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上個月去了一趟菲律賓,才發現國產偶像團體F4的魅力有多大,竟已襲捲了這個國度,即使是遠離馬尼拉十多個小時車程的高山部落中,他們的大名依然響亮。為了滿足部落孩子們的渴望,我答應回來後寄張F4的專輯給他們,原以為這不過是件輕鬆的小事,但做了才發現完全超乎想像。
且不論尋找F4首張專輯的難度(竟一張難求),我在這次的購買中才赫然醒覺,原來錄音帶的音樂專輯早已在台灣唱片市場中消聲匿跡,而菲律賓的部落朋友們卻仍未進入CD的世界,所以我得先買張CD和空白錄音帶,再去找到一台兩項功能都有的卡拉OK設備(這也不多了)做轉檔工作;這還不是最繁複的,還有一兩首指定歌曲是專輯中沒收錄的,我只得從P2P中下載過來,再轉成wave格式,接著還要燒錄成光碟,然後才能放到卡拉OK中去播放錄音。
寫了這麼一大段,只是想陳述一個感受,那就是面對檔案格式轉變的無奈。也許處在同一個物質進展地區中的人,因同步在改變而感受不大,但很顯然這個世界的腳步並不會一致,這也就難免形成一些認知上的落差;不過物質水平是否決定了文化水平,這就是另一個大議題了,筆者倒是很慶幸資本、科技產物沒有如水銀瀉地般的攻佔所有的偏遠村落,讓我們還保有一些與土地、自然親密相處的生活原型。
回到我們的世界,檔案格式的轉換在純資訊的企業環境中問題也許不大,但當數位化的箭頭開始描準消費性電子產業的時候,這就成了決定性的關鍵。在消費性電子的領域中,一向是自訂規格的嵌入式設計,音樂是音樂、影像是影像;各種家電設備又自成一格,冰箱是冰箱、烤箱是烤箱,各自是井水不氾河水。但自從數位化與網路化的潮流興起後,對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設計觀念已起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在加入了數位處理核心後,我們開始要求電子產品的運算處理功能,甚至賦與其「智慧型設備」的新定位;既然網路這麼發達,那再給電子產品一個IP好了,讓它們加入網路連結的行列,從此可以無遠弗屆的搖控,甚至設備與設備之間也能共同工作或分享資源。這個改朝換代的戲碼正轟轟烈烈地在「家庭」這個戰場中上演,我們姑且稱之為「數位家庭網路」革命。
在這個「數位家庭網路」中,我們可以分為三個網路,即「資訊網」、「娛樂網」和「控制網」。「資訊網」由PC主導的地位早已確立,如今在爭的是「娛樂網」的新主流地位,傳統視聽家電業者自然不願退讓,而資訊業龍頭則是步步進逼,鹿死誰手仍是個未知數。不過雙方人馬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先讓內容格式能夠互通相容,才是對彼此拓展市場都有利的明智策略,這也是DHWG等跨產業聯盟成立的背後動機。然而,數位媒體格式的相容性即使再廣,也總有遺珠之憾,更何況是傳統的類比格式了,看來,我遠方的朋友終究免不了需要一台數位的播放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