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OLPC引爆電腦軟體革命
訂單之外的再思考

【作者: 洪朝貴】   2007年07月03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6134】

MIT媒體實驗室由Nicholas Negroponte教授所帶領的「每童一機」(One Laptop Per Child)計劃,旨在縮減數位落差,讓資訊科技不普及的國家的小朋友也有透過電腦學習的機會。廣達電腦承接訂單,第一批量產成品將在今年年底交貨。誠如媒體所報導,未來超低價電腦市場所帶來的訂單機會,確實值得臺灣人期待;但「訂單」、「賺錢」、「薄利多銷」之外,其實它還將為台灣帶來其他更重大的挑戰與機會。本文提出一些可能性,希望拋磚引玉,促使台灣各界用更長遠的眼光,來探討這些比立即的經濟利益更重要,影響更深遠的事情。


環境

最早浮現的挑戰,可能是OLPC計劃所帶來的環境衝擊問題。OLPC電腦五年十年後總要變成廢棄物。今日環保意識高張,有許多諸如矽谷毒物聯盟SVTC 之類的環保組織,持續關心高科技廢棄物的處理問題。其中一項主張是要求電腦製造商將廢棄物回收處理,納入產品的生命周期做整體考量,備妥回收機制並計入成本。如果我是SVTC,必然先找MIT Media Lab討論如何改進OLPC計劃,以利未來的廢棄物回收。因為OLPC的量極大;其背負的社會期望又遠高於一般商業公司。從環保運動團體的角度來看,如果有必要的話,輿論壓力對OLPC的投資報酬率遠高於其他商業公司。廣達、奇美、及其他參與OLPC生產的廠商,值得盡早在這方面的研發多加努力。這一方面是挑戰,另一方面也是成為環保製造商楷模的機會。


《圖一  市場佔有「率」的迷思:「率」 是一個比值,分母往往不是常數。》
《圖一 市場佔有「率」的迷思:「率」 是一個比值,分母往往不是常數。》

OLPC促成改變

OLPC概念所引發的超低價電腦潮流,是必然的趨勢。這個趨勢不會因為 OLPC計劃本身的成功度高低而受到太多影響,也不會因為接到訂單的是台灣或其他國家而有太大的不同。重點是電腦市場的價格門檻又下降了。不論OLPC成功或失敗,一定會有其他類似的計劃出現。這樣的計劃,一定要考慮成本及效益:


  • ●硬體必須低階;


  • ●軟體最好不需要任何授權費用;


  • ●研發者最好可以任意拆解重構軟體的任何部分;


  • ●所有應用軟體 (不只是作業系統及文書處理軟體) 要能夠支援各小眾市場的語言。



特別說明關於語言這一點:OLPC標的市場可能是弱勢文化,一方面既有的版權專屬市場可能並未支援該國語言,另一方面這樣的國家也就沒有既有的市場包袱。想想非洲國家,被美國反恐主義影響的阿拉伯國家,及具有十七種官方語言,數百種方言的印度。採用自由軟體之外,還能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嗎?(即便是將只適用於第三世界的微軟方案也考慮進去)微軟與Intel擔憂OLPC的普及將改變他們的龍頭地位,於是推出採用Windows的Classmate PC與之抗衡。 但是Intel也不敢把所有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裡:Classmate PC也有Linux版;而 Intel的另一款MIMD(網路多媒體行動裝置)和華碩的3ePC等等新推出的低價電腦,則都是採用Linux。


今日的台灣,對於資訊市場有一個迷思:微軟市場佔有率將近百分之百,因此主流資訊教育必須教微軟的產品。然而很多人忘記,「率」是一個比值,分母並非常數如(圖一)。新市場一夕擴大數倍,舊市場的龍頭將立即變得無足輕重。四五年前筆者就曾經倡議:未來的世界是自由軟體的世界,台灣應該盡早為此預做準備。只是從IBM的main frame到Apple II,從 Macintosh到Windows+Intel,這樣的歷史已經上演過兩次。姑且放下自由軟體的崇高理念不談,單單從「免費」一個副作用,就足以看到它將降低門檻,擴大市場,改變「主流」的定義。台灣在數鈔票的同時,應該體認到:我們正在參與促成這項改變。


另一方面,在幾年之後,台灣也將因為世界的軟體自由化潮流而被迫改變。


被迫改變一:利益vs人權

想像幾位大哥長期魚肉鄉民;有一天時機成熟,當大眾群起拒絕持續承受時,大哥身旁的小弟應如何自處?


