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6月份的Computex之後,國內的高科技產業在7月份似乎沉寂了下來,市場行銷活動與相關消息都少了許多,唯一引人注目的消息就是3G(第三代行動通訊),國內取得3G執照的多家電信公司,在7月份陸續開台,象徵國內行動通訊服務正式跨越2G(GSM/GPRS),邁向下一代更豐富多樣的行動通訊應用,但是消費者在面對引人入勝的3G廣告時,卻都問:可以3G了嗎?
3G在發展初期曾經滿懷人們的期望,後來卻變成沉重的包袱,對於當初投入重金發展相關技術、取得執照的廠商來說,3G更像是搬來砸傷自己腳的一顆石頭。從最早開始營運的日本NTT DoCoMo FOMA服務,到最近開台的國內三大電信服務公司,都強調3G服務提供的全新行動通訊體驗,但是市場反應跟GSM時代門號大排長龍,手機身價非凡動輒上萬的現象比起來,顯然不可同日而語,所以3G服務的正式商業化運轉,似乎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最近在台灣市場上,配合3G的開台,多家手機大廠包括Nokia、Motorola、Sony Ericsson、Benq等也配合推出各式3G手機,一時間市場好不熱鬧;不過,相較於面對消費者的手機與服務供應商,扮演技術供應商的晶片大廠,自2005年5月中以來,包括GSM/GPRS手機晶片龍頭德州儀器(TI),則同樣對3G前景不表樂觀;甚至CDMA技術領域霸主高通(Qualcomm)於6月初亦表示,由於第三代行動電話服務進度不如預期,已經調降2005年WCDMA晶片與手機出貨量目標。
德州儀器認為,從2G到3G學習曲線大概需要3~5年,因此除了日本之外,其他市場都尚未具備如此的條件;摩托羅拉則指出,就算3G能擁有低價誘因,恐仍無法吸引消費者購買,因為具備影音下載功能的3G手機,還得增加輕薄及操作簡易等功能,方能成功打入市場;高通亦認為,因次世代行動服務轉換進度緩慢,2005年全球手機市場換機動力疲軟,所以下修2005年WCDMA手機出貨預估,由原先5500萬支,調降至5000萬支。
儘管3G發展前景看來困難重重,不過對於服務供應商商來說,已經投入的執照權利金、系統建置費用不可能放諸流水,加上又面臨開台期限的壓力,從2G轉換到3G,就算不是被迫,也是必然。筆者觀察,這狀況就如同CPU從P3升級到P4的狀況一樣,儘管P3等級的架構,至今還堪用,但是市場上已經買不到P3的CPU了,P4的價格也在接受的範圍,所以如果要添購新電腦,大概也只能從P4等級的架構入手。
當然PC市場的發展不能完全類比於行動通訊市場,不過3G的發展應該是漸進式的,未來幾年晶片供應商勝出的關鍵在於產品整合度、耗電量、價格;而手機品牌業者努力的地方同樣是價格與功能、外型、人機介面親合度等;服務供應商則應該致力於提供更多樣化、貼心的行動通訊服務,以獲得消費者的支持。在這段鴨子滑水的時間,各領域的廠商都需要使出看家本領,以求盡快獲得市場青睞,否則也難保有類似雙網手機這類號稱B3G的新興技術半路殺出。對於消費者來說,則是:你現在不用3G,但是你一定要3G。(廖專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