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電腦產品的逐漸模糊化,筆記型電腦在具備便攜性的特性之下,呈現出積極朝提升運算時脈及整體效能的趨勢發展;反之桌上型電腦在整體效能優於筆記型電腦的優勢下,則不斷朝輕薄短小、更具便攜性的方向改進,因此諸如液晶電腦(LCD PC) 或是放入桌上型CPU的筆記型電腦(Desktop Solution NB;DTS NB)的產品不斷出現,使個人電腦的產品呈現更加多元化的發展。
《圖一 個人電腦定位示意圖〈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9月〉》 |
|
自2000年起,整體個人電腦的銷售量就一直維持在1億3000萬台左右的規模,成長因為全球經濟不景氣而顯得欲振乏力。而若將個人電腦的銷售繼續細分到桌上型電腦與筆記型電腦來看,筆記型電腦的成長性則明顯高出桌上型電腦甚多,原因除了筆記型電腦既有汰換族群的穩定需求及新消費者的持續挹注之外,由於筆記型電腦與桌上型電腦在價差及運算時脈上的差距不斷縮小,因此筆記型電腦的成長動力亦有一部份來自對既有桌上型電腦的取代效應。而就桌上型電腦與筆記型電腦價差不斷縮小的狀況來說,Intel mobile CPU的積極降價策略則扮演著相當重要的推手,如(表一)所示。
而未來筆記型電腦的發展除了穩固輕薄短小的便攜性區隔之外,追求運算時脈及多媒體能力等訴求Desktop replacement的產品亦將可望逐漸增加。
表一 Intel CPU降價前後價差分析表
日期
|
規格
|
Desktop CPU
|
Mobile CPU
|
價差
|
Jun.
|
P4 2.0G
|
$193
|
$637
|
$444
|
Sep.
|
P4 2.0G
|
$163
|
$348
|
$185
|
Jun.
|
P4 1.9G
|
$173
|
$401
|
$228
|
Sep.
|
P4 1.9G
|
$163
|
$241
|
$58
|
Jun.
|
P4 1.8G
|
$193
|
$348
|
$155
|
Sep.
|
P4 1.8G
|
$143
|
$198
|
$55
|
註:日期為Jun的部分,表示Intel在最新一次(2002年9月)調整CPU價格之前,
桌上型CPU及Mobile CPU的價差狀況,而日期為Sep的部分則為Intel桌上型CPU及 Mobile
CPU在9月1日降價後,目前的價差狀況。
資料來源:Intel;資策會MIC整理,2002年9月
關鍵零組件趨勢分析
CPU
Intel
使用Intel CPU架構平台的筆記型電腦一直都是市場上的主流,因此Intel對其CPU的技術藍圖亦會對筆記型電腦的發展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力。
由(圖二)可知,在Intel架構平台的產品中,如依Intel的構想,目前仍是以Intel Mobile Pentium 4-M為最主要的核心。而由於Mobile Pentium系列的CPU與桌上型Pentium系列的CPU核心是相同的,而Pentium的核心原先就不是為mobile的需求量身定做的,因此在運算時脈及諸如散熱、低耗能等需求的取捨上漸漸無法滿足筆記型電腦的需求。因此Intel目前將Mobile Pentium 4-M鎖定在強調運算時脈、對散熱的要求相對較低的full size及thin&light的市場為主。而至於在強調低電壓、低Thermal design power的minis、subs及slate的產品區隔上仍無法順利與Mobile Pentium 3-M完成銜接。
而為了充分滿足筆記型電腦在耗能、散熱等方面的需求,Intel早已投入其新一代Banias CPU的開發,Banias 推出初期運算時脈僅為1.6 GHz,遠低於目前的Mobile Pentium 4-M的2.2 GHz,因此依Intel的roadmap來看,Banias初期將鎖定高度重視可攜性的市場,然後再逐步取代Mobile Pentium 4-M及Mobile Pentium 3-M的市場。
而由於Banias初期在運算時脈上並無法有效提升,因此Mobile Pentium 4-M在整體規格較為成熟及運算時脈較高的優勢之下,在Intel的roadmap中,除短期內仍穩居主流產品區隔的地位之外,長期來說,在強調運算時脈的產品上,Mobile Pentium 4-M 應仍將扮演著極關鍵的角色。
《圖二 Intel CPU Roadmap〈資料來源:Intel;資策會MIC整理,2002年9月〉》 |
|
AMD