已經在每戶電腦家庭佈好回報管道基礎建設的微軟,帶領一些資訊大廠組成了 Trusted Computing Group,強力向消費者推銷Trusted Computing(信任運算)技術。此外,又有MPAA(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及RIAA(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等等由影音媒體公司所組成的機構,為了抓盜版 而強勢施壓學校並控告大學生。MPAA與RIAA聯合上述TCG推動DRM(數位權利管理)技術。這兩項技術合起來,可以監控消費者活動,剝奪消費者的合理使用權。史丹佛大學法學教授Lawrence Lessig撰寫Free Culture一書,多年前就已指出這些侵犯人權的科技對社會的傷害。2006年中引起外國消費者嘩然的 Windows Genuine Advantage(WGA)正是TC機制當中,作業系統部分的先驅。今日你我所接觸的每部夠新的Windows電腦,包含我們國防部的電腦,都已透過WGA機制和微軟連線,每兩週回報一次。這樣的老大哥監控機制不是遙遠的學術理論,而是已經真實深入每個電腦家庭的「無所不在魔爪」雛形。


另一方面,OLPC以尊重使用者權利及隱私的Linux作為其作業系統,其背後的推手是MIT的Media Lab,其主要目標是教育,沒有理由加上TC與DRM機制。事實上「避免人權及隱私被侵犯」,也是今日許多個人在一般PC上選擇使用Linux的重要原因之一。


Linux及以mesh network方式互連網路的OLPC,對於主導TC與DRM的微軟所造成的挑戰,不僅僅是市場的競爭對手而已。TC與DRM的有效運作模式,建構在一個幻想之上:全世界的網路及電腦由少數甚至單一廠商所控制。只要有一部電腦不按照TC與DRM規定的方式運作,這樣的機制就不可能完善,因為這部電腦可以將DRM所加諸在影音文件上的限制破解掉。只要廠商無法鎖死整個網際網路資訊的自由流通,這份被破解的文件就有機會用自由開放的檔案格式,輾轉釋放給其他受到TC與DRM所控制的電腦。從破解DVD的DeCSS 事件,破解 Windows Media Player 11的FairUse4WM事件,一直到最近破解HD DVD及Blu-ray Disc AACS 技術的「09 F9」事件,再再證明DRM主張早已與現代科技及網路文化現實脫節。被魚肉的鄉民,從來沒有完全屈服過,只是因為今日使用Linux的人口是小眾,而主流媒體又避不敢談TC與DRM對消費者的傷害,所以這些資訊只有經常上網者知道。那麼如果OLPC 成功,將Linux變成主流的作業系統呢?


紐西蘭Auckland大學電腦科學系的Peter Gutmann教授在A Cost Analysis of Windows Vista Content Protection一文當中,這樣描述Windows Vista的TC及DRM 機制:「The Vista Content Protection specification could very well constitute the longest suicide note in history。」這句話簡潔地道出TC與DRM的前途,這還沒把 OLPC效應算進去。文中Increased Hardware Costs一節,特別值得生產電腦零組件的台灣重視。


產官學界,已將一些資源投入DRM與TC的技術及產品研發及應用。 除了直接投入DRM與TC的資源之外,台灣的整個電子電腦產業,已經綿密地與微軟的利益結合,甚至到了一個地步,連「國防部電腦回報基本資訊給微軟」這樣的事實, 主流媒體都不敢揭露,也沒有立法委員懂得要關心。如果廠商可以體認到DRM 與TC在技術上不可行而提早跳車,雖然辛苦。至少可以早點開拓微軟無力控制的超低價電腦新興市場。如果苟且配合微軟的壓力,持續參與開發拑制消費者的技術,最後終將因為世界軟體自由化而面臨極大的挑戰。


當台灣的硬體製造商夾在微軟控制消費者的要求與消費者主張人權的要求之間時,當台灣既得利益者與微軟之間盤根錯節的共生利害關係,受到以人權為主軸的世界輿論挑戰時,台灣社會內部面臨的張力,恐怕不是一個大哥身旁小弟內心的恐懼/矛盾/爭扎所能比喻的。更不要忘記,從爭取國際輿論支持的角度來看,台灣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都更需要站在自由民主人權這一邊。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


被迫改變二:習慣vs利益

台灣微軟包袱之沉重,不僅展現在研發面及硬體廠商配合面,更深入各級學校,各種檢定考試,及政府不成文的採購習慣。這成為國內推動自由軟體的極大阻力。又由於台灣PC市場已經接近飽和,沒有上述的「分母改變市場主流」 的機會。因此像是本文這類的論點,想即早受到重要決策人士的採納,可能性並不高。最後促成國家覺醒的警鐘,可能不是來自內部,而是來自外界。


