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各種考試或一些益智問答,都會有「標準答案」。為了通過考試測驗來得到相關的利益與肯定,往往讓人們養成了迷信權威、依賴標準答案的習慣。事實上,世界上各種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它的因果關係,但不可能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我們常講「法無定法」也是這個意思。所以,原則上來說,面對各種事物能夠保持一種沒有標準答案的態度,才是老實的作風、科學的精神。
也就是說,對於問題,你可以提出各種解答,但是你必須相對提出所依循的條件,而某個角度充足條件下所呈現的結果,就是其中的一種答案;當條件本身產生變化時,相信也會延伸出另一種答案。所以,不同角度就會有不同的答案;不同條件又會產生新的狀況。所有的規則或定律,都必須在其所設定的條件前提下才能成立,這一點倒是「法爾如是」下的標準答案呢。
養成沒有標準答案的科學精神,實在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業者創新發展的基礎。譬如說,我們依據教科書的理論公式來做實驗,如果執著於應有的答案,那麼可能會昧著良知去修改實驗所得的數據,以便趨近於教科書的傳統解釋。因為在一般的習慣思考上,會認為自己的實驗有錯,才會導致於整個數據兜不攏所預設的結果,所以不惜修改自己的數據,也不願意檢討答案本身的問題。事實上這樣可能錯過了發現另一項規則的機會,例如在實驗溫度超過38℃以上時,原有的規則並不成立,或者會產生新的定律。
同樣地,半導體工業多年來一直都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也習慣這樣的產業運行模式,或者認為這樣的光景會一直維持下去。如此這般的因循與偏執,大家所根據依賴的就是所謂的「摩爾定律」,然而摩爾定律所依循的條件並沒有很清楚的界定,只是長期觀察發現,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如今一顆IC的集積度已經非常的驚人,是否已到了人們心力所能控制的極限,這一點已經不無疑慮;到了奈米等級的製程,更可能因為量變而產生質變,在新的條件衝擊下,摩爾定律不可能提供我們永遠的答案。
很多人以為在奈米製程的延續發展之後,摩爾定律還可以再適用個10~15年,這是相當一相情願與偏執的想法,倒不如保持務實開放的態度,不要一開始就有了標準答案。從許多方面來觀察,以奈米等級製造的IC可能已經到了半導體工業發展的臨界點。第一點是從人本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神經細胞不過0.1mm,這對奈米IC的應用市場不無影響;第二點是現有65奈米、45奈米,乃至以下等級的IC產品仍在實驗階段,可行性與實用性仍有待檢討;第三點是奈米製程面對的半導體材料會有相當程度的物理與化學現象上的微妙變化,不僅摩爾定律難以預測,由於IC本質上的改變,對於人們生活上與各種社會法律的挑戰衝擊也無法預料。
費曼先生說到:「其實在底部還有大量的空間。」這何嘗不是科學家們沒有標準答案下的無限想像,然而當永遠的無限成為一種標準答案,那麼這樣的無限何嘗不是一種侷限?當我們心中隨時浮起任何的標準答案,那麼科技的危機就在眼前,智慧的光芒也不能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