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蘋果旗下產品可是出了名的封閉,蘋果電腦為了確保旗下產品能夠帶給消費者相同的體驗,從iPhone到iPad,雖然作業系統在設計上,提出了平台的概念,讓使用者可以透過iPhone運行由第三方所開發的程式。但是,對於系統的核心功能,蘋果卻把關得嚴格且謹慎,幾乎不開放權限;蘋果與ADOBE為了iOS是否支援Flash而長期互相吐槽,就是其中一例。
這樣的封閉系統,對於半導體商,乃至於電信業者、程式開發者來說,能切入的角度都有限;也就是說,iPad銷售正式滿一個季度,雖然替蘋果賺進了327萬台的銷售額,但是白花花的銀兩,對於產業界來說,卻是「看得到、吃不到」。想要搶進平板電腦商機,眾家業者只好自憑本事、另闢門路。
HP從很久之前就宣稱要推出平板電腦,雖然砸下重金併購老牌智慧型手機公司Palm,但目前所推出的產品卻是採用Windows系統,不見Palm最具價值的資源WebOS系統,也非先前傳言甚囂的Android系統。但到底會不會推WebOS和Android?HP從來不把話說死。
HP的策略其實也是各大品牌商的策略。從今年Computex發表的產品看來,在未明的情勢下,品牌商寧願選擇多頭布局,同時推出Windows及Android作業系統版本,有點類似當年的小筆電。
【行動案例】經典蘋果iOS
iPhone與iPad所使用的作業系統iOS,可說是針對行動手持裝置,精簡而成的Mac OS。iOS在開發時,就將操作方式定位為以觸控為主,而有了非常明確的最佳化設計,可說是開發策略中的成功關鍵。
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指出,跳脫傳統PC思考模式正是Apple從Mac電腦利基切入各種領域,而且屢屢告捷的最大原因。不過,iOS對於系統核心保護重重的作法也有負面影響,由於系統開發者只能透過SDK,軟體開發能力的高下無法立見分曉,可發揮的空間有限。
iOS是第一個提出「平台」概念的手機作業系統,第三方開發者可以蘋果提供的SDK製作應用程式,並且透過AppStore進行推廣銷售。雖在今日看來有些封閉,但在第一代iPhone推出的年代,可是絕對性的創新。
作業系統混亂的三大現象
平板電腦作業系統宛若戰國時代,起源正是因為平板電腦尚未被完全定義。究竟是電腦的延伸、或是一種新興的行動裝置?過往喊水結凍的Wintel陣營還在摸索,要如何在這場戰役中扳回一成;Google在手機市場叫好叫座的Android系統也必須克服由小轉大的結構限制,除此之外,各路新興平台挾開放源碼的彈性特色向開發者頻頻招手,構成了平板電腦作業系統尚未形成主流的三大因素。
《圖一 微軟嵌入式系統平板電腦》 | Source:微軟嵌入式事業群 |
|
妾身未明 Windows系統定位不清
事實上,微軟在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的腳步近期有持續落後的趨勢。其執行長Steve Ballmer近日誓言要討回在此領域的領導地位,但同時也承認自己錯過了手機世代的成長契機,Steve說,今年年底之前,搭載Windows7全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將大量問世,示威意味濃,但此番宣言反而暴露出微軟對平板電腦的定位並不清晰-仍然頑固地將平板電腦視為PC的延伸品。
MIC產業分析師古亞薇表示,結構上,平板電腦以觸控取代了傳統的鍵盤滑鼠成為主要操作方式。所以,踏上平板路絕不僅僅改變硬體結構即可,人機介面也必須換角度思考。舉例而言,傳統Windows作業系統的執行程式與開始工具列都在螢幕的邊緣,如果原封不動地移植,用手指觸控的便利性將大幅降低。相當可惜的是,微軟在COMPUTEX上祭出的平板產品可能帶點急就章,無論在流暢性或便利性都稍嫌思慮欠周。
《圖二 微軟嵌入式系統平板電腦》 | Source:微軟嵌入式事業群 |
