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干涉測量調節技術剖析
一種高效能高可視性反射顯示幕技術

【作者: James Cathey】   2008年08月26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5158】

涉測量調節 (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 IMOD) 是一種革命性技術,應用於高通 (Qualcomm) 的mirasol顯示幕。mirasol 顯示幕中的干涉測量調節技術以微機電系統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為基礎,可製作出反射直視的平面顯示幕。顯示幕在結構上使用干涉方式,因此能製造出高效能的反射顯示幕,可在各種觀看環境下提供絕佳的可視性。微機電系統裝置的電機行為具有雙穩態的特性,因而降低功率消耗。干涉測量調節像素的開關速度相當快,以微秒為單位,因此可製造出高視訊比的顯示幕。mirasol顯示幕以干涉測量調節技術製造,反射率超過60%、對比超過15:1,驅動電壓則低到5伏特。而mirasol 顯示幕的干涉測量調節元件雖然構造簡單,卻能取代液晶螢幕顯示幕中的偏光板、液晶、彩色濾光片及主動矩陣,提供光調變、色彩選擇及記憶等功能。


IMOD像素的結構與電機特性


《圖一  干涉測量調節像素的基本結構 》
《圖一 干涉測量調節像素的基本結構 》

在圖一中,顯示干涉測量調節元件的基本結構,mirasol 顯示幕的像素是由這些元件以不同數量所組成。這些元件使用標準的薄膜程序,在玻璃基板上進行組合,以產生光學共振的微機電系統凹穴,構成空氣間隙,將多層光學薄膜與可動反射膜分隔開來。藉由半透反射膜(多層薄膜內)以及反射膜之間的光學間隙,讓光學間隙中反射的光線,可以發生相長與抵消性干涉。產生相長干涉時的波長,可以設定干涉測量調節元件反射光線的顏色。改變凹穴空氣間隙部份的高度,可以反射出不同顏色的光線。


在反射膜與薄膜堆之間導入電壓,可以創造出靜電場。如果靜電場超過設定的臨界值,就會造成反射膜的塌陷,如圖一所示,這個狀態稱為塌陷狀態,因為在可見光譜中呈現抵消干涉,所以元件會呈現黑色。將電壓降低至附加的臨界值,可以釋放反射膜使其回到原本的位置,稱為開放狀態。干涉測量調節元件在此位置上為明亮狀態,可以反射出特定色彩。而驅動與釋放電壓臨界值之間的差異,產生稱為遲滯效應的狀況,可與非線性光電反應共同使用於矩陣尋址。


干涉測量調節元件中的記憶

干涉測量調節元件中的記憶,是由線性機械力與非線性靜電力對抗所產生。兩者間的差異產生干涉測量調節元件中的遲滯效應,導致雙穩態的行為,可作為像素記憶。圖二所顯示的為理想中的基本干涉測量調節元件結構,其中包括固定電極(例如多層薄膜),而彈性反射膜則在其上方。彈性反射膜可視為簡單的線性彈簧(彈性常數 k),表面區域 A 的鏡面電極則懸掛在該彈簧上。如果未讓系統產生電位差,鏡面電極處於靜止狀態,與固定電極的距離為 d。



《圖二 干涉測量調節像素作為鏡面,懸吊於機械彈簧上 》
《圖二 干涉測量調節像素作為鏡面,懸吊於機械彈簧上 》

如果在固定與鏡面電極之間,提供電位差 V1,即產生靜電吸引力。如果彈簧的機械力等同於靜電吸引力,系統就達到機械平衡狀態;平衡狀態是在鏡面電極移位 x 後所發生,此時,鏡面電極處於靜止狀態,與固定電極間的距離為 d-x。


機械力可定義為:


F彈簧=-kx                              (1.1)


靜電力量可定義為:


F靜電=                         (1.2)


機械平衡時淨力必須為零。因此:


F= - kx=0



Kx=                          (1.3)


