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設計的複雜度與技術更新的挑戰來,手機的設計絕對說得上是一項高難度的產品,在宏達電、明碁、華碩等代工或品牌廠商的設計團隊中,已細分出天線、射頻、邏輯、音訊、EMC/EMI等眾多部門,每個部門中又有多位工程師在進行開發工作。對於他們來說,所要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就是多頻多模(multi-band multi-mode)的設計趨勢。
目前手機本身的通訊系統來說,就有GSM的800/850/900MHz和,此外還有GPRS、EDGE、WCDMA、HSDPA等多種頻段。不僅如此,已開始或即將發生整合的無線通訊技術,還包括Bluetooth、Wi-Fi、GPS、FM、DAB、DVB、UWB、RFID和WiMAX等等。這麼多的從WPAN、WLAN到WWAN的技術,其頻段涵蓋了VHF、UHF或L-band、S-band和C-band,每項技術一向都有自己天線和射頻系統規格,今天想把它們都兜在一起,簡直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從歷史軌跡來看,在市場需求明確的情況下,不可能的事也有可能逐漸成為事實。不過,現在看起來,多頻多模系統所面臨的挑戰,的確不小,尤其是在天線和射頻系統/元件的技術上,都還有很多待克服的瓶頸。以天線來說,不同的通訊系統因使用的頻段和頻寬不同,對於天線大小、極化方式和天線場型的要求就會有所不同。例如在天線的大小上,從電磁學的角度來看,波長愈短,表示需要的天線就會愈長,因此處於低頻的FM、DAB、DVB等應用,就會需要用到長天線,這對手機來說是不易做到的事,而且愈小的天線,這是難以改變的先天物理限制。
為了達成多頻多模的天線設計,手機天線系統工程師必須在一支手機中置入多個天線,但又要盡量以寬頻及多頻等技術來同時達到微型化、隱藏化和最少化的要求。目前可行的微型化技術,包括使用區折造型、使用介電/介磁材質來降低電磁波速,以及改變等效電路組成來降低電磁波速等。在小型天線的設計上,有一些限制是必須知道的,例如天線越小,可發射的能量、增益和頻寬也愈小,阻抗虛部卻越大,指向性也會下降。
傳統上,為了有良好的收發訊號品質,手機天線往往會採用具有全方向性輻射場型的天線,目前市場上已有許多天線類可供選擇,例如單極天線、曲折型天線、迴路天線、螺旋天線、倒F型天線、PIFA天線、Patch天線、陶瓷晶片天線等。設計師必須依不同通訊系統的特性,以及手機的機構限制,去選用最適合的天線類型。這是很大的考驗,而更讓天線設計工作者難做的事,很多時候要到系統設計的很後段,才被告知有那些空間可以讓他們擺天線,讓他們有巧婦難為之嘆。
為了提升天線的接收效益,新一代的天線技術已開始被加入到市場的應用當中,包括多輸入多輸出(MIMO)、智慧型天線(Smart Antenna)和適應性陣列天線(Adaptive Array Antenna)等。在多頻多模系統的解決需求上,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