|
與iPad嵌入式系統類似,微軟Embadded產品線耕耘已久,向來訴求以快速便捷的方式,讓OEM廠可以藉由爬上微軟這個巨人的肩膀,快速爬上高處。今年COMPUTEX上,就可以看到Embadded系統的多款運用,這部份的問題反而較小。
而全作業系統的Windows7雖被微軟視為復仇工具,但古亞薇說,只有在可旋轉且有配備鍵盤的平板電腦上,才較有採用全作業系統的需求;因為類iPad的平板媒體裝置將更依賴雲端運算,無須灌上宛若龐然大物的全作業系統。但是,要跑得動Windows,就得因硬體需求而犧牲行動裝置必備的輕薄造型;而且運行時所需耗費的資源,也可能讓終端產品與長效續航力無緣。
《圖三 微軟嵌入式系統平板電腦》 | Source:微軟嵌入式事業群 |
|
微軟的利基市場在於PC,把平板電腦視為PC戰場的再延伸,這樣的策略的確能被理解,但卻恐怕再造小筆電熱潮退後庫存令人惱火的窘境。當使用者的需求成為電品定位首要課題,Wintel黃金陣線恐怕得再想清楚:「消費者為什麼需要一台全功能Windows作業系統平板電腦?」
轉換陣痛 Android系統尚欠東風
抓住微軟在行動裝置市場定位不清的弱點,Android曾經打下一場漂亮的戰役。在Google的精準定位下,鎖定行動裝置而生的Android系統在18個月內擁有60款終端產品和10萬行動用戶。
Android在平板領域備受期待自有原因。與Windows相較,它符合精簡而趨近行動裝置雲端化的趨勢;與iOS並論,Android又更加「開放」,不僅同樣開放SDK製作應用程式,連核心系統都完全開放;不僅軟體開發者能揮灑的空間較大,硬體商也能推出相容硬體,甚至製作免費且專屬的Android系統。如果iPad商機像是一顆吃不到的蘋果高掛枝頭令人垂涎,那麼Android平板電腦就是電子業者得償所願的另一途徑,眾家廠商紛紛表態,願一沾此池雨露。
可是現實狀況中,市場上Android作業系統平板電腦其實很少。Computex上只有微星展出原型機,再以雙A來講,宏碁喊話半年後才推出產品,華碩更是相對保守,至今沒有動作。面對這番景況,MIC產業分析師翁嘉德認為,Android在手機上的成功正是切入平板的阻力所在。
iOS是精簡MacOS功能,針對中、小尺寸裝置進行觸控最佳化,而Android打從一開始就鎖定了小尺寸行動電話,平板電腦不僅尺寸較大,用途也不盡相同,這樣的差異來自於最初始的設計用途,尤其現在我們所看到,平板電腦上的Android系統都是Google提供的原始版,並未針對硬體不同而改寫UI,可說是「怎麼看怎麼卡」,加上現在最新版本Android2.2不支援多點觸控,消息指出,HP正因此才「暫緩」Android系統平板電腦開發。
不過,今年第三季才要發表的Android3.0,最低系統需求為1GHz處理器、512MB記憶體,以及3.5吋以上的螢幕,並支援1280x760解析度與4吋以上的螢幕。加上在使用者界面上的優化,熟知內情的部落客認為更適合平板電腦使用。
翁嘉德說,雖然現在商業策略上尚未形成主流,但電信商可能是Android邁向平板路的重要支持者;因為他們已經在手機領域嚐到了免費系統、開放平台,豐富的第三方程式與強力Google服務奧援的甜頭。
新秀群起 開放源碼平台勇於挑戰
「我們對於Google抱持的樂觀,來自於Chrome OS平板電腦以及 Android在智慧型手機的成功。」誠如巴克萊資分析師Douglas Anmuth的看法,以瀏覽器作為基礎,完全利用雲端運算並且支援多工並行,ChromeOS可能更適合平板電腦這種類似MID概念的產品。
不過,或許Android在手機之外的嵌入式系統應用太過五花八門,超乎Google預期之外,所以雖然Chrome OS還是開放源碼平台,但對於軟硬體的限制及生產權限,Google都有所保留。今年以降,市場上先後傳出宏達電、三星與宏碁將與Google合作Chrome OS平板電腦,不過過於強調雲端作業,也造成在離線狀態可能等於自廢武功,所以目前為止還不見業界有何動靜。