試想:商家花錢僱用兩個黑衣小弟站在門口幫忙發產品傳單,路人好奇前來查看, 黑衣小弟卻要求必須先加入他們的黑幫才准路人拿傳單,這符合商家的利益嗎? 「但是這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島上所有人(幾乎啦)都已加入這個黑幫。我們不可能為了少數沒有加入黑幫的人,去改變由來已久的習慣。」


今日台灣許多商業/學校/政府網站,要求瀏覽者必須使用IE;希望幫忙自我宣傳的文件,卻以.doc .xls .ppt等等封閉的格式散佈,甚至同是使用微軟工具的接收方,如果版本太舊也無法開啟。遇到Linux及Mac用戶或是舊版Office用戶的抗議,有一些軟體工程師卻選擇和微軟站在同一陣線,要求這些用戶勿與眾不同, 甚至認為遲不升級就是恐龍,而不是選擇和僱主利益站在同一陣線,試著改用歡迎所有訪客的技術。這與上述譬喻的邏輯有何不同呢?


但是如前所述,低價電腦的普及,將造成資訊應用門檻降低及軟體自由化。 隨著OLPC在新興國家普及,他們下一個世代的學童將在自由軟體的環境下長大,三十年後所構成的廣大市場,其重要性將不亞於今日已開發國家。台灣能夠自我設限只與「先進國家」-那些和我們一樣資訊市場已飽和充滿微軟產品的國家,發生外貿與觀光旅遊商業活動嗎?還是我們也歡迎印度觀光客,歡迎東南亞留學生,也願意與非洲及中南美洲國家交易呢?等到夠多的外國觀光客反應我們的旅遊網站不歡迎firefox,夠多的買主寄來我們打不開的國際通用開放檔案格式.odt,那時候也許終於會有夠多的台灣人醒過來,發現原來要求客戶加入黑幫竟是傷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屆時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資訊人力來打開微軟的枷鎖呢?


歡迎所有他牌軟體用戶來訪,並不表示必須排除微軟用戶。朝這個方向改變,不論世界潮流怎麼走,都不吃虧。改變習慣很痛苦;但是識時務者不與世界的趨勢對抗。他們知道越晚改變,傷害就越深,所損失的利益就越慘重。我們怎麼勸抽煙的人,怎麼勸吸食毒品者,或許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勸說改變台灣資訊教育的大方向。


資訊教育

政府的確有在資訊教育上將部分資源導入自由軟體,最明顯的就是國科會的自由軟體專案計劃,鼓勵大專院校的教授帶領學生開發自由軟體。但是國科會的業務本質使得它不得不重研發而輕使用,研發的目的又重經濟而忽略其他更重要的web 2.0意義:外交與文宣。更糟糕的是,國科會自由軟體計劃過分強調 cathedral式的CMMI,恰恰與自由軟體bazaar的精神背道而馳,迫使所有受補助計劃無法與既有的國際自由軟體計劃接軌,大大減少了與國際自由軟體社群互動的機會,失去「研發」的最重要潛在利益。如果台灣的大學團隊積極參與OLPC計劃所採用的,既有的相關教育軟體,是否更有機會讓全世界許多兒童多認識一點台灣?但因為這與「產業」、「產值」無關,所以目前並不是國家推動自由軟體的重點。


其實最需要投入資源以導入自由軟體的,並不是金字塔的頂端,而是底層及接近底層的非資訊專長一般用戶。OLPC 普及,軟體自由化之後,資訊人力市場將有重大改變:操作/管理/整合的人力需求,將遠大於開發人力的需求。有足夠的非資訊專長自由軟體使用者,才能夠激發出更多超低價電腦的應用面向;有足夠的中小學自由軟體使用者,將來才能出現更多的自由軟體bug reporters,而這當中又有小小的百分比會自然成為研發者。金字塔的底夠廣,才能高得穩固。因此我們建議國家應將大部分的自由軟體推動資源改投入教育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而不是國科會/資策會/經濟部工業局;至於「開發」的著眼點,其實對外交部與交通部觀光局的業務最有幫助,但目前也都被忽略。


《圖二  sugar介面》
《圖二 sugar介面》
《圖三  squeak 的 eToy 介面》
《圖三 squeak 的 eToy 介面》
《圖四  「鄰居」 們在做什麼?》
《圖四 「鄰居」 們在做什麼?》

