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BPM
BPM(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雖然是新興的名詞,但BPM解決方案的推出,對現今要求回饋股東高報酬的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BPM有別於以往所謂的決策支援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與商業智慧系統(Business Intelligence;BI),是以資料倉儲整合決策所需的資料,並以OLAP來展現其分析結果,進而以Data Mining來發掘未知的資訊,以輔助企業不同的決策需求應用,例如銷售多維分析、顧客行為分析等不同的應用系統。BPM因為其中更加著重於「管理」的部份,並且強調「持續精進的流程」,可將之總結為「透過科學化、數據化的管理來持續改善、追求卓越績效的一個企業管理流程」。
BPM在企業的應用
舉例來說,企業在年度主要目標不外乎訂定提昇「營業額」以及「淨利率」,就營業額成長面而言,就是要達到「銷售業績管理(Sales Revenue Management)」的目標;就淨利率成長面而言,就是要滿足「獲利能力管理(Profitability Management)」,這看似再也簡單不過的目標,卻是牽動企業不同組織部門往前驅動、成長,亦即企業主透過目標管理來驅動企業績效的原動力(Driving Performance)。
但若要能驅動績效,必須要找出其企業驅動力(Business Driver)為何,以剛才舉例的「銷售業績管理」與「獲利能力管理」來說明,假設企業訂定今年的銷售量要比去年成長20%,且淨利率要提昇1.2個百分點,以一個簡單的財務公式結構展開來看:
- ●淨利率 = 淨利佔銷售總額的百分比(Profit% = Profit / Sales Amount * 100%)
- ●毛利 = 銷售總額 - 成本(Margin = Sales Amount – COGS)
- ●淨利 = 毛利 - 費用(Profit = Margin – Total Expense)
從這個簡單的公式不難發現,想要提昇淨利率必須:提昇銷售收入,降低成本,控制費用。看似一個簡單的公式,卻是深深影響企業各個部門的「協同運作」:例如:
- ●銷售部門要擬定銷售策略,展開銷售計劃,如何針對不同的產品線、配合產品生命週期來提昇今年訂單的接單、擴大市場佔有率、維持高毛利。
- ●行銷部門擬定今年的行銷預算,如何花費最少的費用進行行銷專案達到輔助銷售、市場調查、推廣活動的進行。
- ●製造部門想辦法降低製造成本、提高良率、減少重工、有效分配與降低庫存與資源的再利用。
- ●研發部門給予一定的研發預算來研發新產品、縮短產品上市的時間(Time to Market)、減少研發過程資源的浪費。
- ●採購部門如何透過不同的運作降低採購單價、降低材料的運輸時間。
以上都可是企業獲利的驅動力,因為這是一個企業流程的循環管理,每個環節的績效表現透過會計上的數字記錄下來,終將影響企業最後財務報表上的數字:
- ●毛利 = 銷售總額 - 成本
- ●淨利 = 毛利 - 費用
- ●進而表現出企業的淨利率 =淨利佔銷售總額的百分比
而針對不同性質的企業,其驅動力的馬力也有其大小,例如重視客戶服務的企業,視客戶的滿意度為其獲利能力的關鍵驅動力,因此無不想盡辦法提昇客戶的滿意度;重視創新能力的企業,重視Time to Market的速度,其速度愈快,獲利愈強;強調以低成本(低人力成本、低營運成本、低製造成本、低銷售成本)來獲利的企業,會更著重於成本管理驅動力的控制上。
透過BPM解決方案的應用,最顯而易見的效益就是管理者與股東更能清楚而明確的洞悉企業的各個角落的績效,尤其是針對:一、數字透明;二、責任明確;三、預測能力;四、獲利能力等此四點會有更佳的掌握與控制,實行BPM的企業也較具有機動性,當面對突發性的不景氣因素的挑戰具有更佳的調整力與抗壓性。