開放源碼的威力還不僅於此,由Intel與Nokia合作推廣的新平台MeeGo,與Android一樣是基於Linux。見到Windows與Android被原本自身定位綁死,合併兩大陣營Maemo與Moblin的 MeeGo,相當聰明地不特別指定用於何種裝置。Intel亞太區軟體應用部軟體解決方案事業群協理胡恆泰表示,MeeGo的目標從,就是要提供一個中立的平台,讓不同外型、尺寸、與硬體架構的行動裝置,都能擁有同樣的使用體驗。上網速度、瀏覽器與多媒體體驗的快速便利,都提供平板電腦相當程度的利基。
在Computex上,已經可以看到MeeGo的初步成果,至少已經掌握了華碩的全力支援;開放原始碼技術中心系統軟體部資深技術行銷經理江家豪則說,使用MeeGo平台可以充分突顯Intel CPU的優勢,不但在硬體端佔了相當大的優勢,而X86同時擁有世界最大的軟體支援,Intel期待能夠透過MeeGo帶給使用者新的UX體驗(UI+User Experience)。
《圖十 Intel開放原始碼技術中心系統軟體部資深技術行銷經理江家豪與亞太區軟體應用部軟體解決方案事業群協理胡恆泰。(photo/致宜)》 |
|
不過,Windows在嵌入式系統畢竟有過Windows mobile的輝煌時代,而如需用到全作業系統,Windows的勝算應該最大。而Android在手機界也已累積一定的電信業者與程式開發者擁戴,更別提市場相當穩固的iOS了。針對這些新興的開放源碼作業系統,翁嘉德表示,新秀必須盡快吸引到支持者,在商業模式尚未抵定之前,的確個個有機會。對此,江家豪則說,Intel正在推行營運模式不同於以往的軟體商店,除了在Intel與華碩的網站可見到,電信與通路商也正在密集接洽,就是期待在硬體優勢以外,替MeeGor加強軟實力的保證。
決定平板電腦作業系統主流的3種人
對於平板電腦來說,今年年底會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無論是哪種作業系統,預計都將在今年年底大量湧向市面。江家豪強調,無論花落誰家,平板電腦已經是確定存在的商機。中上游廠商想取得年終大秀的入場門票,現在已是開場前夕,佈局就要趁現在。至於究竟,誰可以決定平板電腦主流作業系統的走向?這世界上,有三種人握有此般權力。
品牌商
最容易想見的當然就是品牌商。現在局勢未明,除了蘋果之外,品牌商多選擇兩面討好,但隨著競合結果明顯化,究竟選擇向Wintel陣營靠攏,或是投入開放源碼懷抱,尚不得而知。
開發者
能夠成功吸引開發者投入、並且留住優秀人才的平台,當然能夠取得品牌商與消費者的垂青。根據AppStore HQ七月公佈的數據,在手機平台,iOS和Android系統的開發者勢力大約維持4:1,雖然重疊人口僅有1412人,但跨平台開發的趨勢已開始發酵。
此外Appcelerator進行調查,高達89%的開發者認為iOS擁有最好的軟體商店,但是長線來說,54%的人最看好Android;在iPad發布後,超過一半的開發者願意投入平板電腦程式開發。不過,有趣的是,對於開發者來說,他們雖然願意從事跨平台開發,但是同時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視此為最艱難的任務。所以,在應用軟體方面較為劣勢的平台推動者,也開始使用各種策略吸引開發者挑戰難題,微軟和Intel,都有針對開發者提出獎勵措施。
《圖十一 》 | Source:App store HQ |
|
消費者
把話題繞回原點,如果是消費者不捧場的平台,再優渥的報酬,開發者恐怕都不為所動;。古亞薇說,其實消費者根本不在乎他使用的是否為全功能的作業系統,對消費者而言,流暢而舒適的體驗感受、恰到好處的需求滿足才是重點。翁嘉德也引述華碩的調查數據,對於非重度電腦使用者來說,能否接受平板電腦此類創新產品,取決於初接觸的十五分鐘。「如果這十五分鐘內,作業系統沒有辦法讓使用者充分上手,那麼這樣產品無疑是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