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當我們歷經10小時顛簸彎延的路途,終於進到一片山間的台地,一切的辛苦都化為激動,因為有上千人已集結在此,要為自己的土地盡一份心力。
這片稱為Cordillera的山區佔據了菲律賓呂宋島北方大半的區域,面積與整個台灣相近;也同樣地,居住著千百年來以此為家的許許多多原住民。
這片山林的自然資源豐盛,讓他們世世代代自給自足;如今,卻成了她的原罪。
「政府、國際組織、企業財團都來了,說好聽的是要提供工作機會,事實上則是想將這裡的資源據為己有。」
於是,開礦的機具運來了、原始林一顆顆的被鋸倒了,一個個的部落被淹沒在用不了幾年就過度淤積的水庫底下。
這整個過程,不只是國家機器的強力運作,更有國際性資本體系,如世界銀行的借錢或大財團的撐腰支持。他們以文明化為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這也難怪激起在地居民的氣憤不平,每年4月,在下一個耕種季來臨之前,原先分散於各個山地部落的有志之士,都願意不遠千里而來。為的只是,想保有土地的生生不息。
這片山林所面對的人為侵擾,其實只是今日資本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台灣不也曾經歷過類似的一段開發血淚故事。
如今,讀著一篇篇關於蘋果盛世中她的超高獲利,再對照台灣企業在其體系下與付出不成比例的收獲,卻又得到血汗工廠的罵名時,不禁想到一個數據:西方國家僅佔全世界13%的人口,卻用掉了全球80%的能源。
這兩天再看到NBA籃球球星年薪上千萬美元(台幣3億以上),一張熱門門票則要價20萬台幣,更不禁感歎:「這真是兩個世界的生活!」
所以,請紐約時報、Newsweek及富士比等媒體名嘴在下春秋之筆批判前,先想想自己是否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當然,蘋果絕對有責任站出來為供應鏈做出回饋,尤其是當其手上握有的資金與有價證券已達1000億美元,蘋果執行長庫克也坦承公司持有的現金已超過日常營運所需的時候。
而這個供應鏈,絕不僅僅是該公司所公布156家廠商而已,還有更廣泛為蘋果產品提供原物料開發的第三世界勞工,甚至是為了建水庫以供應工業電力而被無家可歸的弱勢群眾。
能力愈大者,責任也愈大。賈伯斯在世時,只對產品開發與企業經營有興趣,無暇也無興趣參與社會公益之事。然而,今日的蘋果已非一家單純的企業,而幾乎是可以隻手遮天的一個經濟強權。
心胸愈大者,格局也愈大。後賈伯斯的蘋果,你將如何自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