BPM的組成要素
BPM是由五大基礎要素組成,如(圖一)所示:
參與者
BPM的參與者都必須被有效的控制與組織,包括:
- ●股東:提供企業營運資源,使企業可經營企業活動(例如:銷售活動以營利)。
- ●客戶:消費企業活動的產出。
- ●供應商:提供企業原物料以進行企業活動。
- ●合作夥伴:組成合作關係。
- ●影響者:可以影響企業活動進行的人(例如:股市分析師、顧問)。
- ●員工:進行與生產企業活動的人。
- ●管理者:管理與控制企業活動。
互動式的管理流程
BPM強調管理流程,如(圖二)所示:洞悉事實->產生計劃->採取行動,此表示BPM的一個概念性的流程。
例如:本次促銷活動未能擴大客戶購買率(洞悉事實)進行不同沙盤推演以擬定不同計劃並了解其影響(降價、再促銷或是收割)監督執行後結果,這些流程經常表現在企業的不同活動中。
管理實務
BPM不強調理論與方法論,反而重視可被應用與執行的管理實務,這些管理實務有助於BPM於真實企業活動的呈現,例如:
- ●與股東溝通企業策略目標
- ●使用可被實現的因子來維護正確的預測與目標模式,例如可被達成的業務配額,而不是根本無法達成的天文數字。
- ●組織內發展計劃與不斷溝通。
- ●合理的監督實際以及預算,確實了解其中的差異以做為下次預算目標的制定,並藉此有合理的績效改善。
- ●透過正式的財務報告管道,確實地告知股東。
管理實務的成功運用有助於BPM可被更正確且合理的執行,此也是選擇BPM提供廠商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具有長期且大量實務經驗的BPM提供廠商將有助於績效管理的落實,而不是流於形式或是功能受限。
概念性架構
概念性架構是介於系統與管理實務之間的橋樑,由於每個企業都有其實務上的營運模式,對於落實本身企業的績效管理會有很多的不同觀點,這都會造成系統實行上的困難。所以概念性架構是使用統一的方法來描述這些觀點,並提供標準的方式來進行BPM活動,例如:Planning表示企業在做預算、計劃、規劃的管理;Modeling表示塑模不同的企業活動;Multi-Dimensional表示使用多維度、多面向的方式來了解、分析資料等。如果沒有概念性架構,會比較難給予系統上的明確規劃與架構、甚至功能上的定義。因此好的BPM的提供廠商會提供一致性、通用性的概念性架構做為一種共通性語言與使用者溝通。
系統與技術
BPM的最後組成要素就是系統與技術,而且要能實現概念性架構、管理實務與互動式的管理流程給參與者。BPM的系統要能部署於企業中,且能被很成功的執行,這些必須具有長期與厚實的實務經驗與先進的IT技術才能達成。如(圖三)所示:
系統與技術要能支援BPM的管理流程運作,在其底層平台能與企業的各種營運IT平台整合以獲取一致且具有高品質的資料。
企業績效管理需要革新的解決方案
為了符合企業管理者及決策者這種對於即時性、準確性的分析資訊需求,商業智慧軟體便因應而生。目前在台灣,隨著ERP、CRM、CIM等應用軟體建置應用已經日漸成熟,企業管理者便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資料轉化成為具有價值的資訊。企業績效策略管理方案在掌握、分析經營現況時,所採行的方式完全不同於ERP與關鍵任務系統,其代表著具有革新意義的經營分析解決方案,能根據預測模擬出具整合性的策略計畫,為企業提供與經營息息相關的分析手法,並擬出一套以提高利潤為主要目標的經營管理循環流程。
總之,一個簡單的目標管理,對於不同部門的影響至深且鉅,一個策略到戰術的規劃錯誤、計劃的執行效果不彰、監督與控制不周、最終影響的就是財報上的數字,造成股東投資的受損,因此企業績效管理(BPM)的應用因此而生,為了就是要填滿股東的期待與財務報表之間的績效落差,選擇最適合企業之績效管理方案,無非是企業主面對日益競爭的市場致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