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能想像,大量應用於面板中的擴散板粉體材料,也能被拿來做為女性化妝必備的遮瑕產品?
沒錯!這些粉體材料的粒徑很小,鋪在臉上可以填充在臉部的缺陷中,再加上有擴散效果,可將光線漫射,所以能發揮極佳的遮瑕效果。再加上這些粉體是很安定的材料,用在人體上也不用擔心皮膚受損的問題。
「這就是材料產業有趣的地方,它充滿了各種的可能性!」
談到材料產業,穎台科技執行副總魏仁裕的眼睛都發亮了。他認為台灣電子業要走出低迷,必然得提升自己的優勢,可以走的路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從製造基礎的材料面著手,去掌握獨到的材料配方技術。
魏仁裕強調,新的材料、新的配方,會產生新的市場。雖然,從材料開發到被產業接受,一般需要經過冗長的驗證可行階段,而其一些材料特性也不容易突破,但若能結合精密加工製程及光學、化學等其他專業,可以更快做出獨到且滿足市場需求的材料產品。
圖一 : 創新技術要有競爭力,專利卡位是必要的。因為,材料的產業,就是專利掛帥的產業! |
|
「在電子產業的材料業,必須能夠即時反應市場;在台灣的面板材料業,則因貼近市場,可以更快了解客戶需求,只要具備價格優勢,就非常具有競爭力。」
這正是穎台以一家台商,卻能在導光板及擴散板的材料市場與日商競爭的主要理由。
材料產業,就是專利掛帥的產業!
至於如何做出自己的獨家配方並妥為應用,魏仁裕認為巧妙各有不同。以穎台來說,最大的優勢在於除了材料專業外,同時具「光學設計」、「精密加工」與「壓出製程」的核心技術,而把不同核心技術整合,加上自己的配方,往往能夠很快突破現有的產業需求瓶頸。
他以窄邊框電視面板為例說明,一般板材的材料配方吸水性較高,因此在製作窄邊框面板時,會有很大的挑戰,包括易翹屈,或必須利用鐵件機構夾住板材,因而增加空間和成本。穎台為此提出新的材料配方,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快速解決客戶的問題,是台灣電子材料業者的塑命和使命。要具備這個條件,研發能力是一切的根本。」
在穎台約600人的員工組成中,就擁有了100多位的專業研發人員,而公司的重要團隊主管,皆是研發背景人才,這正說明了穎台對研發能力的建立有多麼重視了。
魏仁裕說:「台灣該走的路線,就是要這樣!我們必須從浩大的專利地圖,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研發圈。」他解釋,台灣零組件若要外銷歐美市場,就必須按照市場上的專利法則,尋找與眾不同的獨到技術,並透過專利來保護自己。
「創新技術要有競爭力,專利卡位是必要的。至於材料產業,更是一個專利掛帥的產業!」
擴大研發面向 多角化經營
目前,穎台科技藉由布局微結構技術專利,將微結構技術結合改質聚苯乙烯(Modified PS)的配方,應用於擴散板、導光板的設計開發,已廣泛驗證成功並導入量產。這項技術,能夠提昇背光模組光源的利用率,較傳統平板擴散板具更好的光源方向控制能力與聚光效果,且微結構擴散板可以節省光學膜與減少CCFL燈管的支數或LED顆數。
然而,在面板業景氣低迷之際,穎台要在這些賠錢的面板廠客戶身上賺錢,難度自然提高。然而,既然掌握了材料研發的專業,市場應用的路是很寬廣的。
「利用導光板及擴散板的既有技術去延伸、去開發出不同產業能量,是我們的策略。」魏仁裕說明,擴散板是面板背光模組的關鍵零組件之一,也是穎台目前的主力產品。在研發團隊多方嘗試之下,穎台開始利用既有擴散板核心技術,跨入觸控面板Cover Lens、太陽能材料(EVA薄膜)、高分子手機保護玻璃、節能照明、民生等市場,進行所謂的多角化經營。
走進穎台的展示間,有一個牆面,陳列著滿滿的專利證書和得獎獎牌,這些都是該公司自2003年創辦以來,一步一腳印掙來的實力見證,也是他們力抗市場變動、削價競爭而仍能保有競爭力的利基所在。
