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工業重鎮,台灣的製造技術向來位居全球前段班,可惜的是,無論是政府或業界,一直未意識到工安的重要性,從過去至今,台灣的工安事件未曾斷絕,安全自動化大廠皮爾磁(PILZ)長期深耕工安技術,其相關產業也早為全球製造大廠所採用,為了提升台灣廠商的設備安全觀念,皮爾磁也在台灣開設機械安全專家認證課程,皮爾磁亞太區域業務經理Matthias Brinkmann指出,此課程將可培育台灣在工安領域的專業人士,若有需要,皮爾磁也可協助勞動部,了解目前全球各國的工安標準趨勢,從而制定出更完善的法規。
圖1 : 皮爾磁亞太區域業務經理Matthias Brinkmann(右)與台灣總經理吳瑞山(左)合影。(攝影/林鼎皓) |
|
CMSE課程 理論與實務兼具
皮爾磁對台灣工安意識的推動不遺餘力,近期喬遷至新辦公室,就特別設立了安全教育訓練中心,並該辦工安課程為協助台灣產業培育相關人才,台灣皮爾磁總經理吳瑞山表示,今年下半年台灣皮爾磁的「CMSE機械安全專家認證課程」將會開課,課程內容將著重於機械設備安全,包含說明設備危害和如何進行風險評估,以及如何為工程安全設計打造個別生命週期的服務。
吳瑞山表示,皮爾磁與德國專業認證廠商TUV合作的「CMSE機械安全專家認證課程」為期4天,是經過設計的一系列安全課程,從為海分析到安全概念的建立,並透過各種案例讓學員可以理解工廠實際運作時會面對的問題與其解決方式,吳瑞山特別強調,此課程會有審核與考試,通過者即可領有皮爾磁與TUV的認證證書,成為國際認可的機械安全專家,協助台灣機械廠商強化工安設計。
工安意識應與時俱進
對於台灣機械業的工安設計作法,Brinkmann表示,台灣的高精密機械品質舉世聞名,向來也都以出口為導向,由於機械設備要出口,就必須配合當地法令,然而各國的安全標準各有不同,再加上台灣相關法規要求並不高,設備製造商並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往往在機械設計初期就遭遇困境。在此狀況下,機械製造商必須積極尋找外援,皮爾磁近年來就稱職扮演此一角色,透過本身在工安領域的專長,提供全球各國的工安標準重點建議,協助廠商逐步設計出符合該地標準的產品。
出口機械需因應國外法令而有工安設計,不過本地的機械設備製造業者,由於台灣並無強制性規定,因此導入者並不多,近年來勞動部雖已有相關規範,不過一來涵蓋範圍不大,二來專業性不足,因此仍然漏洞百出,對此Matthias Brinkmann建議勞動部職安署應積極面對此一問題,借助業者力量,補強這方面的不足。
圖2 : 皮爾磁亞太區域業務經理Matthias Brinkmann(左)與台灣總經理吳瑞山(右)均指出,在工安設計必須與時俱進,才能兼具製造系統的效能與安全。(攝影/林鼎皓) |
|
台灣皮爾磁總經理吳瑞山也指出,目前台灣法規遠遠落後其他國家,不只各歐洲工業大國,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也有一段差距,近年來台灣勞動部雖已開始制定相關規範,不過專業性仍然不足,難以因應現有的製造業需求,對此皮爾磁可以提供勞動部職安署專業協助,了解目前世界各國在工安方面的法規制定重點與近來趨勢。
吳瑞山指出,人機協同是工業4.0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過去的自動化系統,雖也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不過為了安全起見,絕大多數的工業機器人都會使用圍籬與人員作業區隔,不過儘管如此,國內外作業人員為機器人所傷的工安事件仍然持續出現,這也顯示出現在工業機器人在工安方面的設計考量仍有不足。
然而在工業4.0概念中,人與機器的和諧共工才能最高程度的提升系統效能,但要如何在安全與效率之間找到平衡點,並使之最佳化,這就必須透過專業知識的調整設計。
吳瑞山進一步指出,這幾年智慧製造的速度加快,製造技術不斷進化,過去台灣勞檢人員的專業已然不足,再加上這次機械產業的巨大變革,要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工安規範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吳瑞山指出,即便如此,勞動部職安署還是必須盡快開始,才能讓台灣製造業者擺脫血汗工廠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