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GSM與WiFi的成功,使ICT產業更積極地制訂與採行更多的無線通訊技術,這包括3G、WiMAX、11n、UWB等,其中3G訴求在無線廣域網路(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WWAN),未來可望升級取代GSM;WiMAX定位在無線都會網路(Wireless Metro Area Network;WMAN),做為寬頻的無線化方案與無縫通訊的補強聚合者;11n則是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WiFi的加速版本;至於UWB是將目標放在無線個人網路(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上。
上述這些無線網通應用,基本上都用於「公眾、企業、家庭、個人」上,但還有一塊是大家所忽略的,那就是「產業」,產業領域也正積極採用無線技術中,以IEEE 802.15.4為底層基礎的ZigBee是目前的首要代表,ZigBee訴求用在保全、醫療、玩具、電腦週邊、家庭自動化、消費性遙控、產業控制等多方、多類、多層次的感應、量測、監督、控制上,對於上述各種的無線通訊應用,一般統稱為「無線感控網路」,英文縮寫為WSAN,全寫為Wireless Sensor Area Network,然也有Wireless Sensor and Actor Network的說法,但無論是哪種全稱,其所指意義差異不大。
就ZigBee的應用定位而言,如此廣泛的運用領域,將使ZigBee在市場用量上獲得最大的支撐,不過正因為期望囊括的範疇過廣,使部份業者認為ZigBee無法達到全面的通遍適用,且產業應用重視「專精合用表現」勝過「標準量價成本」,因此開始有其他業者提出更適合自有熟悉領域的無線感測、監控技術。
首先發難的是丹麥的Zensystem,該公司提出Z-Wave技術,認為Z-Wave比ZigBee更適合用在家庭自動化應用上。
其次是瑞典的Ericsson,Ericsson主張用既有已普遍盛行的Bluetooth為基礎進行精簡化修訂,期望以Bluetooth Lite之名打入WSAN市場。
再來是美國的Echelon,Echelon提出Pyxos技術平台,此技術平台也包含無線通訊的標準規範,Echelon方面認為Pyxos將比其他的無線技術更適合用在工廠的自動化生產機械上,此外也適合用在自動販賣機上,或辦公事務用的影印機上。
不僅如此,其他還有Nordic Semiconductor、RF Integration與TI等多家業者,也都針對某一應用需求而提出更專精適用的WSAN技術方案。很明顯的,ZigBee並非是唯一的未來之選,且不易遍行適用在各類應用領域。
更簡單地說,大家都想提出更具標準通用、更普遍低廉的WSAN技術方案,但一方面也不希望在特性需求上有太多的妥協折衷,至少與WPAN、WLAN、WMAN、WWAN相比是如此,這是目前WSAN推行發展上的一大難處。這也是本文想要傳達的:WSAN有其市場機會,但也有其通適隱憂。
最後各位或許會問:WSAN領域真的是塊大市場嗎?答案既肯定又明顯,從Intel一直持續發展的Mote/iMote/iMote2專案,到近陣子Sun提出的SPOT(Small Programmable Object Technology),倘若不是夠大夠廣的市場,相信這些大廠也不會輕易投入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