圖三將兩種力視為反射膜位置的函數,顯示出反射膜位置與干涉測量調節元件中電壓之間的關係。黑色虛線代表在不同電壓情況下的線性機械力 F彈簧;彎曲的彩色線條則代表在不同電壓水準情況下的非線性靜電力 F靜電。


《圖三  相對的直線復位力與非線性吸引力造成遲滯效應 》
《圖三 相對的直線復位力與非線性吸引力造成遲滯效應 》

施加在系統上的電壓由 V1 增加至 V4,反射膜位置移動的距離則由 d1 變成 d4,這個距離代表著兩種對抗力量相等時的反射膜位置。如果電壓超過 V4(圖中標示為 D 點),靜電力就會大於機械力,此為臨界點,機械力超過臨界點之後即無法抵消靜電力,反射膜就會持續偏折,直到在標示為 d5 的距離與多層薄膜接觸為止。如果進一步增加電壓,反射膜與底部電極間的靜電場會增強,但不會引致更多的偏折,或改變光學反應,因為反射膜已經與多層薄膜接觸。


如果將電壓由 V5 降低,在降至 V3 之前,靜電力仍大於機械力;到達 V3 之後,靜電力與機械力會在反射位置 d5 會合,在圖中以 G 點表示。如果繼續將電壓降到 V3 之下,機械力將大於靜電力,反射膜將回復至反射位置 d3 的開放狀態(圖中的 C點)。在圖三的小圖中,反射膜位置繪為電壓的函數,顯示所產生的遲滯效應。黑色箭頭以增加電壓的函數表示反射膜位置,藍色箭頭則代表降低電壓。反射膜由塌陷狀態中釋放,回復至開放狀態,其電壓低於移動像素至塌陷狀態的驅動電壓。


遲滯效用在干涉測量調節中產生雙穩態行為,因此,mirasol 顯示幕可在被動矩陣模式中尋址。


利用遲滯效應


《圖四  干涉測量調節元件的遲滯光電反應,顯示驅動系統所需的三種電壓。》
《圖四 干涉測量調節元件的遲滯光電反應,顯示驅動系統所需的三種電壓。》

在圖四中 顯示 mirasol 顯示幕的光電行為。圖中也包括操作裝置所需的三種最小電壓,分別是塌陷狀態電壓、保留電壓,以及開放狀態電壓。如果持續在干涉測量調節元件提供保留電壓,短暫的啟動電壓脈衝足以讓反射膜迅速進入塌陷狀態,並在回到保留電壓後,繼續維持在該位置。同樣地,提供短暫的釋放電壓脈衝,也可以讓反射膜迅速回到開放狀態,並在回到保留電壓後,繼續維持在該位置。本文將稍後說明如何利用這種雙穩態特性。相較之下,液晶顯示幕必須持續更新,顯示的影像才不會消失;然而,對於 mirasol 顯示幕而言,除非畫面資料改變,否則不需要更新。


干涉測量調節尋址

尋址是像素開啟關閉的機制,尋址方式基本上有兩種:直接尋址與多功尋址。使用直接尋址時,每個像素皆需要有專用的控制線/驅動器,這個方法用於某些分段顯示幕上,例如手錶或其他低像素密度顯示幕使用的七段液晶顯示幕。多工尋址則可利用列位址與行位址,驅動較多排列像素,由於每個像素無需專用電路,因而大幅降低電路的複雜性。舉例來說,在 10x10 矩陣的像素中,直接尋址需要 100 個驅動器,多工尋址則只需要 20 個,每行或列各使用一個。


