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CES中,有很大比例的展示皆與影音有關,而在數位家庭的發展上,誠如上文所提到的,支援1080p的full HD影音品質內容已是市場上的大勢所趨。要想提供full HD的品質,從製作到播放之間有許許多多的環節必須同時具備支援的能力,才可能做得到。在傳輸上,數位家庭中也已朝向無線化發展,但想傳輸HD的影音內容,一直有一些瓶頸存在。在本次CES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方面發展上的重大突破。
對於無線傳輸來說,有三大考量的議題,分別是:傳輸率(throughput)、距離/涵蓋範圍和可靠性(reliability)。不同的應用會對這三大議題有所偏重,以即時性的串流影音來說,就需要極高的傳輸率及保證傳輸上的高度可靠性。無線市場上不斷地運用各種可行技術來改善這三大議題,例如使用OFDM、64QAM等更複雜的調製(modulation)技術,以及提升對頻譜的利用率。
目前市場上有兩大新興技術可用來改善頻譜的利用率,一是超寬頻(Ultra Wideband, UWB),一是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後者被用在新一代的WLAN標準 – 802.11n中,而802.11n與UWB都被視為是家庭影音傳輸的可行性解決方案。雖然兩大技術仍在商品化的初期階段,但在這次CES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大陣營摩拳擦掌,分別展示出許多的解決方案。
802.11n規格大致抵定
先來看看802.11n,此規格歷經WWiSE和TGnSync兩大團體的摩合後,在2006年1月總算整合擬定1.0的草案版本。接著Broadcom、Atheros、Marvell等晶片廠商開大力推動其draft-n(或稱pre-n)的晶片,而Netgear、Buffalo、Linksys等網通設備廠商及一些筆記型電腦廠商也開始推出採用draft-n的產品。
不過,由於在1.0草案制定後,出現了1萬2千多條的修正意見,因此市場上對draft-n產品在未來相容性上的相當存疑,加上實際應用上並未見到明顯的改善成效,這都讓draft-n的產品無法真正打開市場。在此情況下,各大廠商開始對市場做信心喊話,包括Broadcom和Atheros自行進行相容性的測試,Intel則展開了“ConnectwithCentrino”的計畫,強調消費者只要選擇了“ConnectwithCentrino”的產品,就不用擔心相容性的問題。而為了打開市場,甚至連Wi-Fi聯盟都準備提早開始進行draft-n的驗證工作。
在日前有好消息傳來,802.11工作組在今年1月14日到19日的第101次會議中,順利通過草案1.10版本,為草案2.0版本做了最終定稿,同時對802.11n標準時間表做進一步的規劃。在這次的會議中的投票結果是100票贊成、0票反對、5票棄權,顯示出在歷經9個多月的溝通後,大家對11n的版本已達成高度的共識,預估2.0版本並不會對1.10版本做太多的改動,而1.10版本與現在市場上的draft-n產品能夠相容,對於修訂的部分只需透過軟體的更新即可進行升級。這對於現行的產品及今後的市場推展來說當然是一大利多,即使最後的正式版本預估要到2008年才會完成,但因規格發展至今已大致抵定,想用的人已可放心使用了。
802.11n大幅提升WLAN效能表現
無線傳輸性能的好壞會受到PHY層及MAC層標準所影響,其中PHY層標準規定了所使用的頻帶、調製方式、傳輸速率等;MAC層標準則規定了所使用的網路拓樸、封包長度、連結漫遊等功能。在802.11b、802.11a及802.11g的規格演進中,主要的修改部分為PHY,而802.11n則針對PHY及MAC都做了新的定義,因此可說是革命性的新一代規格。
相較於採用直接序列展頻(Direct-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及補碼鍵控(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CCK)調製技術的802.11b,802.11n在實體層方面採用和802.11a及802.11g相同的OFDM技術,不過,11n採用了比11a/g標準更高的最大編碼速率(code rate)和更大的頻寬,這種改變可將最大的數據傳輸率從54Mbps提升到65Mbps。11n與其他上一代規格的差異比較,請參考(表一)。
(表一) 歷代802.11標準基本規格比較表
|
802.11b |
802.11a |
802.11g |
802.11n |
標準完成 |
1999年7月 |
1999年7月 |
2003年6月 |
未完成 |
最大數據傳輸率 |
11 Mbps |
54 Mbps |
