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末進入網路時代後,台灣人選總統也快三次了。變的是,候選人多了個打廣告、動員人馬的虛擬舞台,弄得Internet上的政治味一次比一次濃厚。不變的是,資訊科技雖沛然莫之能禦,但咱們選民仍得身份證加印章地在投票所行禮如儀,好像也沒啥大不同。隨著基礎建設的普及與網路應用的流行,既然日常生活可以上網刷卡購物、買賣股票,那麼選舉時節也上網投個票有何不可?許多網友有此一問,也有此期待。
尤其台灣年年有選舉,國人又熱衷參與,上網投票的夢想如能成真,可謂好處多多。信手拈來如下:一來大家方便,限於戶籍因素,過去每逢選舉即湧現返鄉人潮,鐵公路滿載,選民舟車勞頓,累不堪言。若能就近在家中、網咖、或辦公室,直接以電腦連線投票,實在省事,而投票率也將為之提昇。二來開票迅速,近年來由於選務電腦化,計票工作已比過去的人工作業快上許多,但是還是得折騰個好幾小時。而統計網路投票所產生的數位資料輕而易舉,即使交叉分析選票結構也極為簡便,根本不怕「320和平公投」還得多出二張選票。三來成本經濟,傳統的投票方式相當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選委會得編列大量預算來支應。相形之下,網路投票可就省錢多了,對舒緩日漸吃緊的政府財政頗有助益。此外,它還具有環保概念,這樣的「綠色選舉」既可節約能源(如紙張、油電的消耗),又可減少污染(如垃圾、噪音的危害),不僅環保人士舉雙手贊成,相信大家也為之心動。
其實國內並非無此議,只是都處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階段。在2002年12月,內政部曾召開「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法公聽會,針對「不在籍投票」(也就是選民不用跑回戶籍老家,可就近於方便處所投票)進行過討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曾煞有介事地建議,只要做好加密與防火牆等安全認證,讓每一位投票人享有自由投票意志,網路投票正是「不在籍投票」的可行之道。當時聞之還讓人振奮了一下,惜哉不了了之,未見後續發展。
只不過,網路投票理論上雖偉大崇高,但實務上卻非輕易可及。科技面的問題如主機系統是否穩定?網路安全是否可靠?國民的資訊素養是否足夠?在在都是考驗。別的不講,光看「網路母國」美利堅尚未在全國性選舉正式採行,即可知端倪。美國對此並非毫無動靜,國防部早已斥資二千萬美金研發號稱可讓海外駐軍與眷屬在2004年11月總統大選上網投票的系統。但防駭的安全性問題尚無週延方案可解決,而備受質疑。能否及時推出,但現在還不敢確定。
而跟科技無關的政治顧慮恐怕更大,也更難解決 - 以國內政情觀之,不在投票所進行,如何免於選民被收買與脅迫?如何保證係本人親自投票,而非他人代為操弄?投票紀錄的政治隱私如何保護?這方面更容不得閃失,否則可能動搖國本(上屆總統大選即有候選人指控公民連署的資料外洩而風波不斷)。
看來網路投票還不是時候 - 不在科技,而在政治。(作者為文化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jumbo@faculty.pc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