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由政府大力扶持的「兩兆雙星」產業中,其「兩兆」指的是半導體和影像顯示產業,發展目標是產值能各達新台幣兆元以上;而「雙星」則是數位內容與生技產業等未來兩大明星產業。貴為政府「兩兆雙星」產業之其中「一兆」,面板業得天獨厚,儼然是台灣產業的掌上明珠,其前景理應一片光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近兩年來,台灣投資額最大,且是高科技產業的焦點,除了半導體業,另一即屬面板業。事實上,從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許多台灣廠商便積極募資新台幣上千億元,大動作準備發展7代線。然而到了2004年年底,7代線的熱度不再,業者投資步調趨緩。探究其原因,不外乎業者無法正確掌握未來液晶電視市場之主流尺寸,同時7代線設備龐大的投資金額的確教人望之卻步。以南韓TFT-LCD面板大廠LPL(LG. Philips LCD)毅然決定投入興建第7代TFT-LCD面板廠來看,投資額高達51億美元。台灣廠商著眼於現實,先前所投資發展的5、6代廠,其成本能否回收都還是未知數。而7代廠的興建又得募資上千億元,對台灣廠商而言確實是個不小的負擔。並且,7代線的生產設備仍存在許多未知數,從投資建廠到未來的穩定量產,所需時間將比過去所有生產線更長。另外,6代以上適合生產液晶電視面板的生產線,能真正進入市場的產能又有多少?這些都是難以掌握的問題。因此,台灣面板龍頭包括友達、奇美等廠商對於這些次世代的面板投資計畫均不約而同放慢發展步調並重新進行評估。
液晶電視的發展與台灣整體面板產業息息相關。儘管液晶電視已被公認是未來主流,然其價格不菲,且性能與傳統電視相較之下亦難為多數消費者所接受。再者,面對「殺」氣騰騰韓國廠商,與時好時壞的面板景氣,部份面板業者甚至擔心,會不會2004所賺的,到了2005年都賠光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韓國廠商「殺」紅了眼的降價策略幾乎扼殺了已沒利潤的台灣廠商之外,中國大陸也已不願再當TFT-LCD的配角。在中國政府與業者的積極配合下,以北京、上海及深圳三地為中心全力發展TFT-LCD面板產業。其優勢為距市場近、工資便宜且投資成本低廉。因此,儘管中國在面板產業的起步較晚,卻逐漸嶄露頭角,將來勢必繼日、韓之後,成為台灣廠商的另一威脅。
尤有甚者,台灣面板業對於液晶電視市場一直有著高度期望,更盼望能發展台灣自有品牌。因為只要液晶電視市場持續成長,這些面板業者也將直接受益。然而面對日本品牌的悠久歷史與韓國品牌的快速興起,台灣市場狹小加上影像處理技術薄弱,發展液晶電視自有品牌之路並不好走。若將價格當成主要的競爭策略,國內廠商也只能以更低的價位刺激買氣,毛利勢必更加趨薄。
台灣面板廠商雖然在核心技術的掌握上仍略顯不足,但在產業的基礎建設與零組件的自給自足上,仍具有一定的實力。放眼未來,台灣廠商必須棄守傳統低價路線之保守心態,改以主動攻勢,致力提升關鍵技術並發展自有品牌,利用得天獨厚的現有資源配合政府政策來擴大產業格局,如此,台灣的面板業的再「兆」將儼然成型。(王岫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