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知識而創造附加價值,提供硬體與軟體整合性服務,已成為全球發展的重點,台灣製造代工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在全球製造業有著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多項高科技之電子產品,更居於全球領導地位,但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製造業崛起後,土地、勞工等成本的差距已危及台灣產業競爭力,因此尋找下一個利基產業,維持台灣競爭力,成為當務之急。
圖1 : 工控設計有著典型的台灣中小企業特色,規模不大,但是對技術掌握度高、且服務彈性十足,但知識與人力密集度都高,利潤也相對有限,未來必須延伸出更多服務價值,才能突破目前困境。(source:FABOTRONIX) |
|
之前在行政院的科技策略會議中,一度將設計服務業納為重點發展項目,除了讓專業代工能繼續帶來龐大產值外,還能利用台灣在各產業產品製造上已具有一定的優勢,來加強設計服務業發展,在既有產品上加入設計概念,產品更有價值感,增加高附加價值。
市場特性導致機會成本高昂
在工業控制領域,由於需求端的規格要求不一,因此設計服務一向是廠商營運重點之一,尤其這幾年智慧化趨勢啟動,自動化廠商開始跨出工業控制領域,將產品應用延伸到各垂直產業,舉凡金融業、電信網路業,乃至於公共環境中,所需應用的各式電腦自動化控制器與伺服器,如捷運讀卡機、自動售票機、ATM、POS、大型遊戲機、電腦電話整合系統、國防以及導航系統等等都是屬於工業電腦應用領域,這些垂直產業都有其高深的專業知識,因此對IT系統更會要求貼身設計。
圖2 : 這幾年智慧化趨勢啟動,自動化廠商開始跨出工業控制,將產品應用延伸到各垂直產業,設計服務業也將觸角延伸到各領域。(source:ilika) |
|
對供應端來看,不同的垂直產業應用,讓工業電腦廠商必須深切了解各產業的專業知識,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除了資源豐沛的大型廠商外,各工業電腦業者都必須將資源投注在少數幾個領域上,這常會使得規模不大的業者,其機會成本居高不下。
從產業鏈來看,設計服務產業位居品牌經營業者的上游,也就是接品牌業者的設計訂單做為營收來源;不過在台灣,撐起經濟命脈的是代工製造而非品牌,因此設計服務業者的台灣市場並不大,尤其是工控領域,其市場規模更小,要在此生存,通常必須找國外廠商,因此就整個產業發展面向來看,並不利於設計服務業。
大環境不佳也間接影響業者的經營模式,由於市場不大,業者的訂單有限,企業資源也就相對不多,在資源有限的窘境下,常會造成排擠作用,也就是當訂單量大於產能,選擇與放棄就成為大傷腦筋的課題,這也就是設計服務業者機會成本常居高不下的原因。
訂單特殊 欲大不易
另外一個劣勢則是工業電腦的產業特型,工業電腦應用市場雖多,但是往往數量少,屬於寡佔市場,所以業者在進行市場布局時,通常會抱持低調的心態進行,主要目的就是不希望市場曝光之後,引來同業的競爭。會有這層考量,主要也是因為先前曾經發生過相關的實例,所以業者對產品與市場的發展往往都是三緘其口。而外人對於產業的瞭解,也因此就僅止於成熟市場為主,甚至也有業者開玩笑表示,能公開的,不是已經掌握了市場的70%~80%,就是已經確定不會再有下一張訂單的案子。
這種低調的特性,讓工業電腦的訂單穩定度相當高,非常不容易轉移,在此情況下,小型設計服務業者能接到的單子都相當特殊,用比較白話的方式說,就是急、小、難三種,比較急的訂單,通常是廠商的產品時程訂定錯誤,而且當發現來不及時,都已經相當晚,因此趕快找外包廠商,接到這種訂單後,工程師都必須好幾天熬夜做案子,才能趕上交貨時間。
另外小與難常會是伴隨而生,如果訂單夠大,就算規格再難再奇怪,以台灣廠商的技術水準,多半都還是能設計得出來,而規格之所以難,一定是與標準規格相去甚遠,也因此需求不會大,數量都非常有限,這種數量不大且規格特殊的訂單即便毛利豐厚,但整體訂單金額並不高,因此大型廠商的接單意願也就相對低落,這才會找上較小型的設計服務業者。
要在種種劣勢下生存,台灣中小型設計服務業者都必須有一套自存之道,經驗法則就成為非常重要的經營利器,舉一句諺語「事非經過不知難。」為例,這句諺語可延伸出下一句,「經過才知難在哪。」也就是過去種種的設計經驗,讓研發人員能在客戶提出規格需求時,就知道這個案子的難度在哪?有可能在什麼環節出現哪些狀況,而這些狀況又該如何排解,依照這些經驗來加快設計速度,降低失敗機率,同時也為公司減少資源耗損。
抱怨環境不如改變自己
圖3 : 台灣科技產業工程師有一定的技術水準,客戶難題大多能順解決。(source:ITE) |
|
除了設計面加強外,現在設計服務業者也開始延伸業務範圍,不再只接受工控領域的訂單,一般消費性產品訂單也被納入,由於工規產品的需求設計向來遠高於消費性產品,因此由難度較高的領域轉入較低的領域,會顯得遊刃有餘,以服裝設計來作為比喻,這就好像是原本西裝訂作業者轉向大量化的流行服飾,雖然兩者略有不同,但比較起來,西裝訂作更為嚴謹,因此若要設計流行服裝並不難。
從市場面來看,台灣在設計服務產業的發展仍多困境,尤其是工業電腦方面,這些困境更難打破,不過每個產業都有其市場不利之處,與其抱怨大環境不佳,倒不如調整企業經營方向,讓企業適於在此環境發展,這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台灣的中小型設計服務業,雖然要賺大錢不容易,可是要賺小錢並不難,業者若能以本身的專業在此長久經營,也可提升競爭優勢,建立專業門檻,讓自己得以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