平面顯示幕基本上包含像素陣列,排列方式為矩形矩陣。像素位在行列電極的交會處,電極本身則排列在產生顯示的兩個基板上。一般來說,電極是以半透明的導電材料所製作。在被動矩陣的液晶顯示幕中,上述的兩個基板限制了液晶,因此於特定行列上的電極提供電壓時,可以在液晶材料上的電極交會點產生電場。至於 mirasol 顯示幕,如圖 1 所示,列是排列於多層薄膜中的傳導線,行則是由反射膜固定在一起所形成。如圖五所示,在這兩種情況中,像素皆可視為連接行列電極的小型電容器,行驅動器連接至反射導電膜,列驅動器則連接至排列的導電電極。


《圖五  被動矩陣液晶顯示幕/mirasol 顯示幕圖示 》
《圖五 被動矩陣液晶顯示幕/mirasol 顯示幕圖示 》

在液晶顯示幕中,因為非線性光電反應曲線的關係,跨越被動像素的電場超過特定臨界值時,會進行尋址,讓液晶分子與電場平行。如果經由行列電極尋址,液晶分子在電場對齊時,像素會出現短暫的「開啟」時間。如果移除電壓,像素即類似放電的電容器,緩慢地「關閉」,讓液晶分子回到原本的方位。因為反應時間只有數百微秒,因此應用電場電壓的均方根(RMS)能展示液晶顯示幕反應的特性,而不是跨越像素的瞬間電壓。顯示幕每次可以掃描一列的像素矩陣,開啟並關閉適當的像素。只要掃描所有列的時間短於關閉時間,即可以顯示畫面。不過,由於液晶顯示幕的均方根反應,即使畫面資料並未變更,顯示幕也要持續更新,畫面品質才不會退化。


至於 mirasol 顯示幕,每列都必須由電力驅動,直到干涉測量調節元件有反應(以微秒計算),才移動至下一列。只要像素經由短暫脈衝尋址,以切換至塌陷或開放狀態,只要像素電壓在脈衝後回到保留電壓,即可以持續顯示影像,無需更新。


在液晶顯示幕中,行列電壓在所有列尋址之後必須反轉,以避免像素出現直流電場;直流電場會造成液晶材料的離子遷移。


mirasol 顯示幕驅動方式使用遲滯效應曲線的兩種極性,維持多層薄膜的電中性,如下圖所示。



《圖六 干涉測量調節遲滯效應曲線,以及切換像素「開」與「關」所需的相關行列波形。》
《圖六 干涉測量調節遲滯效應曲線,以及切換像素「開」與「關」所需的相關行列波形。》
(表一) 依據三種可能的列電壓,以及兩種可能的行電壓,所產生的所有像素電壓 VC低 VC高 VR低 像素值:釋放 像素極性:+ 像素值:啟動 像素極性:+ VR中等 像素值:保留 像素極性:- 像素值:保留 像素極性:+ VR高 像素值:啟動 像素極性:- 像素值:釋放 像素極性:-

圖六以旋轉 90° 的方式顯示圖 4 的光電曲線。將此曲線與列 (VR) 及行 (VC) 波型置於時間軸上,顯示出如何切換像素電壓(VP=VC-VR)的方式,以提供塌陷或開放狀態,例如「黑暗像素」與「明亮像素」。表 1 則定義了所有像素電壓與有關聯的干涉測量調節像素狀態。請注意,選擇適當的列電壓與行電壓,可使用光電曲線的兩種極性。


如圖六所示,波型開始時的列電壓 VR 為 0V (VR中等),行電壓 VC 為 VC高時,會導致像素電壓在正極性中設定為保留電壓。在列脈衝開始時,列電壓會轉變為 VR低,導致像素電壓出現高脈衝(塌陷狀態電壓),像素即變為黑暗狀態。在脈衝結束時,列電壓回到 VR中等,像素電壓回到保留電壓水準,而像素保持在黑暗狀態。


如果要回到明亮狀態,必需使用釋放脈衝。為了釋放脈衝,列電壓再次轉變為 VR低,不過這次行電壓會轉變為 VC低,造成像素上的電壓為 0V,因此像素釋放為明亮狀態。列電壓回到 VR中等,而行電壓回到 VC高 之後,像素就會維持在開放狀態。



