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感應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在各類消費性電子、玩具、家用電器、工業測量產品以及個人電腦裡,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熱敏電阻(thermistor)是傳統上最常見的溫度感應元件,不過IC溫度感應器(temperature sensor)也出現在同樣的應用領域中。究竟兩者之間的分別何在?孰優孰劣?工程師選擇時又應該注意哪些事項?美國國家半導體針對IC溫度感應器與熱敏電阻的效能做出一系列的測試。本文將探討其測試結果,希望能為相關設計人員提供一些參考準則。
熱敏電阻的傳統優勢
對於熱敏電阻最常見的評價不外乎價格優勢、各種不同的引腳封裝以及準確度:
一、價格
在大多數情況下,熱敏電阻單一元件的價格比IC溫度感應器低。然而,為了將熱敏電阻的阻值轉換成電壓值,需要一個精度為1%的上拉電阻,以便獲得準確的讀數;如果需要以數位方式讀出熱敏電阻的值,則必須再加用帶有不同介面(如I2C或SPI)的類比數位轉換器(ADC)。相較之下,單獨一顆IC溫度感應器晶片即可讀出電壓值,而不需外加元件。如果需要以數位方式讀出溫度值,也可輕易找到具不同輸出介面的單晶片數位IC溫度感應器。因此,以整體系統價格來說,採用IC溫度感應器的成本並不必然高於熱敏電阻。
另一方面,隨著溫度感應器製程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廠商也得以降低生產成本。例如,美國國家半導體最近推出的LM19,其價格就足以與熱敏電阻媲美。
二、各種各樣的封裝
如果不將感應器裝在電路板上,熱敏電阻較有優勢,但也僅限於此。若把感應器裝在印刷電路板(PCB)上,熱敏電阻的量測結果就與IC溫度感應器差不多;如果採用的是導熱性高的LLP封裝之IC溫度感應器的話,如LM20或LM74時,讀值又會更為精準。
三、準確度
事實上,因為用途不同,熱敏電阻的量測結果也不必然較為精準。測量小範圍內的溫度,例如體溫計,熱敏電阻因具備輸出微調能力,若配合精確的外加線路,可得到精確的讀值。IC溫度感應器則因受到安裝在電路板上的限制,可能無法直接接觸到測量物,因而影響到測量結果的準確度。但在允許在電路板上測量溫度且範圍較大的應用領域時,IC溫度感應器就會比熱敏電阻精確。細節會在下文的實驗章節中描述。
另一方面,使用熱敏電阻時,為了達到一致的準確度,必須對每批或每顆熱敏電阻調校。IC溫度感應器則在出廠時即完成測試,反而較能維持系統生產時的穩定性。
溫度讀取誤差的來源
讀取網路和功耗
熱敏電阻的電阻會隨著溫度而變化。工程師往往需建立一電阻網路以把電阻變化轉為電壓變化。
如(圖一),上部的電阻會造成讀取資料的第一個錯誤。想要得到準確的結果,上部電阻的準確度必須不低於1%。再者,上部電阻的阻值還會影響整個網路的線性度和功耗,細節會在實驗章節裏說明。
與熱敏電阻相較,IC溫度感應器就較易於使用。IC溫度感應器裡有三個引腳,分別是Vcc、GND和Vout。一般而言,Vout與溫度呈線性關係,而CMOS製程能將耗電率降至最低。 IC溫度感應器一般都可承受一定範圍的Vcc變化,而不影響其輸出值。例如 LM20即可在2.4V 至5.5V範圍的Vcc下穩定地運作。
線性度
如讀取網路中所示,線性度也會造成讀取誤差,在溫度讀數範圍較寬時尤其如此。因此,為了彌補線性度不足的問題,熱敏電阻還需加裝一些類比線路,或者要在數位化過程完成後使用查閱表對照,而使得成本再度增加。
相較之下,IC溫度感應器則是以線性方式顯示溫度,而且不需要進行線性度補償。(圖二)為熱敏電阻與IC溫度感應器回應性能的範例:
