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標準提出的時候,正好是第二代行動通訊泛歐的GSM系統風靡全球的時期,其規格內容相較於2G,功能可以說是往前跨進了一大步,最早將3G服務導入商業化應用的日本,在2001年10月就已經推出相關服務,因為網路泡沫化與高額執照權利金讓3G時代一直延宕到去年,大多數的系統服務供應商才在法令規範的時間底限前,推出3G服務,但是五、六年前制定的規格,是否符合目前的使用需求呢?今日的3G還是當年的3G嗎?
是的,目前最普遍的3G W-CDMA規格,與過去標準的內容並無二致,傳輸速率384kbps~2Mbps,以數據傳輸應用為主,語音傳輸應用為輔,與2G的GSM或2.5G的GPRS甚至2.75G的EDGE相較,其無線連網能力有相當程度的提升,在多媒體功能的應用上也更加的豐富,可以提供更多功能與應用給消費者,又能為服務供應商提升獲利,是一個很有市場價值的技術。
不是,在3G被提出的時候,整體通訊與網路環境發展還在起步階段,有很大一部分人上網使用的是撥接,現在寬頻網路的發展相較之下已經成熟許多;而在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上,改變幅度更大,無線區域網路(WLAN)的興起,透過該技術上網,便宜又方便,最新的802.11n技術規格,傳輸速率上限為600Mbps,2Mbps的3G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另外,起死回生的Bluetooth 2.0規格,以週邊互連任務為主的傳輸頻寬都達3Mbps了,更不用說UWB甚至被人視為強烈挑戰3G地位的WiMAX技術,這些規格傳輸速率動輒幾十Mbps,在現有的無線連結環境底下,3G的頻寬根本就是個大瓶頸。
除了傳輸頻寬的問題之外,目前除了日本以外一般提供3G服務的電信業者,對於服務的內容與消費者的喜好,還在摸索階段,沒有豐富、且吸引人的服務很難讓消費者從口袋裡掏錢出來;而且3G的服務通常都很貴,現在發展的無線通訊連結技術,服務內容費用通常都以低價為主,就像WLAN無線上網,在需收費的公共場合,其服務費率通常都遠低於行動上網,又像目前最熱門的DVB-H,數位行動電視也是一種免費的行動多媒體服務。所以號稱3.5G的HSDPA,可將3G頻寬提升至最高14.4Mbps,就相當受到行動通訊產業的歡迎。
也因此,本期我們以「超越顛峰──提升3G效能」為主題,討論所有提升3G效能的解決方案,包括從規格方面所謂3.5G、3.9G技術在頻寬上的提升,硬體架構的效能提升,服務內容豐富性的提升等,讓3G可以配合現有環境,符合實際需求。
本期還有許多豐富的內容,包括2006台北國際電腦展後報導,我們一共蒐集了十七家有特色又深具技術內涵的廠商;另外,大學研究系所的巡禮單元我們參訪了清大光電研究所;同時,本刊在6月份分別應Freescale與Altera的邀請,前往上海與香港參加廠商舉辦的論壇與展示會,精采內容同樣收錄在本期內容中,歡迎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