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打開聲學里程碑
樓氏電子副總裁暨總經理Jeffrey Niew:

【作者: 王岫晨】   2007年09月04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4623】

本社社長黃俊義(以下簡稱黃):麥克風一直跟人類生活有密切相關,甚至在科幻的世界裡,從Star Trek到Transformers,聲音訊號的傳輸一直都在電影與戲劇中扮演要角,樓氏電子來台發展已有30年,可否介紹發展歷程與企業背景?


樓氏電子副總裁暨總經理Jeffrey Niew(以下簡稱Jeffrey):樓氏電子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早期以生產助聽器零件為主。樓氏秉持著深耕聲學領域的使命,將公司分為三大事業單位,Knowles Electronics是助聽器關鍵零件與微型聲學技術的領導品牌;Knowles Acoustic主要著重在通訊與消費性產品的應用,例如MEMS的矽晶麥克風研發;而Deltek則以微型開關器為主。


在重要發展歷史方面,樓氏電子最值得驕傲之處便是在人類歷史的重大活動中,刻下足跡。1969年人類首度登陸月球,那句阿姆斯壯留名千古的名言「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一大步」便是透過樓氏的麥克風傳回地球。在人類歷史的一大步中,樓氏貢獻了他的專業。自月球傳回地球的每一分律動,所使用的40對精密麥克風,都是由樓氏所生產製造。


聲音是人類溝通的媒介,也是樓氏一直關注的焦點,因此研發出全球第一個商品化的MEMS微機電技術矽晶麥克風Sisonic,此後為了符合通訊與消費性電子的市場需求,又陸續推出零高度SMD麥克風與Mini系列矽晶麥克風等,以期達到微型化與高品質音感的目標。


《圖一  樓氏電子副總裁暨總經理Jeffrey Niew》
《圖一  樓氏電子副總裁暨總經理Jeffrey Niew》

黃:樓氏電子是聽力保健行業微型聲學技術的先驅,60多年來不斷為市場提供聲學的專業知識,可否介紹樓氏MEMS麥克風目前在手機應用的市佔率,以及未來發展策略?


Jeffrey:目前樓氏在手機應用的市佔率,大約每五支手機會有一支手機搭載樓氏的MEMS麥克風。而未來手機應用的發展趨勢將會朝高度整合路線邁進,以現在當紅的iPhone為例,就是整合了高音質MP3與觸控界面,使其功能更貼近生活,操作更人性化。我認為,未來的手機發展趨勢是深入消費者的生活需求,當所有商品都具備通訊的基本功能,所能勝出的商品就在於功能的差異化,這裡所指的差異化,可以是集所有生活中必須的功能於一身,或是針對某一重點功能進行強化。此外,目前很多手機連時尚感都成了基本配備,因此,讓產品功能更多樣化、更齊全,或是強化消費者的某種需求,都會是不變的發展趨勢。


而因應這樣的趨勢,樓氏在手機應用的發展策略為提升通訊品質。但是,樓氏也不只侷限在手機通訊應用上,凡是需要用到聽覺功能的裝置,都是樓氏的商機。此外,目前另一種熱門應用為語音辨識。語音辨識的語言輸入,必須依賴高音質的麥克風,才能降低噪訊比的問題。一般消費者在使用語音輸入法時,往往只注意到語音輸入法的軟體,卻忽略了所使用的麥克風品質優劣,這都將成為影響語音辨識準確度的關鍵問題。


樓氏與EMKAY、IBM、Dragon、AT&T、Asiaworks等知名廠商合作,將麥克風耳機組搭配「語音辨識」系統,在市場上造成很大的迴響。這個麥克風耳機組的主要功能著重於高效能的雜訊消除及絕佳的佩帶舒適性,適用於視訊會議系統、iPhone、無線電話及行動電話免持聽筒配備等任何需要應用高精密資訊的環境。而多媒體麥克風耳機組、矽晶麥克風、紅外線/高頻無線麥克風耳機組、紅外線多功能搖控器等與聲音傳輸相關的產品,都是樓氏未來發展的方向。


目前個人電腦設備普遍都已經具備IrDA紅外線傳輸埠,但透過IrDA,由於傳輸速度太慢,而聲音的資料檔案又大,因此個人電腦無法透過IrDA接收如此龐大的語音訊號。樓氏的解決方法是透過接受基座,直接透過音效卡將聲音的類比訊號傳送到個人電腦裡。樓氏的無線麥克風耳機組最大優勢在於,紅外線訊號有方向性問題,發射的紅外線訊號都必須對準接收基座才有效;而樓氏的耳機組以射頻方式發射,訊號則沒有方向性,任何方向都可以接收。


黃:樓氏是聲學領域的老字號,但在麥克風領域中,也不乏同是聲學出身而開發麥克風的競爭者,相較於其他MEMS麥克風的競爭者,樓氏認為自己最大的優勢為何?