54 Mbps |
600 Mbps |
調製技術 |
DSSS或CCK |
OFDM |
DSSS或CCK或OFDM |
DSSS或CCK或OFDM |
RF頻帶 |
2.4 GHz |
5 GHz |
2.4 GHz |
2.4 GHz或5 GHz |
空間資料串流數量 |
1 |
1 |
1 |
1,2,3,4 |
通道寬度 |
20 MHz |
20 MHz |
20 MHz |
20 MHz或40 MHz |
讓11n倍受注目的新作法是它採用了MIMO技術,此技術能在不加大頻寬的條件下讓數據傳輸率以倍數提升,此外,妥善設計的MIMO系統還可以同時改善涵蓋範圍和穩定性。在MIMO系統中,「有效傳輸率」(effective throughput)的提升比「峰值傳輸率」(peak throughput)還大(有效傳輸率是在離發射器特定距離所量測到的傳輸率,而峰值傳輸率是在離發射器很近的地方量測到的傳輸率),獨立的測試顯示一個設計良好的WLAN MIMO系統可以將有效涵蓋範圍提升八倍,同時也能將有效傳輸率提升六倍。請參考(圖一)。
《圖一 採用MIMO與不採用MIMO的WLAN傳輸效能比較(資料來源:The Tolly Group, 12/23/2004)》 |
|
在電波的傳輸中,多徑效應(Multipath)一直被視負面性的干擾因素,但MIMO採用空間分割多工(Space-division Multiplexing;SDM)的技術來克服這個瓶頸。簡單地說,MIMO技術是在WLAN發射端將數據流切分為多個部分,即所謂空間資料串流(spatial streams),再透過不同的天線發射到相應的接收端天線,當空間資料串流的數量提高一倍,原則上就能將傳輸率也提升一倍。但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當空間資料串流增加時,傳輸功耗會提升,會佔用更多頻寬,也會需要更高的成本。Draft-n規格中包括一項MIMO省能(power-save)模式,也就是只有在確定多重路徑的作法能提升效能時,才會採用更耗電的多徑途徑。
除了MIMO及更佳的OFDM作法外,11n還定義了多項新的技術特性,例如屬於智慧型天線的波束成形(beam-forming)和分集(diversity)技術,以及將兩條20MHz通道合併為40MHz的作法,能夠有效的提升數據傳輸率。其他的選項還包括高傳輸率複製模式(high-throughput duplicate mode),有助於延伸網路的範圍;窄化保護頻帶間隔(short guard interval),也就是透過進一步限制overhead的位元大小來改善封包傳輸效率;還有相當重要的匯聚(aggregation)作法,這種方法可充分提高MAC的效率,增加總體有效傳輸率。
11n與上幾代標準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提供了多種選擇模式和組態配置,因此各家廠商除了滿足基本的標準要求以達到相容性外,可以自行選擇支援更高階的技術選項,一方面可提高傳輸效能表現,一方面則能推出區隔化的產品,滿足高階及特定應用的需求。依目前的草案,11n最多可提供575種可能的數據傳輸率配置,而在理想的狀況下,如果廠商的產品支援了所有高階的技術選項,11n的產品最高可達600Mbps的傳輸率。這種產品需支援4 x 4的最高天線組,但目前市場上的產品才剛開始從 2 x 2 的天線提升到 3 x 3 的天線,最高的原始數據傳輸率為300 Mbps,這已是很高的傳輸率了。(表二)為802.11n 1.0草案中的主要特性
(表二) 802.11n 1.0草案中的主要特性
特性 |
定義 |
規格狀態 |
更佳的 OFDM |
支援更寬的寬頻和更高的編碼速率,可將最大資料速率提升到 65Mbps |
基本規格 |
空間分割多工( SDM) |
透過將數據解析成不同的串流,再經由多支天線傳送方式來改善效能表現 |
最多達四支天線的選項 |
分集( Diversity) |
運用多支天線來改善傳輸範圍和可靠性,一般作法是在接收端採用比傳送串流數量更多的天線 |
最多達四支天線的選項 |
MIMO省能模式 |
只有在必要情況下才採用 MIMO模式,以降低功耗 |
需要 |
40 MHz通道 |
透過將通道頻寬從 20 MHz提高到40 MHz,能夠將傳輸率提高一倍 |
選項 |
匯聚( Aggregation) |
消除與每個數據封包相關的處理開銷,而以分組數據封包的公共開銷取代。這種方法可充分提高 MAC的效率,增加總體有效傳輸率 |
需要 |
RIFS |
此作法為 11n提供低於11a或11g的OFDM傳輸延遲 |
需要 |
Greenfield模式 |
透過建立專屬的 11n網路,也就是不支援11a/b/g設備的方式來改善效率 |
目前為選項 |
draft-n產品日益壯大
