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調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報告指出,醫療穿戴式裝置在過去幾年中,需求幅度上長快速。報告中顯示,在2016至2017年間,相關裝置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26.78%,並且預計到了2027年,其市值將攀升達四十億美金。
對此,Market Research Future認為,會有如此高漲的需求,是因為近年來無論是醫療保健產業,或是一般民眾皆發現,越早發現疾病將有助於降低住院率,抑或是相關所需的花費,因而帶動醫療穿戴式裝置市場的發展。
擺脫消費者導向 醫療穿戴式市場更蓬勃
事實上,醫療穿戴式裝置推行已久,不過一直到近年來才受到大眾的注目。麗臺科技產品經理周歆凱(圖一)認為,其原因在於過去大部分的穿戴式裝置討論的都是步數、運動量,以及睡眠等生理監測的健康手環/錶,其只可提供健康類訊號,並且此類產品定位為「玩具」。倘若是欲給醫師或是專業護理人員加以判斷的資訊,則應該是更為專業器材所測得的醫療數據。
圖一 : 麗臺科技產品經理周歆凱表示,醫療穿戴式產品的演進自醫院到居家,而後再變為個人化產品,此類大數據即可滿足精準醫療的需求。(攝影:邱倢芯) |
|
精聯電子智慧照護事業處長林燦中(圖二)也認為,此一市場過往窒礙難行的原因在於現在所謂的穿戴式裝置大部分都屬於消費性的產品,並不具有專業規格,倘若測得的數據是特別要提供給醫師做出診斷,那麼資訊來源的要求相對將要求更為嚴格。這也是為什麼,醫療器材必須符合醫療規章、認證,才有資格被醫療單位所使用。
圖二 : 精聯電子智慧照護事業處長林燦中認為,此一市場過往窒礙難行的原因在於現在所謂的穿戴式裝置大部分都屬於消費性的產品,並不具有專業規格。(攝影:邱倢芯) |
|
林燦中解釋,過往手環/錶所測得的數據,雖然號稱具備量測心跳、體溫等功能,但是在精確度上有相當大的疑慮,所以這一類的產品都只能做為自我健康參考的數據,無法提供給醫護人員作為診斷依據。
醫療大數據帶動穿戴式市場
提到穿戴式裝置,不免俗地會想到物聯網。受惠於IoT的崛起,有越來越多科技化的元素加入醫療領域中。為了讓此類的醫療大數據不再只產生於醫療院所中,許多廠商開始將專業的醫療檢測器材微型、無線,以及聯網化,讓病患可將此類檢測器材帶回家隨時檢測身體狀態,以突破過往醫療大數據只有在醫院場域中才能收集的情況。
「醫療大數據又可分為院內與院外產生之別。」麗臺科技產品經理周歆凱表示,院內所產生的資料便是以往認知的病歷,其是透過傳統醫療器材檢測,或是醫生跟病人互動間的主訴及病人回應等所產生的紀錄,此一情況只有在院內方會發生。
舉例來說,過往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血壓計,病患若是欲量測血壓必須至醫療院所才可量得,三個月回診一次才能量得一次血壓數據,然而現在此類設備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居家常備裝置;透過手寫紀錄,隨著下一次的回診再交由醫師判斷。未來血壓計也可能將搭載藍牙等連接功能,透過與行動裝置的相互連結,資訊將自行記錄建檔。
「不過這樣還不夠。」周歆凱說明,未來也將開發手錶/環型態的專業醫療穿戴式裝置,即可無時無刻地量測病患血壓。
周歆凱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穿戴式產品的演進自醫院到居家,而後再變為個人化產品,此類大數據即可滿足精準醫療的需求,更可協助醫護人員做出更準確的診斷。
針對特定族群 裝置將更受歡迎
林燦中認為,醫療穿戴式裝置要能獲得民眾接受並採用,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產品必須針對某一族群推出特定應用,接受度將會更加提升。
「因為不可能做出一個可以滿足所有人需求的產品。」林燦中解釋,因為如此一來裝置體積並訂十分龐大且高耗能,想要討好所有人的結果就是會演變成得罪所有人。與其給所有人一個70分的產品,倒不如針對特定族群給他100分的裝置。
舉例來說,若是要針對失智老人防走失的相關應用,那麼該裝置只需要搭載聯網定位功能即可。計步、心律量測,或是睡眠等功能對於這一類的使用者而言,不但可有可無且又相當耗電,對於緊急應用而言相當不利,所以在功能上需要有所限縮,以確保電池可以在緊急時刻時可以發揮裝置作用。
除了須針對特定應用而設計產品外,資策會智通所組長林敬文(圖三)認為,裝置的外型設計也是一項重點。林敬文說明,在台灣目前硬體技術不成問題,外型設計能力則較為缺乏。舉例來說,同樣是智慧衣,但要如何讓裝置穿起來與一般衣服無異,不會讓人一眼就看出使用者穿著智慧衣,即是一大考驗。倘若在外型設計尚可以提升使用者體驗,那麼相關應用需求也將更為蓬勃。
圖三 : 資策會智通所組長林敬文認為,台灣目前硬體技術不成問題,外型設計能力則較為缺乏。(攝影:邱倢芯) |
|
事實上,一項新式科技能否推展,與相關法規、認證也息息相關,尤其在醫療領域中更為如此。以遠距醫療為例,林敬文說明,歐美國家早已盛行相關服務,而且並不僅限於大醫院,即便是私人診所也有開放可採用此種服務;但是根據台灣目前的法規,仍規定不可有遠距離診斷行為。
針對認證的部分,微芯科技(Microchip)則認為,對於生產醫療用穿戴式裝置的相關廠商而言,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歐盟(EU)或其他政府認證程序期間或產品生命週期的早期中斷裝置的供應。
若是裝置中單一元件不符合認證,製造商將面臨無法出貨的問題。Microchip醫療產品事業群行銷經理Marten Smith(圖四)表示,面對越來越多的政府規範要求,中斷醫療設計的某一元件將使得醫療裝置公司必須承擔更高的產品開發和其他成本。
圖四 : Microchip醫療產品事業群行銷經理Marten Smith表示,中斷醫療設計的某一元件將使得醫療裝置公司必須承擔更高的產品開發和其他成本。 |
|
除此之外,Smith也認為,產品安全性是醫療用穿戴式裝置公司面對的另一個挑戰。病患資料非僅必須維護其在伺服器上的安全,而且也必須確保當資料從穿戴式裝置傳輸到手機、平板電腦、PC或雲端的安全。再者,保護穿戴式裝置本身,避免其遭入侵和控制,已成為這些裝置設計者嚴重關切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