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近10年來的發展,不斷成為全球及台灣媒體報導與討論的主題。這些新聞,一方面讓全球的企業感受到一股莫大的經營壓力:來自大陸的競爭,對企業發展前景構成愈來愈大的威脅。而員工也愈來愈受到大陸的競爭威脅:所以既有的工作還能維持多久?新工作的機會在哪兒?
景氣低迷與失業率攀高,是全球普遍現象。美國每月申請首度失業救濟金的人數於2003年6月創下新高;日本歷經失落的10年,如今仍在累積失落的年數,若說這是日本經濟大蕭條,不足為過。回顧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經與經濟奇蹟的出現,產業焦點可歸納在製造業上。製造業前進大陸的現象一經啟動,台灣經濟發展的罩門就顯露出來了。如果我們再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方案,最後可能只有到對岸去找頭路了。
大陸的磁吸效應,隨著企業的投資腳步加快,已迅速地讓全球各種製造業的從業人員進行結構性與長期性的調整。很多敏感度高、同時勇於冒險的企業人士,早已赴大陸卡位;比較保守的人,則是愈來愈感受到在台灣的工作很可能是遲早不保的沉重壓力。企業經營者又該如何有計畫地因應這種趨勢及作好相關的準備?在調整的過程中,政府有哪些可以協助及提供服務之處?這些基本問題,將是未來10年,考驗台灣是否可持續繁榮的關鍵。這些問題雖人很容易理解,但不易找到理想的解決方案。在數以千萬計的產業與產品中,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經營方式與成功之道;在台灣超過1,000萬個就業人口中,若想找出所有企業成功或是個人成功的模式,是緣木求魚。不過,有些準則是放諸四海皆準,雖常被提及,但提久了,反而成為教條,容易讓人忽略其真正價值力量。
過去20多年,我們經歷過80年代台灣的繁榮與90年代得意時期,也經歷過中美斷交與台海飛彈等重大危機。在繁盛與得意時期,台灣社會出現不少意氣風發的生意人;景氣不佳時期,我們也看到了他們是如何沉淪的。
若以上市上櫃公司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有許多經營不錯的企業仍受社會的尊重,且得到許多投資人的喜愛。因為這些公司本身的一些企業信仰與經營理念,使得他們歷久彌堅。「創造價值」是這些企業經營理念之一,也是面對嚴酷大環境的解決方案之一。
以台灣的電子產業來說,向來是以替國際大廠代工為重心。表面上看起來不是什麼重大事績,但是能成為全球最大幾家國際品牌不可或缺的代工廠,其實就是一項成就。以台灣的市場與經濟規模,與非英語體系國家的條件而言,能有這樣的成績,的確十分不簡單。就台灣的條件而言,作好代工為國際大廠創造更高的價值,仍是現階段的產業重點。
創造價值不僅是企業長期經營的理念之一,也是現代企業員工必備的基本工作觀。檢視創造價值的方法,並不困難,經營一項企業,我們可以從採購的觀點看看供應商提供給我們的服務,是否令人滿意?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就可以知道我們該如何提供給客戶何種服務與價值;作為員工,可設想若自己是老闆,會喜歡且重用何種員工,這樣個人努力的方向便會自然地與企業理念結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