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離婁篇】: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茍為不畜,終身不得。
「3D」是今年台北Computex展的要角之一,在所有的展區都可以看到它的芳蹤,從3D相機、3D攝影機、3D手機、3D相框、3D筆電、…到3D投影機、3D廣告機、…等琳瑯滿目。另外根據國外市場分析報導,2011年3D TV的全球出貨量亦從原本預估的1,900萬台上修至4,000萬台,南韓市場甚至於今年五月,3D TV的銷售量首次大於2D TV的銷售。由各種跡象顯示,「3D」確實已經蔚為一股風潮,如果說2010年是「3D元年」的話,那麼2011年將會是「3D起飛年」一點也不為過。只是,這樣的「3D」商機,我們是否準備好了?
台灣的IT產業製造、管理實力舉世聞名,然而當下「3D」對於台灣的IT產業而言,似乎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主要是「3D」才正在萌芽期,尚未到成熟與飽和階段,難有台灣IT產業大量製造的發揮空間;但是在今年台北Computex展中,我卻發現有不少3D產品是由台灣廠商所開發的,不過仍然較偏向純硬體設計,其中不乏是臨時拼裝出來測水溫的;也有筆電大廠推出3D筆電,現場也只有3D遊戲的展示,看不到其他的3D應用,解說人員更是一問三不知。整個展看下來,給我一個感觸:絕大多數國內IT廠商對於「3D」,仍抱持觀望的態度,還沒有認真的投入,只是做個3D產品來應景,完全看不出有全盤性的3D產品開發策略。如果拿國內的3D發展現況與大陸、韓國、日本來比,那簡直是天壤之別;尤其是韓國與日本莫不從十年前就已在3D產業積極地耕耘與佈局,所以當Sony於2009年喊出「2010年要將3D電視帶進家庭」的口號後,韓國Samsung就可以在2010年二月率先一口氣推出十幾個機種開賣,並在半年內橫掃全球,狂銷60萬台單價US$3,000以上的3D電視。
國內整個IT產業的氛圍還彌漫著濃濃「急功近利」的代工與追逐熱銷產品之經營模式,即或有自主研發及品牌行銷能力者,也僅固守著自己熟悉的習慣領域以尋找市場的缺口,做最大剩餘價值的發揮;然而全球IT產業瞬息萬變,如果我們還一昧堅守過去曾經引以為傲的IT產業代工模式,加上政府沒有前瞻性的產業發展政策,著實令人擔心台灣的IT產業前景。「3D」產業發展僅是其中一例,美、日、韓皆已佈局已久,從上游專利的卡位、標準的建立至下游各式3D應用產品的研發、…等,這些都是需要長時間的準備、規劃、執行與落實。
畢竟,機會是給準備充分的人。目前3D產業的競爭尚未到「兵臨城下」、「短兵相接」之窘境, 我們還有「3D應用產品」開發實力可以扳回一城(走筆之時,欣聞國內已開發出3D TV晶片),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還有得救;否則,台灣只好淪為與大陸競爭「3D產品」的代工,再次陷入惡性輪迴的歷史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