《圖七  對 15 個干涉測量調節像素陣列進行尋址的行列波形範例 》
《圖七 對 15 個干涉測量調節像素陣列進行尋址的行列波形範例 》

在圖七中顯示 15 個像素顯示幕的尋址方式,以及設定像素至其表現狀態的行列驅動波形。在時間 T1 上,列 1 經出現高脈衝,轉變為 VR高。列 1 出現脈衝時,會佔有行 1 (VC低)、行 2 (VC高)、以及行 3 (VC高) 的行資料。在像素上所造成的電位差,會將列 1 的反射膜在第一個像素置於黑暗狀態,後兩個像素則為明亮狀態。在時間 T2,列 1 會停留在 VR中等,由於 VC高 - VR中等 = 保留電壓,因此像素目前處於保留狀態,維持原來狀態。與此同時,列 2 出現高脈衝並佔有行 1 至 3 的行資料。因為自時間 T1 起,行 1 至 3 的行波形並未改變 (VC低) 只有行 2 的狀態由 VC高 轉變為 VC低。


在時間 T3,列 2 停留在 VR中等,像素目前處於保留狀態。列 3 至 5 的剩餘數值則依上述方式,以每次一列的方式進行定義。藉由選擇適當的 VR高 或 VR低,在負或正極性中皆可寫入或保留顯示的資料。所有列都尋址完畢之後,維持行資料並將所有列保持在 VR中等,即可讓顯示幕處於保留狀態。在此狀態下,資料會維持在顯示幕上,在新畫面資料寫入至顯示幕前,不需要進行其他動作。


行電壓到達最終狀態所需的尋址時間,必須小於像素反應時間,而像素反應時間必須小於或等於掃描線時間。因此:像素電壓設定時間<像素反應時間≦掃描線時間。因為像素反應時間是以微秒為單位,在 mirasol 顯示幕中完整的資料列,大約可以用相同時間寫入。


圖 8 顯示的範例為「開口與保留」驅動方式,利用 mirasol 顯示幕的雙穩態性質。在「開口」期間(小於畫面時間),mirasol 顯示幕的每一列都會更新,之後顯示幕則進入「保留」狀態。畫面資料改變之後,會啟動另一個顯示幕更新階段,所有列都會進行尋址,並進入保留狀態。請注意,如圖 8 中所示,開口與畫面時間彼此沒有關聯,開口比率是依系統需求而定,畫面時間是由驅動顯示幕的應用程式決定。應用程式可以選擇在開口期間結束後,立刻更新顯示幕,或是在有需要時進行更新,以達到最佳的節能效果。



《圖八  mirasol 顯示幕中開口與保留驅動機制的功能 》
《圖八 mirasol 顯示幕中開口與保留驅動機制的功能 》

結論

mirasol 顯示幕的干涉測量調節元件,其電機反應提供三項關鍵優勢,且全部均以其遲滯效應行為作為基礎:


  • 1. 遲滯迴路提供電壓制度,在開啟與關閉狀態中都保持穩定(雙穩態),節省記憶體與功率。


  • 2. 干涉測量調節元件具有遲滯效應,因此提供基本的非線性光學反應,並具多工特性。


  • 3. 小型干涉測量調節結構的快速反應,可以讓像素快速轉換遲滯迴路,讓顯示幕的畫面可以快速更新,並能夠播放影片。


  • --作者James Cathey為高通MEMS技術事業開發部副總裁—


相關文章
為次世代汽車網路增添更強大的傳輸性能
AI聚焦重新定義PC體驗
混合式AI解鎖生成式A I的未來
車用MEMS 感測器越來越智慧 徹底翻轉車輛監控功能
實現車內低延遲主動降噪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 艾邁斯歐司朗全新UV-C LED提升UV-C消毒效率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28.201.4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