Jeffrey:樓氏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我們的經驗,用時間所累積出的實力,相信很難被競爭對手超越。樓氏擁有60多年發展歷史,長期在聲學領域耕耘,挾著厚實的聲學基礎,在2002年年底推出MEMS麥克風,2003便開始大量供貨。


SiSonic的問世是MEMS矽晶麥克風技術重要里程碑,樓氏已經達到改良麥克風技術的第一步,也就是符合現有的ECM聲學規格,同時增進可製造性及可靠度。而近五年來與客戶保持互動,從研發到上市,這些經驗的累積都難能可貴。


聲音是一門歷久不衰的學問,與視覺相同,根植於人類的感官。樓氏以助聽器產品起家,關注聲音運用的每一塊領域,雖然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經驗的累積是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樓氏的實力來源。經驗的累積也包含了客戶對樓氏的信任,在快速上市的時間壓力下,樓氏以時間累積出經驗與實力,協助客戶免去不少的研發風險。


黃:IP網路語音傳輸技術是指通過網路或電腦網路進行語音傳輸的技術,又稱VoIP。用戶可以透過網路隨時隨地進行電話呼叫,既能撥打VoIP網路號碼又能撥打普通電話號碼,在這樣的趨勢下,您是否看到了新的商機呢?


Jeffrey:提到VoIP的影響,我想先談以往Notebook與麥克風之間的關係,在Notebook應用中,麥克風一直不是主要的零件,因為Notebook的通訊功能以網路為主,用戶輸入的方式以鍵盤居多。但是在VoIP開始盛行之後,通訊成為PC所附加的強大功能,而麥克風所扮演的角色當然也開始變得重要。從非關鍵零組件,發展到電腦應用所需且必備的零件,由於使用者對於聲音的要求不斷提升,也為MEMS麥克風技術帶來豐沛的商機。


VoIP技術是利用現有的網際網路,提供比傳統電信網路更廉價的即時語音通話服務,可以很容易地與其他網際網路服務進行整合,因此將造成傳統通訊生態的一大變革。在這個變革中,樓氏扮演的角色為讓通訊的音質更好。應潮流與趨勢的不斷變化,樓氏致力於各個產品線的應用與開發,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免於被訊息變化萬千的科技產業淘汰。


黃:兩岸目前為一種競合共生的關係,又是敵人也是合作夥伴,樓氏在台灣與中國大陸皆有佈局,能否說明兩岸的競爭力差異與佈局現況?


Jeffrey:樓氏在中國大陸的佈局主要著重在低階技術上,在台灣則是針對研發與創新投入更多資源。人員的數量上,中國大陸約500人,台灣為30人。樓氏在蘇州建廠,主要為生產超微型聲電、電聲轉換器及語音識別產品,廣泛應用於助聽器、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等各類產品,現在樓氏的最小的可貼片式麥克風生產線也將從美國總部轉移至蘇州。


而樓氏在台灣的主要任務則為提升全球市場支援性,換句話說,台灣方面的佈局主要在於提升整體品質。就我的觀察,台灣一開始完全是以成本考量,但是現在的台灣已經不一樣了,脫離低價成本競爭,走向創新研發。所以,能夠整合既有的製程能力,而後增加創造力,將會是維持公司不斷前進的動力,以宏達電自創品牌的例子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台灣經驗。


黃:樓氏在聲學的部分耕耘已久,除了麥克風以外,還有什麼其他聲學上可以突破的發展?


Jeffrey:樓氏近期推出用於探測/接收空氣中超音波的組件,超音波聲學感測器(UAS)。該超音波感測器採用最新的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可適應多種環境要求,是一種高性能機械聲學感測器。此一新產品目前正處於樣本和小批量生產階段,2007年第二季將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這種感測器的小型化表面貼裝封裝設計不僅適用於工業品,而且也適用於大多數的製成品。


樓氏一向致力發展與聲學有關的各項研究,目前的著力點分為兩種,一個是如何提升消費者所聆聽的音樂品質,在這個前提下,樓氏的麥克風以最貼近人類聽覺的高品質來要求自己。樓氏一直深耕於聲學,除了讓人們聽見好聲音外,也希望開發聲音的不同運用,超音波感測器就是另一個目標。


相較於探測頻段狹小的傳統超音波感測器,樓氏的感測器頻率探測範圍大,適用於超音波技術應用的各個領域:超音波探距、狀態監控、故障探測、液位感測和位置感測等。這種感測器可用於監控和探測10~65 kHz的頻率範圍,在整個頻段內的衰減值最少。適合應用在醫療、軍事和工業領域,新型超音波感測器可以在單一感測元件中探測出多個頻率,因此,可以減少或避免憑主觀臆測去選擇產品的行為,進而可以為顧客選擇適當的感測器來對頻率進行探測或監控,該產品的定價與目前市場上的壓電超音波接收感測器相當。


(攝影\許世穎;整理\王岫晨)


相關文章
車用MEMS 感測器越來越智慧 徹底翻轉車輛監控功能
實現車內低延遲主動降噪
以模型為基礎的設計方式改善IC開發效率
工業設備智能監診 CbM狀態監測肩負重任
全矽製程的真MEMS揚聲器 展現高質量空間音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 默克完成收購Unity-SC 強化光電產品組合以滿足半導體產業需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4.34.11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