在這裏,我們看到一家善用在地產業鏈優勢並悠遊其中,更願意深耕技術的台灣企業。如果說,這是台灣電子業的縮影,那面對未來,就沒有什麼好擔憂的,因為我們擁有紮實的能耐及彈性的身段去迎接挑戰。
穎台特殊榮譽
連續四年(2008-2011)榮登德勤全球(Deloitte)「德勤亞太高科技、高成長500強(Deloitte Technology Fast500 Asia Pacific 2011)之外,更包括了2011年獲選為美國財經雜誌Forbes「亞洲地區營收在十億美元以內之200家最佳上市中小企業(Asia’s 200 Best Under A Billion)」的獎項。
材料專利部份,截至目前共計取得台灣專利24項,美國專利17項,日本專利2項,韓國專利6項及中國大陸專利23項。
從OGS到OPS的可行性分析
面對In-cell對觸控面板產業帶大的巨大威脅,觸控面板業者只要端得出好用的單片式OGS(One Glass Solution)方案,至少在明後年內還足以和In-cell面板一拼。在厚度上,OGS會因ITO鍍膜而厚上一些,但比起In-cell方案並不會差異太大。這裏要談的是觸控技術的另一種可行作法,也就是OPS(One Plastic Solution)。
簡單地說,改採塑膠材料來做Cover Lens,而且加上ITO這類的透明導電鍍膜(TCO)呢,原本用玻璃的OGS就成了OPS了。用塑膠性的壓克力板(PMMA)來做Cover Lens的想法已存在多時,它的優勢是可以做得更輕、更便宜、耐衝擊、可撓曲等。但過去一直受限於硬度(耐刮性)及光學品質不如玻璃而難以商業化,只有一些日廠有能力做到極接近玻璃的特性,但價格不具有競爭力。
穎台科技總經理室特助蕭仲良指出,只用PMMA加特殊的硬化鍍膜(Hard Coating, HC),雖然硬度可做到與玻璃相近,但會有易碎的問題,無法通過Cover Lens的「落球試驗」。因此,他們的作法是在PMMA下方(與面板接觸)加上聚碳酸酯(PC),來加強其韌性。此外,為了解決PMMA吸水變形的問題,他們的結構上是PC厚而PMMA薄(約94:6),以加強此材料的穩定性,同時也透過特殊方法解掉塑膠材質被垢病的黃化問題。
相較於玻璃的Cover Lens,穎台的塑膠性Cover Lens(他們稱其方案為Front Panel)在硬度上,做到7H、8H已沒有問題了(Gorilla可達9H)。至於光學品質要求的抗反射(AR)、抗炫光(AG)、防水防污等議題,和玻璃一樣也可以靠coating來達成,目前透光度基本上已可達91%以上,透過AG/AR處理甚至可達到接近玻璃的水準。
圖二 : 穎台PMMA/PC Cover Lens結構示意圖 |
|
蕭仲良指出,目前Cover Lens的厚度一般是0.8mm – 1.0mm(有分析數據指出iPhone 4S是1.0mm,iPhone 5是0.9mm),而最薄的玻璃已可做到0.4mm,但強度不足以用在Cover Lens上。對於PC/PMMA來說,厚度本來就不是問題,但考慮到強度,用於Cover Lens的厚度會與玻璃大致相同。至於成本上,依他們的評估,尺寸愈大的面板差異愈大,以iMac 27吋的面板來看,大約比玻璃低上三至四成。當然,愈大尺寸,用塑膠性Cover Lens自然比玻璃來得安全。
至於PMMA/PC結構的Cover Lens,能否鍍上TCO/ITO感測線路呢?這部分的挑戰較高,主要的瓶頸來自於溫度。蕭仲良表示,PMMA的融點約130-140℃,PC約135℃(熱變型),相較於一般OGS的ITO黃光鍍膜的高溫製程來說,這是行不通的。不過,業界也有人採用低溫的ITO製程,或是引進新的ITO替代技術,要實現OPS還是有機會做到的。(CTIMES科技日報/歐敏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