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陳良基:台大車庫 創新創業由你決定!
擊退22K,自我創造工作

【作者: 陳韋哲整理/林鼎皓攝影】   2014年03月17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18755】


Google、Facebook等跨國公司的成功背後都有著各自創業的故事,證明了年輕人同樣能夠do something,22K,一個原不屬於大學生價碼的代名詞,等待改變或是改變自己,It’s Up to You。


陳良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台灣囝仔,滿懷著科技農夫的身分,努力為台灣這塊土地灌溉注入矽谷車庫的創業傳奇協助學生突破創業障礙,打造出一個真正屬於台灣的創業車庫,締造出下一個舉世聞名的公司。


以下為台灣大學副校長陳良基(以下簡稱陳)與CTIMES編輯總監歐敏銓(以下簡稱歐)的精采對話整理:


歐:可否先分享您從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一職,後來受聘回台灣大學擔任副校長,看到產業與學界有哪些部分是需要被改變與推動的呢?


陳:我自許為科技志工,長期以來持續關注台灣這塊土地科技產業的發展機會,同時也思考著究竟哪一塊領域才是最需要科技志工積極向前推動。還記得時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一職,就希望能夠帶領國家實驗研究院轉型,讓國家實驗研究院不單單是扮演一個實驗發表的機構單位,而是可以讓更多從校園裡萌發的創新點子,經由國家實驗研究院驗證後,達到與產業連結的真諦,進一步讓台灣的創新研發在國際間更具全球競爭力。


特別是這幾年台灣景氣低靡情況未減,我身處於高科技與教職領域,更背負著社會責任與使命,而台大彙整了來自國內各地的菁英,我相信台大能夠扮演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積極角色。我一直很羨慕矽谷的產業發展形態,即便產業變化潮起潮落,但那裹有著生生不息的創新動力,持續孕育新興產業推陳出新。


我希望能夠在退休之前,將人才通路推升到一個新階段,讓台大也能夠像史丹佛大學一樣,每年固定會有一批學生帶著產業機會投入社會。同時也相信台大這所頂尖大學裡的研究成果,只要有部分尖端成果能夠成功轉成產業效益,所能創造出的價值將有助於打破台灣經濟保三保四的悶局。


歐:身為電機系教授,並曾任台大電資學院副院長,您是否覺得電子電機與資工是較有機會投入新創的系所?科技和文創有沒有機會結合,創造更高的價值?


陳:台灣在全球電子資訊業的供需鏈中一直都是扮演著角色,發展資源上較為充裕,也讓電機相關系所學生相對較有發展新創的機會,不過,大多侷限在技術延革或製程改善之上,全新的硬體創業門檻還是很高。相較之下,軟體新創的門檻較低,但要找到很不一樣的切入點才行。


至於文創方面,老實說我目前仍然沒有看到太多成功的實際案例,未來的新創之路仍會走的相當艱辛。不過,不論是硬體、軟體或文創,都要去發掘哪一種需求才是使用者真正所需,才是至關緊要。


以往台灣都是走代工模式,無法面對以及瞭解客戶真正需求。為了能夠改善長久以來的代工宿命,我認為還是要從教育層面切入,因此當時在台大推動創新創業學程時,就以美學教育為始,要求學生深刻思考產品與客戶的體驗關係,希望能跳脫台灣一貫的代工思維模式。


歐:可以分享在台大推動創新創業的具體作法嗎?


陳:從國家實驗研究院受聘回到台大擔任副校長一職後,我便在台大正式啟動了NTU Garage(台大車庫)創業平台計畫,招募了有志創業或是想要了解創業的學生,授與真正實作的經驗。並讓擁有矽谷創業經驗的創業家能夠與學生們進一步的互動與經驗傳承。


除了將台大車庫創新創業平台機制建置完備之外,還必須衡量該如何規畫人才養成的培訓計畫。大學把全國各地的學生招入校園,為的就是要開拓學生視野、授與學生更好的專業知識與能力,進而讓學生在畢業後能竭盡所學奉獻社會。我不希望學生耗費四年時間取得大學畢業文憑,只是為了找尋到一份工作。


在大學體系中,只要有學生是具有創業企圖心與想法者,學校就應該培養學生創業相關知能、協助學生有創業的機會,並在創業的教育訓練環節中,賦予有志創業的學生們能夠有真正動手實作演練的機會。


歐:台大學院系所眾多,學生們該如何瞭解以及應用台大車庫創新創業平台呢?


