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的儲存媒體技術發展,主要即在「藍光雷射」與「垂直儲存」,藍光雷射能讓光學儲存的密度大幅提昇,以SONY的5.25吋MO為例,未使用藍光技術前的容量為9.1GB,使用後一舉拉升至30GB,不僅企業用的MO如此,消費端的DVD亦是,如Blu-Ray Disc在單面雙層下即達50GB。
至於垂直儲存技術,則是以2.5吋硬碟率先發動,Seagate已發表160GB的版本,Hitachi也預計推出100GB的2.5吋硬碟,Toshiba也將加入,且未來任何吋數的硬碟都將採用此技術,包括3.5吋、2.5吋,以及1.8吋、1.0吋、0.85吋的微型硬碟,採用垂直儲存的好處也在於大幅提昇儲存密度。
硬碟與光碟的效能技術不見得提升,但密度技術卻都有幅度性的突破,這意味著企業用戶與消費者可用更低廉的價格買到更大的儲存容量,但在此同時似乎也意味著:過去多年來一直以「價格容量比」優勢存續的磁帶,將可能因此走向絕滅!
以今日而言,磁帶仍受用在兩領域,一是消費電子端的手持式攝影機(視訊錄像),另一是企業級商務運算的備份儲存(資料歸檔封存),至於VHS錄影帶,不是被CD-RW、DVD-RW/+RW/RAM的光碟錄放影機取代,就是被PVR(Personal Video Recorder)的硬碟錄放影機取代。
先說消費端,過去手持式攝影機為了長時間的影像儲存非得用磁帶不可,但現在JVC推出使用微型硬碟的手持式攝影機MC200,以及SONY推出使用直徑8cm DVD光碟的手持式攝影機DCR-DVD7與DCR-DVD703,看來手持式錄像裝置已無須堅持非用磁帶。
另一是機房重地內的儲存設備:磁帶櫃(Tape Library)。過去由於硬碟價格昂貴、容量有限,企業營運所產生的大量商務資料無法全用硬碟儲存,只好將久遠少用的資料轉移到磁帶櫃中,此動作稱為備份封存。
如今,由於硬碟的價格容量比大幅提昇,許多中小企業已能接受用硬碟備份,未來若垂直儲存技術普及,則可能連大型企業都會改用硬碟備份。同樣的許多企業也有使用MO系統(MO Jukebox)來儲存商務資料,但多只用在歷史資料的查詢調閱,而非完整全面的備份,但有藍光技術後,MO也可望成為可行的企業備份方案。
面對硬碟、光碟的強力挑戰,磁帶能否也以幅度性技術突破來回擊?答案是很難,磁帶技術早已成熟,近年來只以漸進方式強化提升,此種提升大致只夠自保,而無法他攻。
不過,企業除了考慮價格容量比外,也會將其他因素一併考慮,包括存取效能、存放穩定性與存放年限等,以速度而言硬碟最快,磁帶居二,MO最慢;以穩定而言MO最佳,硬碟、磁帶次之;年限也是以MO最久,磁碟、磁帶在後。至此很明顯的,一旦磁帶的價格優勢被攻破,將使其最後存續價值自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