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晶圓製造大廠台積電五月中旬宣布成立「台積科技院」,該組織的主要目的,是以授予資深研發人員「科技院士」(Fellow of Academy)與「科技委員」(Academician)榮銜的方式,獎勵公司內部長期致力研發工作的資深人員;台積電執行長曾繁城表示,技術研發部門的主管職位通常較少,但對於研發人員來說在職銜上同樣需要有所升遷以資鼓勵,因此台積電設置與經理職級相當的「科技委員」以及更高位階的「科技院士」制度,除了希望借重這些資深研發人員的經驗與資歷,領導內部研發團隊進行前瞻技術的深入研究,若研發人員不願背負擔任主管職的過多管理壓力,此一榮銜對於專注在研發領域的專業人士來說,亦是給予獎勵的較佳方式。
事實上,「Academy」這個名詞源自西元前387年的古希臘時代,原為哲學家柏拉圖的講學地點,後來在十六至十七世紀的歐洲,此一名詞被許多學術團體(尤其是科學研究團體)借用為研究機構的名稱,其中又以法國在1666年成立,由國王路易十四世親自招募院士的皇家科學院最為著名;法國科學院的成就使該國成為歐陸的科學中心,也在歐洲各國形成了一股研究科學的風潮,對於促成近代西方科技的進步居功厥偉,而台積電以半導體業者的身分成立公司內部的「科技院」,除了顯示該公司對於技術研發的重視,該制度對於資深研究人員的尊重鼓勵與對產業界研究風氣的提升,亦是其他科技產業主值得學習與借鏡的範例。
我國一直以來希望發展台灣成為世界級的半導體科技研發中心,但國內產業界大多以營利為目的,工程師所從事的研發亦著重在產品而非前瞻技術,如此一來,工程師能力發揮的空間有限,對於提升國內研發水準的助益也不大;而現今國內職場環境缺乏對「資深制度」的建立,亦使得這些研發人員難以在得到合理尊重的情況之下,在其專業領域中投注心力。目前國內科技產業界雖已有「資深工程師」的職銜,但這些擁有資深之名的工程師,還是處處受限於現實環境,一旦資歷超過一個限度,不是變成背負一大堆行政責任的主管人員,遠離了其原本的專業領域,就是難以再忍受狹隘的發展空間,最後轉換跑道或提早退出職場。
研發的能力對於半導體產業來說,勢必是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基礎,而台灣科技產業向來是在代工與量產方面的能力較強,創新產品與前瞻技術的能力仍有待加強;要突破這樣的瓶頸,早日達成建構台灣成為世界級研發中心的願景,除了政府相關科技政策的推動,產業界的配合亦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業者若能將眼光放遠,在技術研發的部分投注較多的成本,重視研發人員資深制度的建立,不僅可借重其經驗對公司內部研發團隊產生正面影響,研發人員的智慧與資歷更將成為產業永續成長的無形資產;而這將是比購買任何先進設備更能得到有效回收的資本支出!(鄭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