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社會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高速公路電子收費ETC上路後造成的亂象,從表象上看,最近台灣的高速公路每到收費站,就出現所有車到大排長龍,只有兩個車道暢通的現象,這可不像是廠商廣告裡所說的,使用ETC系統才可以這麼順暢,而是因為此一政府為提升高速公路行車順暢,降低營運成本而執行的政策,在最初的美意之下,因為一連串的錯誤,造成民眾的不支持,而出現兩個使用ETC的車道空空蕩蕩的怪現象。
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台灣實行數十年的高速公路人工收費制度有了新變革,從民國86年政府宣示要採用電子收費之度後,終於在將近十年後的民國95年開始實施,不過一直以來都只引起特定人士關注的ETC,在上路前後承包廠商種種不合理的措施,終於引發民怨,變成一個社會大眾廣泛關注的議題,而除了承包商自身的脫序演出之外,最近又爆發官商勾結與廠商議約權遭撤銷的問題,事件本身的複雜度又再往上提升。
相信很少人會否認電子收費所帶來的好處,不過由於這項政府的「美意」,從形成政策到正式上路,其間牽涉太多複雜的政治與經濟利益糾葛,也才會造成現今這種引發強大民怨的現象,儘管人家說政治是一種妥協下的產物,尤其民主社會必須尊重所有的意見,但是政府的功能就在於為民眾謀取最大的福祉,台灣長久以來的公共政策都有種高度妥協之下而犧牲大多數人福利的現象,在引發社會的反彈聲浪後才會走向相對正確的方向,由此觀察政府顯然必須負上很大的責任,如果所有重大政策都需要民意與輿論導引,那政府又有什麼存在的價值?
而站在本雜誌的立場,對大部分政治與經濟利益衝突產生的問題,也沒有太大置喙的必要,不過對於目前ETC採用的系統竟然是過時的紅外線系統,而不是具備高度未來性的RFID就令人感到懷疑,就技術本身來看,RFID的技術優勢絕對完全壓過紅外線,ETC整個系統未來的規劃也絕對不僅止於單純的高速公路電子收費,以一個過時的技術要如何應付未來功能、應用的擴充需求?我們不知道決定此一系統中間複雜的決策考量過程,而單就技術優劣的出發點來觀察,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本期內容討論的主題是高速序列匯流排「SATA、USB、PCIe蓄勢待發」,電腦的匯流排系統從過去的平行式架構全面演變為序列式架構,就像高速公路的收費從人工進化到電子收費一樣,所幸相對單純的高科技技術世界沒有現實世界中,複雜的利益糾葛狀況,這些主流的PC匯流排介面,已經準備好繼續在消費性電子與數位家庭的應用中擴張影響力,爆發出更高、更強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