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文名為億恆的德國半導體大廠Infineon,自七月底起全亞洲區同步更名為英飛凌。英飛凌台灣區總經理孫明仁表示,該公司在亞洲市場的銷售比重,從四年前不到5%,至今已成長為最重要的市場,取用更貼切易記的新名字,正是其鞏固及拓展市場的第一步。
四年前從西門子獨立出來,孫明仁形容英飛凌是一家擁有一個半世紀歷史的老小孩。他們承襲母公司的技術與文化,給人保守但穩重可信賴的印象;這或許是個不小的包袱,但身為資深科技大廠,“Never stop thinking”已成為公司精神,讓他們保有創新的動力。再者,面對市場變遷,英飛凌並不自恃IDM實力而凡事包辦,孫明仁指出,目前公司的定位很清楚,是核心的事業會更專注經營,旁枝的部分則會分出去,但最重要的方針則是策略合作,與目標一致的業者共進退,以共享成就並分擔風險。
為了滿足廣泛的市場需求,目前英飛凌與台灣多家廠商密切合作:在晶圓代工部分與聯電聯手,除了在新加坡合建12吋晶圓廠,並預定明年開始運作外,上(七)月底,聯電、英飛凌與超微(AMD)又再共同宣佈,將合作開發適用於下一代12吋晶圓邏輯產品量產的65及45奈米之通用製造平台技術;在DRAM部分,英飛凌與茂德正合作開發0.11微米製程,與南亞則更進一步,自明年起開始發展0.09微米製程。其他的合作還包括與巨積(LSI Logic)簽訂共同發展IP的協議,及與乾坤科技簽訂技術移轉合約,將移轉MegaDIP技術予乾坤等。
除了掌握從晶片設計、製造到封測的全線技術外,英飛凌的產品線極廣,涵蓋儲存、通訊與汽車工業領域。孫明仁認為PC市場仍會持續成長而且重要,但台灣的定位正在轉變,其中較明顯的成長在於行動終端設備的代工市場。由於行動電話的委外趨勢成形,國際大廠紛紛看中台灣的代工實力,陸續來台找OEM或ODM的夥伴,對於上游的晶片廠商來說,台灣市場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孫明仁表示,由於台廠往往尋求的是一整套的解決方案,英飛凌為此來台成立了小型晶片研發團隊,以就近提供完整的服務。
過去「億恆」與“Infineon”的意義相近,卻較不易讓人將兩個名字聯想在一起,如今改用「英飛凌」,一個月下來,在消息報導中確實能感受到順理成章的親切性。為了順勢推動,英飛凌台灣分公司將在十月正式成立,主要將定位在銷售與技術支援兩大部份,即爭取台灣業者將英飛凌晶片設計在其產品中,並擴大業務成長的範疇。但由於目前英飛凌在台灣業界的印象仍偏於記憶體大廠,因此勢必得針對其形象定位做一些市場教育的工夫,應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