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總編輯黃俊義(以下簡稱黃):世紀民生是在2001年由民生科技與世紀半導體合併,在集合兩家IC設計公司的資源與人力之後,目前世紀民生在市場定位與公司經營策略上,與過去相較有哪些不同之處?
世紀民生科技產品事業群執行副總楊存孝(以下簡稱楊):世紀民生做為一家IC設計公司的市場定位一直以來都沒有改變,仍是以提供客戶在系統考量與實際應用上具備競爭力的解決方案為目標;在產品方向上,目前世紀民生則是鎖定在三個主要領域,一是通訊、二是視訊、三是多媒體。原先民生科技與世紀半導體在產品線上有部分相互重疊,但在整合之後,彼此間的技術其實可以互補;例如在視訊(video)領域中,民生科技的專長是應用於在監視器(monitor)的MCU(微控制器)與OSD(On Screen Display;螢幕視控系統),而世紀半導體的專長則是在TV方面的技術,因此兩者合併之後的世紀民生,在視訊方面的產品就可結合monitor與TV的應用,加寬技術的廣度。
技術的互補是最大競爭優勢
在通訊方面的情況也很類似,民生科技在傳統的乙太網路(ethernet)領域經營的時間較長,所擁有的客戶與代理商銷售管道資源也較世紀半導體豐富,但在技術上卻比較舊,也偏向在PC端的應用,而世紀半導體有民生科技所缺乏的網際網路(internet)與網路存取(access)端相關技術,雖然過去雙方在產品線有部分重疊,在技術面卻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支援,而且整合效應還不錯,在視訊、通訊與多媒體等三個產品領域,都能產生一些和其他同業不一樣的特點;因此儘管這三大領域產品在市場應用上的變化很快,競爭也非常激烈,但我們仍認為世紀民生所掌握的技術和其他同業相較算是相當齊全。
黃:市場應用變化的快速為IC設計業者帶來哪些挑戰?在這樣的趨勢之下,
IC設計業者又應該如何保持競爭優勢?
楊:就視訊、通訊與多媒體三個領域來看,其實相關技術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改變較大的是IC產品的應用端;隨著市場對於電子產品的功能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原本屬於不同領域的IC產品在應用領域上往往產生重疊。例如USB技術與監視器、數位相機的整合,即是PC領域產品與視訊、多媒體的整合;或者是目前世紀民生正在開發中、可透過網路進行監看與影像通訊功能的“Network Camera”(網路攝影機)應用產品,即是網路通訊、視訊與多媒體三大領域技術的整合。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未來不同領域之IC產品間的界線會越來越模糊,而IC設計業者的最大挑戰即是必須針對不同的創新應用,將舊有的技術進行跨領域的整合。因此,IC設計業者除了必須保持經營與產品策略上的高度彈性,隨時因應市場消費者需求變化來調整產品方向,加強基礎技術的廣度與深度也是維持競爭力的重要關鍵。目前看到的二十一世紀IC設計產業趨勢,是產品從開發到上市的週期越來越短、甚至縮短到半年左右,在產品世代交替的效應之下,設計業者一時的領先或落後並不代表永久的領先或落後,也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只靠一、兩個產品就獲得成功,而具備較大的公司規模與多樣化的技術,相對來說會比小型業者容易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
技術與經營之彈性需並重
黃:世紀民生湯宇方總經理曾經提到過,IC產品未來必須具備模組化、可程式化與可重複使用的特性,才能符合市場的趨勢潮流,而這是否為現今IC設計業者的競爭力之所在?
楊:IC產品的模組化、可程式化與重複使用性,是IC設計業者在技術上所必須具備的彈性,但在技術之外,IC設計業者能否具備公司整體營運的彈性與效率,才是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關鍵。所謂公司整體營運的彈性和效率,除了前面所提到之技術廣度與深度的加強,還包括晶圓廠選擇、成本控制、行銷管道以及產品策略等條件。成功的IC設計業者,要能與晶圓廠保持合作上的良好彈性以維持產能,產品成本架構也要時常調整在最佳狀態;在產品行銷方面,如何在直接面對客戶與透過代理商的銷售管道之間,維持數量分配上的均衡與機制上的彈性,並隨時視市場情況調整產品策略,更是重要的競爭力關鍵所在。
目前在市場上的IC設計公司,光是在國內就有數百家,遑論歐美與新崛起的中國大陸地區的競爭者,而基本的技術各家業者幾乎都已經具備,IC設計業者若只靠一兩項專長技術做為競爭條件,力量恐怕稍嫌薄弱,還是必須搭配整體公司營運的策略彈性,才能擁有真正的競爭優勢。
黃:這些公司整體營運上的彈性是否包括人力資源運用的彈性?世紀民生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為何?
楊:人才的選擇與人力資源的充分運用,確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營運彈性條件,而對IC設計業者來說,所聘僱的工程師是否能在工作上達到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就是一個時常面臨的的問題。在此一方面,世紀民生的策略是希望培養工程師自我期許成為「全方位」的工程師,不僅僅是具備設計的能力,還需要有整體產品應用與行銷的觀念,才能有更好的表現;而要避免讓工程師團隊與公司在觀念的溝通上有落差,必須先建立這樣的內部共識。
設計業門檻高是因為需承擔風險
黃:隨著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目前要經營一家IC設計公司,無論在技術或是資金上的門檻是否有越來越高的趨勢?
