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的網路建設真是四通八達,很少有地方是聯繫不到的,即使像高山大海等遙不可及的地方,也會想辦法用無線或衛星等通訊方式來彌補。或許這讓人們覺得世界更為便利,也有一種通達無礙的快感,但真的是達到溝通無礙的目的了嗎?也許就沒有很多人會真正這樣認為了,因為實際的障礙還是非常多,即使家家戶戶有網路了,我們還是需要更大的頻寬來想辦法溝通更多的東西,甚至要做到光纖到家的資訊化社會。
當然,光纖到家之後,頻寬的需求並不會就此打住,需要傳達的東西永遠也沒有止盡。難道我們永遠都會有溝通的障礙?是的,表面上從張家傳訊到李家是可通的,甚至有數十種途徑都可以達到所要傳訊的目的,但是除了仍有嫌不足的遺憾之外,人為的屏障也可能阻斷了實際的可行性。這讓我們想到廣泛的佈下光纖網路是否有其經濟效益?特別是在住家密密麻麻的都會區裡,上下左右都不認識,也沒來往,幹嘛還要互通網路?如果只是為了與傳播媒體通訊,那現在的廣播電視頻道、報章雜誌通路,再加上撥接網路就足足有餘了,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當然,如果都會裡的居民都願意用寬頻網路互相聯絡或串串門子,的確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或許透過廣設光纖都會網路,可以尋回過去街坊鄰居都互相認識且打成一片那種安和快樂的感覺。但這樣的都會網路概念還是要居民有心去互通才行呀!如果大家到過山地村落,並觀察他們住家環境就可以了解,原來家家戶戶都是串連在一起的。山地住宅隨著地勢而建築,起起落落且節次遴比,但周圍全是開放的空間與小徑,這就是真正開放無障礙的都會網路。例如從張家要到李家,我們可以經過吳家而通達,也可繞過陳家、魏家而通達,最後回來的時候還順道到王家串門子呢。
可是我們目前的都會實際並沒有這種概念,人們巴不得築起一道又一道的高牆,以此防他人的偷窺覬覦。就連本期封面故事提到的都會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建設,也大多是以廣設Server端與Client端的互連罷了。其實如果把觀念再開放一些,所謂MAN的相關市場就更大了,廠商們何樂而不為呢?同時這或許是都會網路得以挽救冷漠無情的現代都市的另一妙用,業者好好去做還真是人間功德一件呢!
所以,這個世界真要能互通,並不是用主從架構相連就可以解決。人們的溝通除了要排除人與物之間的障礙,還要排除人與人之間,乃至於人與自己身心之間的障礙,否則再大的寬頻也不能相互通達。然而時代在變、潮流在變,人心也在變,就像過去以CPU為主,其它處理器為從的PC架構也在變了,資訊產品將漸漸被以媒體通訊功能來看待,所有適應人們眼、耳、鼻、舌、身、意的處理器(如繪圖處理器、音效處理器),才會是活潑而具有前瞻性的未來架構。而如果還只是在堅持所謂上下與主從的溝通網路者,那真是有如青蛙跳下水─「不通!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