在這次CES中,原先已推出draft-n產品的晶片及設備廠商,仍舊不遺餘力推出最新的產品,並實機展示在影音方面的傳輸應用。在晶片方面,包括Broadcom的Intensi-fi及Atheros的XSPAN技術,其中Intensi-fi支援802.11n草案中的2x2、3x3或4x4天線配置,而且採用all-CMOS架構設計;XSPAN則採用了三射頻單晶片的MIMO架構。兩者皆同時支援2.4GHz及5GHz雙頻帶,這也是微軟最新作業系統中要求支援的規格。目前有Linksys、Buffalo和聯想等公司的產品宣佈採用Broadcom的解決方案,而聯想的ThinkPad T60、R60、X60與Z61系列產品中,也已有幾款產品採用Atheros XSPAN。
在Intel方面,該公司在CES中展示了多款支援Wirelss-N的AP和筆記型電腦,如(圖二)。目前基於Napa平台的筆記型電腦已採用其Wireless-N技術,預定在3月時,Intel的訊馳平台將會升級到Santa Rosa平台,到時將會內建支援下一代Wireless-N技術的11n Kedorn模組。另一個讓11n陣營感到振奮的,則是Apple電腦持續在其產品線上支援draft-n,目前包括其最新的Apple TV、AirPort Extreme/AirPort Express和iMAC電腦等,都已建置對draft-n的支援硬體,其中Apple TV的用途上正是用於無線影音內容的傳輸。
《圖二 Intel在今年CES中展示多款支援Wireless-N產品 》 |
|
UWB的發展潛力十足
另一個候選的高速無線影音技術是UWB,它和802.11n草案的發展相似,也曾歷經兩大標準推動團體(WiMedia和UWB Forum)的相持不下,由於兩大團體在技術面難以達成整合,加上在IEEE中的勢力相當,造成標準推動的難產,最後訴諸產業採用發展的現實,目前看起來,WiMedia陣營已取得主流的地位,包括Wireless USB(W-USB)和藍芽都已宣佈採用WiMedia的UWB做為其底層技術。
在WiMedia所提出的MB-OFDM UWB的射頻實體層規範中,它使用到3.1 – 10.6 GHz 的非管制頻段,也就是有將近7500 MHz的可用頻寬。此一UWB規格能支援廣泛的數據傳輸速率,在短距離內,現今的規範中可從53.3 Mbps支援到480 Mbps。不過,480Mbps並非UWB的極限,透過更佳的技術,它甚至可支援到1Gbps以上的速率。UWB與其他無線技術的發射訊號強度及使用頻段比較,請參考(圖三)。
《圖三 UWB與其他無線技術的發射訊號強度及使用頻段比較》 |
|
UWB的發展潛力十足,身為傳輸底層的技術,透過協定調適層(Protocol Adaptation Layer, PAL),UWB可以用在不同的短距離連結方案上,包括USB、WiNET(UPnP/IP)、1394、HDMI,甚至是同為短距離無線技術的Bluetooth。目前投入此市場的廠商眾多,包括Wisair、Staccato、Alereon、WiQuest、Sigma Designs、瑞昱(Realtek)、Tzero、Focus Enhancements、Artimi、NEC、Infineon等。其中Wisair、Staccato、Alereon等公司是以W-USB為主力市場,這也是UWB最商品化的一項應用,以PC及其週邊為主要的應用產品,目前已有Dongle、Hub等產品開始推出市場。Artimi是以MAC為發展核心的廠商,鎖定的領域是可攜式設備的大量數據傳輸,例如數位相機的照片下傳等,在規格上強調支援高、低雙頻的W0USB和藍芽技術。
即時的無線影音傳輸則是挑戰性相對高出許多的一塊市場,目前鎖定此一應用領域的廠商包Tzero、Focus、Sigma Designs等廠商,WiQuest則是PC應用與影音應用兩吃,不久前才推出其WiDV方案,強調能提供高達1Gbps的傳輸率,能夠提供更穩定的影音品質。另有一家值得注意的UWB廠商,也就是不屬於WiMedia陣營的Pulse~Link,該公司專屬的Cwave架構也能達到1 Gbps以上的傳輸率。
Tzero滿足嚴苛影音需求
同樣是WiMedia陣營底下的廠商,但當面對影音應用訴求時,各家廠商都展現了自己獨到的技術,以滿足這項嚴苛應用的需求。以Tzero來說,該公司特別強調其技術在可靠性(reliabil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上的表現能力,其TZ7000晶片方案能達到小於10-8的封包錯誤率,這意味著在片長兩個小時以內的節目播放中,連一個封包錯誤都找不到。其他的特色還包括對電波的極佳抗干擾性,QoS頻寬保證機制的建立,以及利用MIMO技術來改善傳輸效能,請參考(表三)。
(表三) Tzero在即時影音應用上的效能表現比較(資料來源:Tzero/ PC World magazine, July 2006)
特性 |
即時影音產品需求 |
Wi-Fi網路需求 |
Tzero表現 |
連結可靠性 |
95 – 98% |