Sugar的設計哲學

最重要的是,台灣人不應只看到賺錢的機會,更應想想預裝自由軟體,鼓勵學童合作分享的OLPC,可以帶來多少教育機會? 會營造什麼樣的文化?先粗淺介紹一下OLPC的軟體環境設計概念。OLPC的Sugar介面(圖二)及其中很重要的應用軟體Squeak eToy(圖三)與既有的視窗環境及程式語言迥然不同。這並不是標新立異,為賦新辭強說愁。Sugar的設計哲學裡面強調「探索」與「表達」之外,也強調學童之間的互動,分享其文字/圖形/音樂等等創作,協同學習,互相評論及共同改進等等。但我猜想在欠缺「與鄰居互動」如(圖四),這項重要功能的現況下,我們的體驗恐怕就像沒寫過部落格的人試玩部落格軟體一樣,只能看看外觀,無法感受到「互動」開拓的諸多新的可能性。至於今日普遍認知的所謂「資訊教育」,皆以辦公軟體為主,過度強調特定品牌,強調選單操作。對於此事,Negroponte表達強烈的不認同,認為這完全弄錯了方向。從一般人的眼光看來,今日的OLPC sugar介面看來也許很不尋常;但squeak發明人Alan Kay認為今日的不尋常如果有足夠的道理,足夠的說服力,或許就會變成明日的流行。


想像一下採用OLPC的國家。他們的小朋友從小就被鼓勵深入探索他的電腦,被鼓勵共創共享,合作互利。稍微大一點,他們自己會發現,或者老師會告訴他們, 有許多Linux底下的英數理化美音工等等教育軟體近在一指之遙的網路上,隨時可以下載玩耍。反觀台灣,我們的兒童接觸到的新電腦,通常只安裝辦公軟體及網路遊戲;Windows下的版權專屬教育軟體雖多,甚少有家長及學校在經濟及時間上有餘裕會去購買。每年台灣花在盲目作業系統及辦公軟體升級的錢事小;廿年後我們的下一代面對新興國家在豐富教育軟體環境下長大的對手,還能夠有多少競爭力?而我們的教育強調智慧財產權,強調(也許用DRM)「保護」自己的創作,強調衍生創作可能觸法。


廿年後,一個鼓勵單兵作戰敝帚自珍的文化,要如何與一個鼓勵合作分享互利共生的文化競爭?不禁令人想起小時候課本裡折斷竹筷子的故事,雖然有點老調,但將它放大到國家社會風氣的層次來看,其加乘效果更值得我們警惕。


無怪乎聯合國的相關機構當中,最重視自由軟體的單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而不是關心經貿問題的機構。台灣在為了賺取OLPC極薄的利潤而沾沾自喜的同時,是否考慮也追隨這些新興國家的腳步,排除微軟包袱所帶來的阻礙,盡力將自由軟體導入數理化等等非資訊科目的中小學教育,而不是只會為他人作嫁衣裳?


《圖五  自由軟體的一些數/理/化/美工/地理教學應用》
《圖五 自由軟體的一些數/理/化/美工/地理教學應用》

結論

台灣是一個重視數字的社會。從教授的升等,到鼓勵生育的方式,到OLPC 引起注意的原因,都圍繞著數字,不是論文點數,或是獎助金額,就是每年出貨量。這裡談論的環保壓力,人權挑戰,習慣包袱,及教育文化,都沒有提出具體的數字。我們可以選擇現在就面對這些挑戰,也可以選擇等到有具體的統計數字,再來討論對策。不過筆者猜想,有些越重要的事情,越難以數字呈現。像是「互利共生」與「敝帚自珍」的文化對比,或是下一代的教育,等到出現足以振撼社會的數字的時候,情況恐怕就很悲觀了。諸如OLPC這樣的事件,有沒有機會喚醒決策者跳脫數字的迷思,多從對社會長遠影響的角度出發,單刀直入去思考事情的本質呢?到底是一部電腦賺幾塊錢比較重要,還是它可以為我們的下一代帶來多少教育機會比較重要呢?


忽然想到世界名著「小王子」一書當中的一段話:因為大人們喜歡數目字。假如你告訴那些大人們說:「我看見一間用玫瑰色紅磚蓋成的房子,窗裡有天竺葵,屋頂上有鴿子。」他們無法想像得出這間房子。你應該告訴他們說:「我看到一間值得十萬法郎的房子。」然後他們才叫道:「多麼美麗呀!」


相關文章
揮別製程物理極限 半導體異質整合的創新與機遇
Intel OpenVINO 2023.0初體驗—如何快速在Google Colab運行人臉偵測
零信任資安新趨勢:無密碼存取及安全晶片
新一代異質運算帶動資料中心運算架構變革潮
鐵道數位化轉型全面啟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Molex莫仕使用SAP解決方案推動智慧供應鏈合作
» 拜耳與微軟合作推出針對農業的生成式AI模型,進軍智慧農業市場
» 企業永續資訊揭露為接軌國際市場的準則
» UL Solutions針對AI技術裝置提供標準化評級
» 中美萬泰全新27吋醫療級觸控電腦專為手術室設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16.111.15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