AMD的CPU一向不以運算時脈為訴求,取而代之的是對整體效能的強調。而隨著AMD新一代強調64位元運算的ClawHammer CPU的發表,AMD原本可望大舉侵蝕在效能上表現相對不佳的Intel Mobile Pentium 4-M的市場,不過由於AMD自身的因素所致,使得ClawHammer CPU遲遲無法推出,喪失稍縱即逝的時機。而根據AMD目前的說法,ClawHammer CPU將延至2003年之後才會推出,屆時Intel的產品除了Mobile Pentium 4-M CPU之外,亦包括了Banias CPU,因此,對AMD的新一代CPU來說,發展的形勢將更為艱辛。
《圖三 AMD CPU Roadmap〈資料來源:AMD;資策會MIC整理,2002年9月〉》 |
|
Transmeta
Transmeta(全美達)的CPU一向低耗電為訴求,因此多半應用在輕薄型的筆記型電腦上,不過Transmeta近期在Intel的積極運作下,在筆記型電腦的搭配率不斷下滑,目前大抵以B5 size的產品為較大的市場。不過隨著Tablet PC在微軟的積極運作下,聲勢頗盛,使得Transmeta未來發展仍極具空間。
Chipset
Intel日前宣佈,將Pentium 4的前端匯流排(Front Side Bus;FSB)調高至800MHz,而原計劃2003年第二季推出的Springdale晶片組,其前端匯流排頻率也將由目前的533MHz跳過667MHz,直接到達800MHz。此外,在明年預計推出的Banias平台產品中,除CPU、獨立型晶片組Odem、整合型晶片組Montara-GM外,還包括可支援802.11a及802.11b的無線通訊模組Calexico晶片,期望能制定新一代NB的平台。
由於PC產品單價快速下滑,使得Intel在Pentium 4平台上相關產品的獲利不如預期,其毛利率也逐季下滑,因此Intel在FSB規格上的轉變及對Banias所做的相關規劃,很難不讓人到聯想到這是Intel積極掌握市場主導力量及提振獲利能力上的策略。
而在Intel的相關CPU佈局對外宣佈後,對晶片組廠商而言,其所面對的衝擊可分為兩方面來探討。首先是在產品推出時程方面,晶片組廠商除了必須重新調整產品設計,快速地將產品改為800MHz外,而由於Intel此次緊急變更其產品策略的時間已近2002年底,距離產品預計推出的2003年第一季,時間所剩無多,相關晶片組廠商恐怕無法即時推出相關產品,而喪失以往在規格上一直領先Intel的優勢。
此外若再從授權方面來看,若就Pentium 4平台的產品來看,目前僅有SiS獲得Intel的授權,而隨著Springdale晶片組規格的變更,SiS又將面臨重新取得Intel授權的問題,更遑論其它廠商的授權問題。而若就獲得授權廠商較多且目前仍在NB市場活躍的Pentium III平台產品來說,由於在Intel的規劃下,明年Pentium III平台即將被Banias平台全面取代,屆時這些廠商仍須面臨Intel授權的問題,然而在Intel似有將Banias匯流排專利授權延後的意圖下,相關晶片組廠商正面臨兩難的局面。
液晶面板
筆記型電腦採用的液晶面板仍有持續朝大尺寸發展的趨勢,原因除了大小尺寸面板價差縮減的利多因素之外,由於CPU散熱的需求愈形嚴苛,因此在散熱問題無法有效解決的前提下,筆記型電腦的體積並無法有效的縮減,選擇大尺寸面板來搭配將是相當合理的應用。此外在追求多媒體運用及取代桌上型電腦等應用市場的需求對大尺寸面板的需求亦是不容忽略的因素。
而為了滿足多媒體應用的需求,業者紛紛推出採用長寬比差異較大的寬螢幕(wide)面板或是採用更高解析度面板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在視覺上的需求。而在取代桌上型電腦的區隔中,為了達到桌上型電腦搭配液晶顯示器的舒適效果,因此如16吋等訴求大畫面的產品亦應運而生。
表二 15吋寬螢幕產品及16吋產品列表
15"寬螢幕 |
Apple |
15.2" WXGA(15:10) |
Gateway |
15.7" WSXGA(5:4) |
Dell(規劃中) |
15.4" WXGA(16:10) |
16" |
Toshiba |
16" SXGA |
Sony |
16" UXGA |
資料來源:各公司,資策會MIC,2002年9月
筆記型電腦產品發展趨勢
而未來筆記型電腦的發展除了穩固輕薄短小的便攜性區隔之外,追求運算時脈及多媒體能力等訴求Desktop replacement產品亦將可望逐漸增加。
運算時脈提升
訴求運算時脈的筆記型電腦可以以DTS NB為代表,其方式是藉由採用桌上型電腦的CPU而大幅提升運算的時脈。