楊:由於產品應用的變化速度越來越快,經營IC設計公司的門檻越來越高,確實是一個難以避免的趨勢;因為IC設計業的成功條件之一,在於業者是否確實掌握到了市場的脈動,而且IC市場的脈動與整體電子產業的情況也有很大的關聯性。以目前在視訊領域中非常熱門的LCD顯示器驅動器(Driver)IC為例,這類驅動IC的技術水準其實同業之間都差不多,而如何在銷售上有好的成績,甚至進一步拓展市場佔有率,和整體LCD顯示器產業的興衰起伏就息息相關,LCD顯示器市場若交易熱絡,上游IC業者自然能有不錯的獲利表現,反之一旦LCD顯示器市況不佳,IC業者有再好的產品技術也無用武之地。
但偏偏市場的脈動情況很難掌握,而且往往需要靠一點運氣;在這種情況之下,IC設計業者自然需要具備承擔風險的能力,無論是在資金、人員的調度,以及策略佈局的長遠性上,都要有一定程度的基礎,才不致於在市場脈動的迅速變化之下慘遭淘汰;這也是經營IC設計業門檻越來越高的主要原因,過去也許擁有新台幣一億元左右的資金就可以成立一家設計公司,但現在資金動輒五、六億以上,才具備足夠的實力。
黃:SIP(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矽智財)虛擬元件的設計與交易,對IC設計業者來說亦是一個未來發展的趨勢,世紀民生目前是否在SIP產品的經營上有相關的計畫?
楊:目前世紀民生擁有的SIP多屬於標準型的產品,也有供應到市場中,但在相關業務上,因公司的人力與能力還是有限,因此我們是選擇與專業的設計服務公司合作,將SIP產品授權給創意電子進行銷售,以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而發展SIP的相關業務,也是世紀民生維持整體營運彈性的策略之一,未來IC設計業者朝向多元化的產品經營方向,應也是設計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黃:就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情況來看,目前有不少市場預測報告都指出,2003年第四季將是半導體景氣歷經2001年以來的長期低迷之後,終於邁向復甦的起始點;對於這樣的說法,您的看法為何?
楊:從目前市場的情況來看,確實有這樣的感覺,但實際上景氣究竟會如何變化,其實仍充滿未知數。就我們的觀察來看,近一兩年來無論是國內市場或是全球市場,發展趨勢與過去的差異性很大,景氣循環的週期性也有所不同,無法以歷史上的經驗來解讀;在1980年代,經濟景氣大約是四年一個循環,到了1990年代,循環週期縮短為三年到兩年半,但現在的景氣起伏卻似乎沒有規則可循;有時感覺景氣已經邁向復甦,甚至在公司營收表現上連續九個月創新高,但卻一下子又無預警地降到低點。
這代表整體經濟景氣的狀態仍然非常脆弱,四周尚有許多難以預測的不確定因素,包括國際形勢與國內政治情勢等,任何突發的事件都有可能將目前感覺還不錯的情況打破,像是今年年初的美伊戰爭與SARS疫情就是很好的例子;儘管目前我們確實有一些產品線已經出現訂單增加和交貨壓力等市場復甦跡象,但還是很難百分之百保證半導體景氣在第四季的情況一定會好。
大者恆大的趨勢將日益普遍
黃:此種景氣不明的狀態,是否代表整體半導體產業正歷經一個變化階段?未來半導體產業將朝向怎樣的趨勢發展?
楊:在未來的3~5年內,整體半導體產業的整合與轉型應該是難以避免;其中一個趨勢是中國大陸的崛起,必定對全球市場結構造成一些變化,而在新的競爭態勢之中,半導體業者「大者恆大」的情況將會日益普遍。以美國地區的半導體業者為例,如Intel、TI這樣的大公司自然在競爭上擁有優勢,但矽谷地區的小型的設計業者勢必得經過一番苦戰才能生存;美國半導體者和台灣半導體業者的很大不同點是,美國業者因投資金額較大,營收毛利率往往需要達到50%至60%左右才能維持營運,而其股票營收常取決於投資人的預期心理,一旦公司的狀況不穩定,很容易就被市場淘汰。
因此,就我個人的看法,半導體產業將在5年內有一番重新整併的趨勢,大公司併購小公司的情況將會比新公司的崛起來得明顯許多,除非市場中有創新技術或產品應用的出現,否則新興業者要嶄露頭角並非易事。
黃:國內目前的IC設計業有300家以上,政府也積極推動「矽導計畫」,希望發展台灣成為世界級的IC設計中心;對於這樣的遠景,世紀民生的看法與建議為何?IC設計業者仍須掌握哪些發展方向?
楊: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界的成功,最初是建立在晶圓代工產業上,而近年來國內IC設計業雖然發展蓬勃,但仍有一些發展上的問題存在;其中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是IC業者的產品重疊性太高。台灣IC設計業者在設計上的能力並非不足,但創新的能力與歐美等地業者比較起來卻差距頗大;而面對中國大陸甚至印度地區新崛起的設計業者加入競爭,台灣設計業者若延續過去一味跟隨的發展模式,將很難有所成長,而是應著眼於開發系統端的創新應用,才能在市場中出奇制勝。在這一方面,我們認為資訊家電(IA)與消費性電子產品,將是未來通動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主動力,也是IC設計業者不可忽視的戰場。
而政府的「矽導計畫」對於國內IC設計的發展確實立意良善,但是除了產業輔導政策的推動,相關單位在貿易政策上的配套措施卻似乎稍嫌不足。台灣因為腹地狹小,經濟產業向來是屬於外銷導向,若要讓半導體產業能有更好的表現,除了產業創新研發的推動,降低部分貿易障礙與提高半導體產品銷售流程之效率,也是極為重要的環節;而在達到「矽導計畫」建立台灣成為世界IC設計中心的高目標之前,如何先加強半導體產業之間的合作,先做到「不輸」,或許是政府在發展半導體產業可優先考慮的方向。
(整理\鄭妤君;攝影\汪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