陳:我相信一步一腳印,逐步藉由台大創新創業平台以及有技術移轉經驗的教授們扮演火種的角色,點燃扶植有創業意願的學生們。雙方透過定期會議,共同探討哪些前瞻技術與計畫具有創業機會。美國有很多大學在推動創業計畫時,希望不只是要教育學生,同時也希望能夠教育教授,雙方教學相長。


我希望台大在創業訓練過程中,也能秉持著美國車庫的創業精神,讓學生學到創業所需知識以及培養創業能力,當學生畢業後走出校門時,能夠創造一個工作機會,而不是只是到職場上搶得一份工作。


歐:可否談談是怎樣的動力,支撐您積極推動建立創新創業平台?


陳:我是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台灣囝仔,不論是求學與工作一直都是待在台灣,因此對台灣這塊土地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早期經歷過凡事必須靠自己才有辦法過日子生存的農業時代,當時台灣並沒有什麼特殊資源,想要存活下來就必須靠大家共同努力打拼。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台灣這幾年產業的結構,對於年輕一輩來說,是一個相當好的契機,雖然大多數的學生在畢業後選擇投入職場,僅有少部分學生選擇創業,但我發現在創業這一塊還是比較容易看到具有前瞻性的產品與市場。


不可否認,台灣有很多產業都是採取Follow心態(快老二策略),往往都是在某些產品成功打開市場後,才會跟在後頭以代工製造模式切入市場。因此不難發現我們所訓練出來的學生,畢業後進入到業界工作,絕大多數開發製作的還是與市面上相同的產品,無法像矽谷那般能夠開發出與眾不同、極具創新與創意巧思的產品。相反地,我倒認為學生創業與矽谷創業的風格較為接近,正因為初生之犢不怕虎,勇於將具有前瞻研究成果付諸實現進而創業。


之所以會萌生推動創新創業平台的動力與想法,主要是看到我周遭同學以及朋友的成功創業案例,見證他(她)們隻身從台灣到矽谷創業,並在短時間內就獲致相當大的財富,比起台灣很多人一輩子選擇埋頭苦幹,一旦碰上景氣衰敗時,處於競爭劣勢的我們,往往只能哀聲嘆氣。


台大每年有8000位學生應屆畢業,我認為縱使當中只有幾十位畢業生選擇創業,我仍然相信這些選擇創業的學生或許可能就是所謂的20/80理論的成功者,這些少數人將能夠為台灣多數人創造出未來的市場機會,憑藉著這一點可能,就值得我去推動創新創意平台計畫了。


歐:據了解,在新加坡,鼓勵創業已成了指標性的國家政策,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更把創業養成放在與教育、研究一樣的重要地位。反觀台灣在創新創業的推動上仍顯得有力難施,為何會如此呢?


陳:創業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它不像學習一項技能,學會後就能依樣畫葫蘆做出相同的結果。創業的難處在於它難以複製,必須創新才能成功吸引市場關注。新加坡的缺點在於本身的市場規模遠比台灣小了許多,因此當地創業很難形成氣。


我認為資金不是唯一的問題,因為在創業的過程中並不一定需要動用到大筆資金,只需足夠支撐創業基本所需即可。台灣現今整體的產業環境與以往不同,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創新創業典範的移轉,我希望能夠將矽谷那股到處尋找出路的草根性創業精神移植到台灣,並慢慢深耕茁壯。


圖一
圖一

關於 陳良基

現任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1986年於成功大學電機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成為國內CAD領域第一本土博士。研究專長在於數位訊號處IC設計以及數位視訊處理電路設計。曾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


相關文章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倚天酷碁於2024歐洲自行車展亮相電動輔助自行車與電動滑板車新品
» 麗臺進駐雙和生醫園區推動智慧醫院發展
» 瀚錸引進智能家居系列產品 推進連網增速新趨勢
» 工研院CES展後賦能科技創新 掌握AI產業鏈商機可期
» 國科會TTA偕新創團隊挑戰CES 2024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18.221.12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