DTS NB在2001年全球約有將近300萬台的銷售量,約佔當年全球銷售的10%,在市場已經開始塑造出一個新的區隔。不過由於DTS NB在散熱上的需求遠高一般筆記型電腦甚多,因此DTS NB為了滿足散熱的需求而必須犧牲對輕薄特性的追求,故DTS NB一般都以2 spindles或All in One的形式為主,搭配的面板也都是14吋以上的產品,重量更是在3公斤以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DTS NB在運算時脈上的優勢再加上由於體積無法有效縮小,因此廠商往往會充分利用這些剩餘的空間擴充DTS NB的功能,因此整體上來說,功能上會較一般筆記型電腦強,故雖然採用桌上型CPU在成本上較具有優勢,不過DTS NB並非全然以低價為其訴求。
表三 DTS NB規格分析
Speed |
Up to 2.5GHz |
Display Size |
4.1"~16.1(inch) |
Weight |
3~4.4(kg) |
Height |
4.3~5.4(cm) |
Spindle |
2~3 |
Price |
$700~$2900 |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12月
持續追求輕薄短小
雖然2 spindles或All in One的產品甚至是搭配14吋以上面板的厚重產品是目前市場主流,不過筆記型電腦最根本的訴求的就是輕薄短小,因此輕薄的產品仍是廠商不遺餘力開發的重點。
而就以往來說,由於必須考量到硬碟、面板、上下蓋及部分機構件等,因此想將NB做得薄,理論上極致的厚度仍必須在20mm以上,且這是理想的目標,實際上往往還會更厚一些。而目前透過特殊零組件的採用(如8mm厚度的硬碟,較一般9.5mm的硬碟更薄),已有薄於 20mm的筆記型電腦出現,意味著未來隨著更多特殊零組件的開發及普及,筆記型電腦仍可持續朝更輕更薄的極致發展。
專業能力提升
隨著筆記型電腦產品特色逐漸不明顯的情況下,同質性高的產品前景將顯得較為艱困。因此有越來越多訴求專業能力的筆記型電腦出現,如Sony 2002年秋季新推出的產品即訴求強大的多媒體能力,透過其特殊的軟體Vaio Media可讓不同的Vaio產品在寬頻的環境下,藉由簡易的操作介面,互享多媒體資源。若再搭配相關的無線網路設備,甚至可將Vaio產品上的多媒體資源與相關的家電(如電視等)共享。
而除了多媒體的訴求之外,繪圖能力的訴求亦相當受到重視。如Dell、IBM皆已推出mobile workstation的產品,而HP亦規劃在今年第四季初時推出。而若仔細分析這幾款mobile workstation產品,可以發現其實這幾款產品的架構或是所採用的零組件除了在繪圖晶片上有明顯的差異外,其餘都與一般的筆記型電腦差異不大。而透過繪圖晶片的改變及相關售後服務的改變,便能為產品帶來極高的附加價值,如Dell的這款mobile workstation與其筆記型電腦Insprion 8200在硬體架構上差異不大,但售價卻有將近2000美元的差距。
表四 Dell mobile workstation及Insprion 8200 規格比較表
|
Precision Workstation M50 |
Inspiron 8200 |
Processor |
Pentium 4-M up to 2.2 GHz-M |
Pentium 4-M up to 2.2 GHz-M |
Memory |
256MB to 1GB using 266MHz DDR SDRAM |
128 MB SDRAM standard upgradeable to 1024MB |
Hard Drive |
40 or 60GB 5400 RPM ATA-100 hard drive |
30、40 or 60GB Ultra ATA hard drive |
Displays |
15"UXGA |
15"UXGA |
Graphics |
NVidia Quadro4 500 GoGL, 4X AGP workstation graphics chipset
with 64MB DDR graphics memory |
Up to 64 MB DDR NVIDIA GeForce4 440 Go video, 4X AGP video
graphics |
Batteries |
Long lasting Smart Lithium Ion batteries |
8-cell "Smart" Lithium Ion battery |
Price |
$4242.00 |
$2201.00 |
資料來源:Dell;資策會MIC,2002年9月
Tablet PC市場分析
微軟推動多時的Tablet PC終於在2002年11月陸續在世界各地上市,微軟積極的推動及多家軟硬體系統廠商的持續投入,確實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
