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哆啦A夢中,大雄因為沒有錢養撿回來的流浪狗阿一,哆啦A夢拿出只要透過空氣和水,就可以很快速地製造出各種食物的免費食物製造機。現實生活中,沒有這麼厲害的機器,但是卻已經有了可以印製出衣服配件、家具、首飾、建材,甚至是個人化巧克力的裝置了。日本一家名為Fab Cafe的咖啡館,就在今年情人節前夕推出這樣的促銷活動。
在日本的情人節,女生會藉由送巧克力給心儀的男生來表達感情,Fab Cafe於是推出客製化的巧克力,顧客只要提供一個臉型的3D圖檔,就可以用3D印表機印製出個人化的巧克力。以目前的技術來看,這也許只是一個噱頭(印製一個巧克力所耗費的時間很長),但是可以想見,未來3D印表機將可能改變我們對於產品生產方式的觀念。
圖一 : 日本的Fab Cafe情人節推出客製化巧克力活動,利用3D印表機印製出個人化的巧克力。 |
|
鐵三角建構互利模式
這種個人化商品就是3D印表機最大的特點之一,讓更多人可以立即做出自己的立體設計模型。有別於傳統加工技術,3D印表機運用的是加法製造工藝,利用層層堆疊的方式來印出產品。此技術其實就是產業界所稱的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 RP),這類技術早在1980年代就已經出現,不過當時價格還很昂貴。
直到近幾年,在開放硬體技術及社群興起的推動之下,3D印表機開始大放異彩,變的更簡單、更好用、價格更低。如今,人們對此一技術寄予厚望,認為3D印表機將改變傳統製造業,甚至將它視為是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
在這之中,玩家相繼投入技術的研發及改良功不可沒,他們設計出適合個人用的產品類型,而由玩家們共同組成的社群,發揮了最大的影響力,引爆3D印表機走入更廣大市場的趨勢。
以目前當紅的MakerBot來說,就是從開放社群起家。3D印表機設計師闞凱宇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在於發展出平台(Thingiverse)、社群和企業(MakerBot)的鐵三角運作模式。事實上,MakerBot的3D印表機一推出時,除了以零件需DIY組裝的套件特色來吸引玩家外,更重要的是以開放硬體方式去經營他們的平台網站 – Thingiverse。
雖然3D印表機取得變得容易,但是3D製圖並不是人人都會,MakerBot因此在2008年11月基於開放的前提下,成立Thingiverse網站,這是一個專為Maker和3D印表機DIY玩家所成立的網站。闞凱宇說到:「Thingiverse平台的開放性吸引眾多的社群一起上來玩,並做出貢獻,例如讓3D Printer有圖可印東西,而MakerBot也從社群的分享中得到改良設計的珍貴建議。」
3D列印催生社群製造
Shapeways和MakerBot等公司的興起,讓3D印表機慢慢滲透到消費性市場,而平台、社群和企業經營的這種鐵三角運作模式,似乎是3D印表機的成功之道。
另一個也是靠鐵三角模式異軍而起的,是一家位於紐約哈德遜河邊的新創公司Quirky,人員不多,設備也很簡單,卻讓經濟學人以一篇封面故事來介紹其商業模式。
Quirky的商業模式有幾分Kickstarter的味道,同樣都是讓設計師在網站上分享自己的設計來拉攏人氣,群眾可以直接參與製造過程,提出想法或意見。不同的是,Quirky不走群眾募資的方式,而是在網友投票及其員工評估後,找出具有潛力的設計。
3D印表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則是印製Quirky選出來的產品原型供設計師參考,這對於傳統大規模製造的生產方式來說,是一項既費時、成本又高,不太可能辦到的事,但是3D印表機很簡單的辦到了!
3D印表機讓想要創作的人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想法,透過網站看到原型,再將其修改、優化後,Quirky再幫助設計師尋找適合量產的工廠,將原型變成商品,最後在Quirky線上商店進行販售,甚至在Amazon等通路上架。
經濟學人將這種由3D印表機衍伸出來、加入社群元素的創新服務模式稱之為社群製造(Social Manufacturing)或協同製造(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這種製造方式力量之大,即使沒有人投資,設計師也可以自己生產商品。
3D印表機仍有限制
印製原型或打樣,顯然是3D印表機目前最主要的功用,但同時也是它遲遲未能真正改變傳統製造業的一點。
工業級的3D列印技術及營運模式,其實對產業的發展更具影響力,這個等級的3D印表機已跳脫樣品印製的層次,已可實際使用,因此會直接衝擊傳統冗長的開模生產模式。
只要印表機的數量夠多,即可滿足大量客製化的生產需求,這也將打破今日工業化中單一設計、大量製造的框架包袱。闞凱宇提到,目前在歐美一些國家中,已可看到這種可大規模生產的3D印表機工廠。
然而,3D印表機最大的特點在於印製個人化、客製化產品,但是對於數量的定義因人而異。以中小企業來說,在不確定市場狀況之下,推出一兩千個產品來試水溫,可以稱之為客製化,相較一般傳統製造業,這樣的數量並不算多,但是國航科技單志隆指出,這對3D印表機來說卻是非常大量,短期內3D印表機還沒有辦法達到,主要原因出在速度及材料。
由於商品材料分為多種,除了熱溶解積壓成形(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可以有較快的生產速度,其他的列印技術不僅速度慢,且部分材料如金屬印製出來的產品成本也很高,沒辦法直接成為商品。
