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SoC的發展遭遇到許多瓶頸,而且預期還有一大段路要走,SiP的概念與可行性於是成為最近業者注目的解決方案之一。所謂SiP即System in a Package的縮寫,就是利用封裝的技術將不同功能的裸晶元件整合在一顆IC構裝裡,以便達到輕薄短小的產品需求,並能夠因此達到降低成本與提升效率的高競爭力目的。所以,從產業發展的趨勢來看,SiP成為SoC發展的階段性策略應用,似乎言之成理,作之可行的一件事。
但是,從產業的製造與市場趨勢來看或許是如此,實際上的效益可能有限,因為SiP僅是形式上的系統級設計而已,所製造的成品與現在的質量需求差別並不大,只有一些消費性產品與少部分資訊、通訊產品,才會在成本與空間考量下來擴大使用SiP方案,然而整體設計製造的觀念突破與結構性的改變,卻非得用SoC的方法不為功。所以,表面上看起來系統級設計似乎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實際上這是一條路上,中間一段可以交叉並行的雙線道,最後則終將歸為一線道。
也許現在看起來,SiP與SoC的解決方案仍是相互競爭、相互取代的,但業者不需要也不應該放棄SoC的研發努力或準備。對於封裝廠來說,SiP的發展將使其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大家也應該是樂觀其成,但前面說過這僅是現有市場的爭食而已,當業界整個走向SoC的結構時,強大的IC設計彈性與開發速度,將使IC的應用更普遍,同時也會加大數倍以上的市場需求,這時候封裝廠的營業規模所增加的才更可觀。
因為SoC的最大優勢就是所有元件(IP)的虛擬化,這與SiP的硬體化整合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產品概念,硬體整合只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就好像目前的IC集積度技術一樣,每十八個月就增加一倍了;SoC卻牽涉到整個文化、法律層面,我們發展SoC要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時代與進步文明的抉擇。也就是說,當文化問題不能解決時,SoC也就不大可能發展開來。少數大廠或許能有SoC的設計製造能力,也有足夠且自行開發的IP,但發展SoC靠少數廠商是不能成就的,因為沒有一個多元的社會願意把大部分的資源交由少數的人來掌控。
所以,從長遠來看,SiP並非SoC的競爭者或替代者,業者千萬要持續SoC的研發與問題的探討解決,甚至要懂得直接從文化層面切入,作出有創意的分工結構或分享機制,不要老是在硬體的製造觀念上打轉,相關的發展聯盟或祖隻也應秉持更開放的精神來積極配合。至於SiP在未來就把它當作一種封裝技術就可以了,留著可用可不用,什麼時候需要再變成與SoC平行使用的雙線道也不一定,對於少量多樣的產品,以及試用階段的實驗品而言也是很有價值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