90% |
>99% |
封包錯誤率 |
10-8 |
8% |
10-8 |
一部 120分鐘HD電影的封包錯誤率 |
低於 1 |
7,659,574 |
低於 1 |
抗干擾性 |
需要,但無明確定義 |
不考慮 |
-10 dB |
數據傳輸率與範圍 |
10公尺的視線範圍(LOS)內提供大於100Mbps傳輸率 |
15公尺內的非視線範圍(NLOS)內提供大於11Mbps傳輸率 |
15-30公尺的NLOS範圍內提供106.7Mbps傳輸率 |
Focus挑戰UWB短距離傳輸限制
Focus的方案也具備相當不錯的技術特色,該公司的PHY能將操作頻率更廣泛地涵蓋3.2–7.2GHz的高、低頻,並採用DS-OFDM調製技術來克服UWB短距離的限制,其速率範圍反而更廣,傳輸距離可達30公尺,而且可以從37 Mbps支援到880 Mbps,共有16個選擇速率。為了滿足影音傳輸的需求,Focus採用分散式TDMA(Distributed TDMA)MAC技術來保證頻寬,並強調低功耗的設計對頻譜資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它還支援UWB Mesh網路機制,讓UWB從點對點的傳輸提升到網路化的架構。
WiQuest的高頻寬方案
WiQuest的特色在於其上達1Gbps的傳輸能力。在技術上是透過特殊的前向錯誤校正(Forward Error Correcting, FEC)編碼技術,在接收端進行誤碼糾正演算,藉此提高傳輸速率,完全是透過軟體技術來達成,並未變更任何硬體配置。為支援影音應用,其WiDV方案也具備專屬的編解碼功能,此功能並非MPEG或JPEG2000的格式,該公司強調在高速傳輸條件下,能以極低的壓縮率來達成高品質影音的傳輸,這會獲得更佳的視聽感受。
家庭無線影音技術,誰能勝出?
雖然說802.11n與UWB分別被定位為WLAN和WPAN的技術,兩者似乎各有其應用領域,其中11n偏重範圍較大的寬頻網路接取應用,UWB則訴諸於短距離的高速序列傳輸應用。因此兩者應該是互補多於競爭。不過,就傳輸率、距離、功耗及成本等因素來考量的話,在技術的持續進展下,兩者的應用性可能會愈來愈接近。不論就消費者或設備業者來說,如果有一種技術能滿足所有的需求,那就會排擠掉其他的技術。
就無線影音的傳輸來說,過去的11g或11a技術都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HD視聽經驗。主要的瓶頸來自傳輸率和涵蓋範圍不足,以及無法克服存在於網路環境中的干擾變數。以11a/g來說,其實應該可以支援單頻道20Mbps的HDTV播放,但實際的經驗是令人挫折的,這是因為11a/g的實際傳輸率並不穩定,會受到距離與環境的影響,而且當遇到暫停、即時重播、倒帶和快轉等動作時,對頻寬及設備的操控需求又會不同,技術上的難度相當高。
今日的11n和UWB都提供了遠高於11a/g的傳輸率,這雖然並非高品質影音內容的唯一條件,但高傳輸率確實能保證更佳的傳輸品質,提供更高的抗干擾能力。但這仍不夠的,畢竟在無線的空間中充滿了變數,這些技術還得對延遲、抖動和封包的損毀提出因應的方案。這也會是影音市場最後選擇UWB或11n的關鍵所在。舉例來說,當微波爐開啟時,就會對附近的無線通訊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圖四)顯示Tzero UWB方案與draft-n方案在微波環境下的傳輸率影響比率,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微波開啟時,draft-n方案的傳輸率遽降至5%以下;相較之下,抗干擾性的UWB方案能維持極高的傳輸品質。
《圖四 在微波爐使用環境下,11n與Tzero UWB的表現比較(資料來源:Tzero)》 |
|
不過,兩者在本質上的特性,讓它們仍能維持一定的市場區隔,例如USB隨身碟的無線化,UWB無疑會是較佳的單純選擇,這類產品不需用到複雜網路接取功能的11n;相對地,在AP、路由器或NB網路卡的市場,UWB也沒有跨足之地,這還是11n的天下。至於在影音設備的訊息互傳上,HD影音的重要有線傳輸規格為HDMI,UWB也已成功進入此一領域,包括Tzero和Pulse~Link等公司都已推出wireless HDMI的解決方案。
因此,在現階段,預估從播放器(如DVD/STB/PVR)到TV這一段的無線化,會以UWB為優先選擇;若是要透過網路將PC或遠端的內容傳送到電視播放,則會需要透過中介的閘道器(gateway)、路由器或數位媒體轉換器(Digital Media Adaptor, DMA)來接收,再傳送給TV,而這類的中介設備,則會需要支援802.11n的方案。
(作者為電子產業專業自由作家,聯絡方式:ou.owen@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