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家庭連網 你準備好了嗎?
打造未來家庭不再是想像

【作者: 孫丹】   2017年01月10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7757】


請想像一下,當你站在家門口,眼睛注視瞳孔掃描器,接著手指放在指紋辨識機上,不過幾秒的瞬間,門打開了。你一走進舒適熟悉的家中,燈光亮了,空調也自動開啟,並且將室溫調整至你最喜歡的溫度。


走進臥室,換了衣服,洗衣籃剛好滿了,你將衣物丟進洗衣機清洗。接著,你從冰箱拿出雞肉準備料理晚餐,此時,冰箱順便提醒你牛奶快喝完了,還主動顯示一張附近超市的牛奶折價券。


你決定邊吃晚餐邊追劇,但你錯過了上一集,還好電視知道你的收視習慣,自動錄下了那一集,看到一半,手機響了,洗衣機提醒你衣服洗好也已烘乾了。



圖一 : 你能想像只要動一根手指,甚至大概也不需要站在咖啡機面前,就能煮好一杯咖啡嗎?
圖一 : 你能想像只要動一根手指,甚至大概也不需要站在咖啡機面前,就能煮好一杯咖啡嗎?

以上聽起來是否像是科幻片中才會出現的居家場景?其實,上述科技已經存在,而且你可能早已開始使用其中幾項。


科幻場景不是夢 「未來家庭」正成形

自從比爾蓋茲於1990年代初期建置了所謂的「未來家庭 (Home of the Future)」後,智慧家庭或連網家庭的概念已獲得長足的進步。擁有先進科技打造的住家,一直是許多消費者的夢想,如今拜現代科技之賜,特別是物聯網的興起,許多夢想都能夠被實現。智慧家庭相關產品的數量正快速增長,從燈光、溫控器、冰箱、到電鍋等,已經有無數的產品問世,只要透過行動裝置和應用程式即可控制家中的電器。


由網路安全公司Fortinet進行的一項調查指出,66%的亞洲屋主認為,未來五年連網家庭「極有可能」成真 。調研機構Gartner預測,智慧連網家庭的戶數將從目前的1~2億戶成長到2020年的5~7億戶 。此外,IDC則預測物聯網市場的規模將於2020年翻倍,而且亞洲將會是主要的成長動能。該報告亦指出,2020年「聯網物」的數量將從31億增加至86億 。


然而,這一切對你居住空間的意義是什麼?這代表所有的「聯網物」都會產生資料,而你必須將這些資料儲存起來,以便需要時能夠隨時取得。2014年,每戶家庭每年平均產生2TB的資料量,到了2020年,這數字將攀升至10TB 。


聯網資料倍增 雲端儲存興起

以居家最常見、且通常是其第一台「智慧」裝置的家庭監視或監控攝影機為例,市面上多數的產品可錄製解析度720p的監控影像,大約一週的時間就會用掉1TB的硬碟空間。


在未來的連網家庭,許多的日常用品都將具備獨特的數位足跡,而且可以自動產生、傳送和接收數據資料,所有的資料都必須被儲存起來,以便能夠進行人為或機器的分析和使用。顯而易見的,當越來越多的「聯網物」進入家庭,資料儲存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圖二 : 為因應龐大的連網資料,未來各式雲端儲存服務的推出又將會是另一片新的戰場。
圖二 : 為因應龐大的連網資料,未來各式雲端儲存服務的推出又將會是另一片新的戰場。

無論資料是來自物聯網裝置,或是儲存的影片、音樂和文件,還是公開分享的內容,這些龐大的資料要儲存起來並不容易,而雲端儲存便是其中一項可以有效達成備份需求的極佳資源。


與此同時,穿戴式和其他物聯網裝置將如同應用程式一樣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因此,使用者就必須更加留意從家裡傳送出去的資料。針對資料的保護,上述所提到的雲端儲存中,有一私有型態雲端儲存,例如網路附加儲存(NAS),便是結合許多優勢的雲端服務,例如,能夠集中管理、客製化、安全防護、以及同步資料以便於隨需存取等。


從門戶進出、安全監控、消防偵測、環境和能源消耗等的感應器,一直到各式各樣的連網監控應用,「聯網物」持續增長的趨勢已顯而易見,市場對更進階的智慧連網家庭系統,以及可儲存其生成之M2M數據資料的解決方案的需求,未來也將同步成長。


物聯網對全世界以及居家生活所帶來的影響甚廣,而各大廠商也已摩拳擦掌,作好準備將開發更多儲存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協助用戶更遊刃有餘地處理呈指數型增長的資料量。


(本文作者為希捷亞太和中國區業務副總裁暨總經理)


相關文章
物聯網結合邊緣 AI 的新一波浪潮
低功耗通訊模組 滿足物聯網市場關鍵需求
EdgeLock 2GO程式設計簡化設備配置
蜂巢服務和 Wi-Fi 輔助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追蹤貴重物品
2024年四大科技與資料儲存趨勢展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智慧校園 ICT+AI 把關 7-11未來超商X-STORE 8啟動
» Anritsu Tech Forum 2024 揭開無線與高速技術的未來視界
» 光寶攜手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推動5G創新節能應用
» 施耐德電機響應星展銀行ESG Ready Program 為台灣打造減碳行動包
» 鴻海研究院與劍橋大學合作 實現端口式量子傳送技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4.228.1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