而儘管之前已有許多廠商推出許多類似的產品(例如Apple在1993年時推出的Newton即具有上網及手寫識別的功能,IBM在2001年初亦曾推出Thinkpad TransNote的手寫輸入型NB,Sony同樣在2001年初推出桌上型的Vaio SlimTop Pen Tablet系列產品),不過在產品叫好而相關應用環境卻仍不成熟的情況下,銷售狀況似乎皆不如預期。
不過之前的產品推出的模式都是由系統廠商自行研發、銷售,而這次卻是由微軟以「以軟促硬」的作法吸引許多系統廠商的共同投入相關軟、硬體的開發,相對於以往單打獨鬥的模式,相對更能提供消費者較佳的產品及應用環境。
市場區隔
Tablet PC初期的主要市場區隔大抵可以區分成Vertical Market、NB replacement及New User三類。其中,Vertical Market指的是如醫療、金融或流通業等特殊需求的垂直市場,而NB replacement則是以原本NB的使用者為主,而New User指的是如原本PDA或是DT的消費者,甚至是從來沒有使用PC的消費者。
Vertical Market
Tablet PC的高度便攜性及手寫輸入特性相當符合Vertical Market的需求,不過由於Vertical Market的需求較為特殊,相關的軟硬體環境更需要量身訂做,因此在相關配套的軟硬體無法及時支援的情況下,Vertical Market的初期成長將相對有限。
NB Replacement
NB是目前與Tablet PC最相似的產品,微軟亦認為Tablet PC是NB的延伸,或可將Tablet PC視為一款功能更強大的NB。尤其是如Acer的TM100或是Toshiba的Protege 3500等具有鍵盤的產品來看,扣除觸控式螢幕及作業軟體的差異,Tablet PC幾乎就是一台輕薄型的NB。因此NB既有的使用者對Tablet PC的接受度應是最高,而此一區隔亦將是Tablet PC初期最大的目標市場。
不過若將NB User的市場再加以區分成薄型與2 Spindles以上較笨重的產品來看,薄型產品的使用者習性與Tablet PC的定位相似,因此較易切入,不過由於薄型產品佔NB比重的不到兩成,因此長期的成長將相對受限。而就佔NB市場八成以上的2 Spindles及All in One產品的使用者而言,由於在需求特性(如螢幕舒適度、擴充性)上差異頗大,因此替代的效應亦相對有限,不過未來若Tablet PC亦能朝大尺寸產品的方向開發,則可望能侵蝕到更多的NB Replacement的市場。
New User
對New User而言,Tablet PC將可藉由提供手寫的使用介面而刺激新的消費(如不擅長打字的族群或PDA的使用者),不過由於Tablet PC的售價並不便宜,加上對這個新產品的瞭解並不深入,因此預期將有一段時間相當長的觀望期,因此初期New User的市場發展亦會受限。
由於Tablet PC初期的市場仍將以NB Replacement為主,加上Tablet PC的生產與製造大抵與輕薄型的NB相似,目前除部分系統廠商自行投入Tablet PC的研發與製造之外,大部分的生產仍以NB的業者為主。因此對NB的產業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就目前輕薄型NB的生產狀況來看,日系業者幾乎以自行生產為主,而美歐系業者則以委託台灣及韓國業者代工為主。不過在韓國業者積極投入輕薄產品的研發及台灣業者資源多半集中在2 Spindles以上產品的兩極差異下,薄型產品呈現出韓國廠商成長而台灣廠商逐漸衰退的現象。
不過Tablet PC產品的出現,讓台、日、韓在薄型產品的競爭態勢又重新回歸原點。由於在微軟提出Tablet PC概念的初期,許多台灣廠商便陸續投入相關產品的開發,因此除了日系廠商如Toshiba、Fujitsu等仍以自行生產為主及新惠普由於先前與LG有薄型產品的合作經驗之外,大多數的Tablet PC多是台灣廠商代工製造為主,使得原本在薄型產品以日、韓為主的競爭態勢出現相當程度的轉變。而這種競爭態勢的轉變,是否會改變美歐大廠,甚至是日本廠商釋出輕薄產品的策略,將會是影響未來台、日、韓三方在NB產業競爭消長的關鍵之一。
結論
隨著Intel及AMD新一代CPU即將問世,再加上除了運算時脈之外,對於整體效能的重視程度亦逐漸升溫,因此未來筆記型電腦的發展充滿了相當的可能性。
而隨著對整體效能的重視,未來消費者在選購筆記型電腦時對價格/效能(Cost/Performence)的判定將不再僅僅只依運算能力做判斷,整體的效能或是特殊專業功能的考量都將給予消費者重新定位C/P比的空間。因此,如何塑造特色、建立產品區隔就是未來如何凸顯產品特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