不過就一般消費者而言,要利用3D印表機印製一個或數個少量的個人化商品來直接販售,單志隆認為,以目前的技術已可以做到品質精細的產品。事實上,在國外網站也已有不少這種3D列印線上設計商店。如一位義大利設計師Orlando就和他的妻子Lucia De Conti共同開設一間名為MYBF(My Best Friend)的3D列印珠寶商店,專門販賣由3D印表機印製出來的首飾,售價約為台幣700-900元,Orlando曾開玩笑說道,MYBF要讓每個女人都可以買得起鑽戒。
圖三 : MYBF專門販賣由3D印表機印製出來的飾品,且價格便宜。 |
|
不只創造價格 更要創造價值
也因要做到大量生產還有一些限制,3D印表機目前最大的價值不在於製造,而是鼓勵創意與延伸性的服務。
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市場,市面上充斥著多種功能、特色各不相同的3D印表機,未來價格競爭將會變得非常激烈,業者想從硬體賺錢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背後的服務才是機會所在。
圖二 : 服務有很多種面向,除了網路以外,MakerBot也在紐約成立實體店面。 |
|
這些服務可以分為多種面向,一種是往專業的特化機種發展,如Fab Cafe印製食物或是醫療產業可印製人工關節、假牙等人體器官。另外一種則是面向大眾消費性市場導向,包括Quirky、Shapeways等新創公司或是如MakerBot在紐約成立的實體店面,他們不靠硬體賺錢,服務消費者和滿足客製化需求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威盛國際行銷副總Richard Brown舉例,在市場上,許多知名品牌就是抓準消費者喜歡獨特、不想和別人一樣的心態,推出各種限量商品或個性化訂製服務,即使要價不斐,卻還是經常有人為此搶破頭。Richard強調,「不要看市場有多大,而要看如何利用3D印表機來提高產品價值?也許只有小量,單價卻能比大量販售的消費品高出數倍。」如果能以服務創造新價值,那麼cost和price不會再是最主要的問題。
3D印表機這股力量正迅速的在全球引發下一波工業革命,隨著軟、硬體不斷進步,3D印表機將會變得更加簡單易用,Richard認為,未來在誠品等大型商場中,也許就可以見到以3D印表機提供特定服務的商店。
更進一步,在周邊設備更加完善後,3D印表機甚至可能會是以影印店的形式存在,以最親近民眾的方式快速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到時候,3D印表機不只將重塑世界的生產製造模式,人人也都可以是「自造者」(Maker)。
個性化魅力大 3D列印店生意旺!
圖四 : 透過實體店面,消費者可以實際接觸3D印表機,了解3D印表機的魅力所在。 |
|
3D印表機從社群興起,這股風潮也逐漸延伸至網路以外的世界,相關的實體店面在各地不斷增加,例如去年9月MakerBot在紐約成立零售商店,店裡不僅可以看到Replicator 2的展示,消費者還可以在這裡製作自己的3D人形圖像、買到3D印表機印製出來的項鍊、手錶、玩具等禮品、或是從扭蛋機裡得到一些驚喜,MakerBot零售商店也會不定期舉辦3D印表機社群聚會。
消費者是否可以在家裡選擇自己的3D圖形,再到商店中印製出來,MakerBot CEO Bre Pettis的回答是,還不行。
不過這項服務,卻可以在位於美國西岸的Deezmaker中提供,並且供不應求。這是由Bukobot開發者Diego Porqueras在洛杉磯所開的3D印表機商店,除了提供類似Makerbot商店的服務外,消費者可以在這裡買到Bukobot的3D印表機 (未來也可以在這裡買到更多品牌的3D印表機)、實際操作並且印製屬於自己的個人化產品。同時,Deezmaker也提供駭客空間(hackerspace/makerspace),玩家可以在這邊進行創作,或者展示自己研發的3D印表機。
由於3D印表機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還是屬於陌生的東西,Diego Porqueras認為要讓大眾實際碰觸到3D印表機,並且參與印製過程,或甚至擁有一台印表機,才能讓他們真正瞭解3D印表機魅力所在。
在歐洲也有不少3D印表機的實體店面正在快速成長,例如巴黎的Protoshop、荷蘭的3DSVP等。3DSVP和MakerBot及Deezmaker的型態較為類似,專注在提供服務,而不是銷售設備。
Protoshop則是由法國工業設備經銷商Multistation所成立的3D印表機商店,因為是由經銷商所成立的店面,因此重點主要還是販售3D印表機,消費者可以在裡面選購或租借不同價位等級的印表機,店內也展示了各種不同精度的3D掃描設備。但是消費仍然可以在Protoshop中買到購買由3D印表機印製的iphone和ipad周邊產品、燈飾或飾品;或是將自己的設計圖上傳,選擇不同的材料和製作工藝,列印出自己的作品。
除了這些專賣店外,也有大型連鎖店業者也開始注意3D印表機這股潮流。美國最大的文具用品供應廠商Staples和3D印表機製造商Mcor Technologies合作,計畫在今年第一季於荷蘭和比利時的連鎖店面中推出3D列印服務,服務流程就和Staples所提供的沖洗相片和影印差不多。這意味著,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接受這項新技術,並且將它推廣到消費市場上。(科技日報/丁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