物流業者必須一改之前的運作思維,並透過各種智慧化技術強化營運效能。(source:GEP) |
|
以農業應用為例,現在台灣就有農場以應用整批管理的概念,導入RFID系統管理農產品。將RFID讀取器內建於電子磅秤,並把RFID標籤附掛於盛裝農產品的塑膠籃上,當塑膠籃放上電子磅秤後,RFID讀取器會自動讀取RFID標籤的資料,再將每箱貨品的重量、種類、倉庫儲位及農民姓名等資料自動配對寫入倉儲管理系統,節省重覆過磅及記錄的時間與人力。
從商品類型來看,庫存商品可分成以下四種:零組件、半成品、成品與售後維修品,目前談到的RFID應用多以成品倉庫存管理為主,除了成品管理外,製造過程中的儲位管理,亦即原料倉與半成品倉的庫存管理也相當重要。
成品倉的庫存管理著重在數量盤點,但原料倉或半成品倉的庫存管理則以定位、狀態為主,也就是該原料或半成品目前擺放的位置,或是處於第幾道製程,這對晶圓等單價昂貴的原料來說尤為重要。
對製造業者而言,製程中的儲位管理可以精確掌握每一個原料或半成品的現況,從而降低製造成本,不過,並非每一個製造業者都適用,它有其應用限制,如果零件太小或是高溫製程,便不適合使用RFID進行管理,因此導入前的環境評估作業相當重要。
RFID硬體選擇重點
當企業決定導入RFID進行倉儲管理時,除了要確立管理模式外,更重要的是選擇硬體設備。RFID主要的硬體設備分成兩大類:讀取器和RFID標籤。RFID標籤形式相當多元化,通常隨著所貼附對象而改變,像是卡片型、方型、圓型、箱型、棒型等,如果以功能來區分,則可分做唯讀型、一次寫入型及可重複讀寫型三種,又若以RFID標籤內部設計形式來區分,又可分為主動、半主動及被動式三種。
至於讀取器的形態則單純許多,目前常見的就是手持式、固定式及閘門式三種,讀取器內部安裝的天線數量通常在一到四條不等,如果要擴大讀取範圍,則可選擇在讀取器四週加裝天線的方式,強化RF訊號的發射或讀取功率,從而拉長標籤與讀取器間的感應距離。
面對林林總總的RFID設備,企業究竟該如何挑選?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應用模式為基礎,配合現場環境來挑選設備。
目前RFID共有低頻、高頻及超高頻等三種頻段,各個頻段的讀取距離皆不相同,應用不同、所適用的頻率也不一樣,進而衍生出不同規格的讀取器和標籤設備。以庫存管理來說,最適合的就是UHF設備,因為讀取距離遠、讀取速度快,可以快速完成庫存盤點工作。
在評比硬體廠商的產品時,台灣企業最容易陷入「比價」的盲點中,但在導入RFID系統時,卻絕對不能只看價格,應該將品質列為優先考量,切莫一味在意價格,如此才能做出最適合自身的選擇。
不過,品質這個名詞很抽象,單憑外觀實難掌握設備是否具備穩定品質,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進行測試,尤其在讀取快速、資料量大的情境下,最能看出讀取器的性能差異,舉例來說,一台性能不好的讀取器,只能讀到棧板左右兩側的資料,但是性能佳的設備,卻可同時讀到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資料。
最後則是RFID標籤的選擇問題,由於RFID標籤單價仍然偏高,企業如果要降低導入成本,最好選擇可重覆讀寫的標籤,使其變成一種企業資產,而不是像條碼一樣的消費品,才能提高RFID的導入效益。
**刊頭圖(source: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and Global Log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