數位化誤差
為了讀出數位世界中的溫度值,我們需要用類比數位轉換器(ADC)將類比輸出轉換為數位量。在此過程中,類比數位轉換器的線性誤差、量化誤差、偏移誤差、PSRR誤差與溫度的關係,都會造成整體系統的溫度讀取誤差,如(圖四)。
《圖三 類比數位轉換器的線性誤差、量化誤差、偏移誤差、PSRR誤差與溫度的關係》 |
|
如果又考量到最終系統的全部參數和誤差取決於多種因素,設計工作又更為複雜,可能還需要在生產現場進行系統校準。
IC數位溫度感應器則將感應器與數位化功能整合在單一晶片內,其數位輸出級在出廠前經過測試,以排除一切誤差來源。因為整個晶片的準確度度有了保證,也就能夠立刻被採用。舉例來說,LM92的技術規格為30℃時的準確度為0.33℃,工程師就可以立即從I2C匯流排獲得準確的數位讀數而無須校準。
熱敏電阻與LM20 的對照實驗
比較組設計
為比較熱敏電阻和IC溫度感應器LM20的效能高低,我們進行了以下實驗,並將兩者的設置控制到盡可能相同的程度。實驗電路如(圖五)。
《圖四 熱敏電阻和IC溫度感應器LM20實驗電路》 |
|
LM20是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新推出的一款類比溫度感應器,採用SC-70或Micro-SMD封裝,體積小巧,尤其適用於手機。另外,採用TO-92封裝的LM19也具有相同的性能。
在此使用的熱敏電阻是Murata NTH5G10P/16P33B103F。
熱敏電阻的非線性及功耗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熱敏電阻設置中的上拉電阻。如上一節中所說明的,電阻值的選取可能造成不同的線性度和功耗。
在97.6 K歐姆的上拉電阻下,非線性情況相當嚴重,而且較高溫度範圍內斜率的下降也將降低ADC的解析度。
《圖五 97.6 K歐姆的上拉電阻下,非線性情況相當嚴重》 |
|
隨著上拉電阻減至4.7K歐姆,熱敏電阻設置的線性度有所改善,但功率消耗也因而增高。功耗增加導致熱敏電阻網路的自熱現象,因而產生讀取誤差。隨著系統使用時間增長,自熱效應造成的誤差也會更為嚴重。
目前為止,熱敏電阻的非線性與自熱問題仍然無法同時獲得解決。IC溫度感應器卻能真正地同時獲得高線性度與低自熱的性能。
實驗結果
在這些設置條件下,熱敏電阻與IC溫度感應器的特性如(圖六)所示。
從圖中可明顯看出:在較低溫度範圍內,兩種設置的誤差大致相同,而熱敏電阻的準確度甚至要再高一些。但在50℃以上的較高溫度範圍內,熱敏電阻的讀數準確度降低,而且隨著溫度升高,準確度也跟著降低。
因為溫度感應器往往需要在高溫範圍內執行系統保護的功能,,如果使用熱敏電阻而不加線性補償線路,發出假警報的機率將會增高,對使用者就會形成不小的困擾。
另一方面,IC溫度應測器消耗的功率只有熱敏電阻的三分之一(10uA vs. 30uA)。
使用IC溫度感應器與熱敏電阻的判定標準
- 根據以上結果,在以下幾種情況時,應選擇使用IC溫度感應器:
- ● 當測量的溫度範圍較廣時;
- ● 當系統的總成本非常重要時;
- ● 當設計時間必須減到最少時;
- ● 當空間非常寶貴時;
- ● 當需要較低的供電電流時。
- 熱敏電阻的選用時機則為:
- ● 系統準確度不甚重要時。
- ● 感測元件必須遠離PCB時;
- ● 系統無需外加器件來讀取溫度值時。
- 在接下來的幾期裏,我們還會逐一介紹溫度感應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無線產品、工業設備、個人與手提電腦、資訊家電以及汽車等市場上的應用。
- (作者為美國國家半導體亞太區市場經理)